<p class="ql-block">云南,简称“云”或“滇”,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它的西北部是中国最长最宽南北向山系横断山脉,东部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的云贵高原,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北部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是中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p><p class="ql-block">云南同时具有寒温热三带气候,紧凑而丰富的地理样貌和气候类型使这里成为动物,植物的王国,也为中国56个民族中的26个民族提供了世代</p><p class="ql-block">居住的家园。</p><p class="ql-block">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极具诱惑力,人生必去一次云南</p> <p class="ql-block">在邹老师的精心策划组织下,以五中退休老师为主干向外延伸拓展到39人的自组团3.10从温州出发开启10天的滇之旅,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p> <p class="ql-block">按地域云南划分为:滇中、滇东、滇西北、滇西南。我们云南行的第一站是省会昆明地处滇中,来到昆明首先打卡石林</p> <p class="ql-block">昆明石林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以其奇特的石柱、石峰和石林群而闻名,但只有身临其境,穿梭在峰,岭,柱,穴之间你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p><p class="ql-block">景区分为大石林和小石林两个主要区域,</p> <p class="ql-block">据说登上“狮子亭”,可以俯瞰整个石林的全貌,可惜我们没有上去,只能望“亭”兴叹了,哈哈</p> <p class="ql-block">下午打卡滇池</p><p class="ql-block">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泽、滇海。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千米,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p> <p class="ql-block">红嘴海鸥是滇池景区最大的看点,海鸥一种候鸟,每年10月末开始从西伯利亚来到滇池过冬,3月中旬左右,开始陆续返回西伯利亚。在前往滇池的途中,包车司机告诉我们红嘴海鸥行动一致的,上午八点半出来觅食,下午四点半返回巢穴,我们有点不相信</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到达滇池已是四点左右,看到这么多的海鸥大家很兴奋,一个个投食喂海鸥拍照留念,都想把瞬间定格为永恒,忽然之间海鸥集体飞走了,就好像是千军万马听到鸣金收兵的军号一样,步调是那么的一致,没有一只海鸥迟疑!留给我们的只是惊叹和遗憾。虽然时间匆忙没能从容的观赏和拍照,但能亲眼目睹,证实这一生物奇观我们也知足了</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昆明饭店品尝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九种配料加上沸腾的汤汁,香气四溢,令人食欲大增。</p> <p class="ql-block">在沸腾的汤汁中依次加入九种配料,先荤后素,最后加入米线,美食完成,整个过程即是视觉享受也是味蕾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过桥米线其实就是我们温州的粉干,外地人叫米面,</p><p class="ql-block">云南的过桥米线之所以那么有名, 源自美丽的传说:相传,云南蒙自城外有一座湖心小岛,岛上有一位姓杨的秀才每日刻苦攻读,常常忘记吃饭。他的妻子心疼丈夫,每天为他送饭,但因路途遥远,饭菜送到时已变凉。一次偶然的机会,妻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的厚鸡油可以保温,于是她创新了米线的做法:将米线和配料分开,送到岛上后再用滚烫的鸡汤烫熟。这种做法的米线不仅保持了温度,还更加鲜美。由于妻子每天送饭都要经过一座桥,杨秀才便将这种美食命名为“过桥米线”。</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去逛古城</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昆明街景很美,在霓虹灯的映衬下下金马和碧鸡坊更为亮眼</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 大理</p><p class="ql-block">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滇西北,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唐、宋时期就分别出现了“南诏国”和“大理国”等地方政权。</p> <p class="ql-block">保存完好的大理古城</p> <p class="ql-block">来到大理必看洱海,洱海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湖泊,水域面积约246至252平方公里,西岸多田园风光,东岸景色开阔,是大理四大景观之一,以其辽阔的水域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著称。</p> <p class="ql-block">洱海与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息息相关,这里处处都有着她的痕迹,月亮宫,服饰馆,艺术空间等等,洱海养育了杨丽萍,杨丽萍也在回报着她的家乡</p> <p class="ql-block">参观大理崇圣寺</p><p class="ql-block">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寺内有一大二小三塔鼎足而立,大塔名千寻塔,始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3年~859年),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属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塔高69.13米。南北两座小塔外观轮廓线为锥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108~1172年),两小塔相距97米,皆高42.19米,是一对10级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崇圣寺三塔集三种功能于一身,建塔艺术登峰造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1961年3月4日,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宏伟壮丽的千寻塔位于南北两座小塔前方中间,所以又称中塔。塔的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通体自上而下有两重塔基和塔身。塔身16层,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p> <p class="ql-block">南北二小塔</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览了美丽的崇圣寺并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 腾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腾冲市地处滇西南,由保山市代管。别名“地热之乡”“极边第一城”。首先我们去观看“热海大滚锅”</p> <p class="ql-block">热海大滚锅是云南著名的自然地热奇观之一,水温常年在96度以上,水波翻腾,水蒸气升腾,宛如一口沸腾的大锅,生鸡蛋放进去几分钟就熟了,还带着淡淡的硫磺味,“大滚锅”真的是名副其实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地热喷泉</p> <p class="ql-block">下午去参观和顺古镇</p><p class="ql-block"> 腾冲的和顺古镇被誉为“中国最美文化古镇”之一,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也是南方丝绸之路通往缅甸的贸易重镇。古镇依山傍水,古朴典雅,漫步在青石板路上,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宁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小镇入口矗立的第一座牌坊,和顺顺和四个大字醒然在目,这是和顺人立身处世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牌坊背面题刻水韵晴天四字,是和顺人对家乡的山山水水美好确切的评价,游览后和顺的大美环境对这四字。有了更深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进镇第二座牌坊,题刻文治光昌,体现了和顺人尊重文化,重视教育,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的良好风气。</p> <p class="ql-block">第二座牌坊背面是趙藩题写的里仁二个大字。趙藩号石禅老人,是云南文化名人,白族,云南剑川人。</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館是中國最大的乡村图书馆,是旅缅华侨的振兴家乡文化在1928年创立。有藏书11万丹册,内有不少古藉善本,极具文化价值。图书馆由胡适题写。</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这样美丽而有文化底蕴的历史名镇中真的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 保山地处滇西南</p><p class="ql-block">今天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滇西抗战纪念管,松山战役旧址,是个红色教育的日子,当我们站在“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前,每个人都肃然起敬缅怀先烈,没有他们的壮烈牺牲哪来新中国!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教训须明辨,警钟要常鸣,居安思危,共筑和平</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 临沧</p> <p class="ql-block">临沧市,古称缅宁,地处滇西南,北回归线横穿辖区南部,连普洱、西接保山、北靠大理,西南与缅甸交界。临沧是佤族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上的重要节点,是世界茶树重要地理起源中心和栽培起源中心、世界红茶之都和天下茶仓。</p><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进城,没有去翁丁原始部落,没有去沧源崖画谷,而是直奔一个小众景点—沧源“天坑”,导游司机说他也是第一次来</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大巴车从保山到沧源天坑用了整整十个小时,因为没通高速,到达时已是下午四点左右,游客很少,只有我们一辆大巴车和几辆私家车,四周都是茶园和咖啡园,(云南出产小粒咖啡)有几个茶农在和田间作业</p><p class="ql-block">沧源天坑被垂直的峭壁环绕,没有专业工具根本下不到底部,数据显示,它的直径达到184米,深约235米,是目前云南境内发现的最大的天坑。</p> <p class="ql-block">从下往上看的大鹏展翅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站在玻璃观景平台上,山在我们的下面</p> <p class="ql-block">勇敢的行走在玻璃栈道上,脚下可是万丈深渊呢</p> <p class="ql-block">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p> <p class="ql-block">告别天坑我们继续向前,回到车上大家都说这十个小时的辛苦车程很值,“沧源天坑”是个纯自然景观,我们也算先睹为快,到现阶段为止,沧源天坑群的秘密仅挖出了冰山一角,不难预见,随着探秘的深入将会有更多奇特的地形及物种被发现,天坑也会成为云南一个热门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经过广允缅寺,寺院位于沧源县城勐董大街北侧,俗称“学堂缅寺”,始建于清代,已有190多年的历史,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建筑风格别致、雕梁画栋、壁画艺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广允缅寺集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建筑风格独特新颖,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是傣族和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的实证。</p> <p class="ql-block">临沧是佤族文化发祥地之一,先后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恒春之都 、中国最佳适宜居住城市等荣誉称号,牛是佤族的图腾</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 西双版纳,这是此行的主场</p> <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地处滇西南的景洪市,“西双版纳”系傣语,“西双”十二,“版纳”意为一个提供封建赋税的行政单位(直译为“十二千田”),实际上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p> <p class="ql-block">首先打卡望天树景区</p><p class="ql-block">景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望天树是是西双版纳州特有的树种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被世界公认的热带雨林。 这里层叠茂密的原始热带雨林中,密集生存着代表东南亚热带雨林的标志性树种——望天树,这片保护完好的热带雨林,曾经因植物学家蔡希陶老先生的发现和英国菲利普亲王的见证,震惊世界。</p> <p class="ql-block">在“菲利普小道”中步行穿梭2000米,你随处能看到参天的望天树,感受热带雨林的气息,忘记疲了劳忘记了烦恼</p> <p class="ql-block">参观西双版纳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植物园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境内,由中国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于1959年领导创建。全园占地面积约1125公顷,收集活植物13000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平方千米的原始热带雨林,是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植物园内奇花异草很多,大多数都不认识呢</p> <p class="ql-block">园内的三角梅品种很多,颜色特别鲜艳,造型别致,真不愧是 中国科学院的植物园,确实与别处不同</p> <p class="ql-block">参观曼听御花园</p> <p class="ql-block">曼听御花园景区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东南部,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公园之一,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曾是傣王的御花园。景区内集中体现了“傣王室文化、佛教文化、傣民俗文化”三大主题特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傣王行宫,主色调是红色和黄色</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铜像</p> <p class="ql-block">拍打傣族“象脚鼓”</p> <p class="ql-block">过了御花园的这座桥就是总佛寺</p> <p class="ql-block">总佛寺 是西双版纳最早修建的寺庙之一,也是南传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庙,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p> <p class="ql-block">走访野象谷</p> <p class="ql-block">野象谷地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之内,西双版纳是亚洲象在中国的栖息地,是中国首家以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边观看大象表演边听训导员科普大象,陆地上最庞大的动物“手牵着手”缓缓进入表演场,那么温顺,那么听话,面对游客的欢呼声呐喊声,它们是那么的优雅从容</p> <p class="ql-block">再高再小的食物灵活的象鼻都能取来放进嘴巴</p> <p class="ql-block">俏皮的大象给游客喷水纳凉,哈哈</p> <p class="ql-block">哈哈,“大象吃啥我吃啥”,谷内午餐吃的津津有味</p> <p class="ql-block">游客体验近距离投喂大象</p><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在野象谷遭遇野象,但是看到了许多驯化的大象,虽然不知道它们曾经是否是野象,但是大象确实是云南人民的吉祥物,游客人山人海,门票,缆车票,午餐费,投喂体验费等等,大象给云南人民带来了财富,也为云南的GTP做出了贡献,棒!</p> <p class="ql-block">第七站 普洱 地处滇西南 地区</p><p class="ql-block">普洱茶马古道遗址公园,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经一千余年的沧桑岁月,是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保存最完整,里程最长,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态最好但通行难度最大的高原古道,是中国知名线性文化遗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景区内遇到两位来自法兰西的游客,很热情的和我们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第八站 墨江县属于普洱市</p><p class="ql-block">北回归线标志园是墨江必游景点之一,景区以“北回归线文化”为主题,始建于1993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北回归线标志园之一。它融天文、地理和园林艺术、民族文化、观赏旅游为一体,被云南省评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天文科普教育基地,是普洱市第一批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乘坐传送带到达标志园顶部</p> <p class="ql-block">地处北回归线上的墨江县素有“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的美誉。墨江因“盛产”双胞胎而闻名遐迩,,“双胞之家”的美誉并非浪得虚名,全县双胞胎(三胞胎)多达1200余对。而双胞小镇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双胞井”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新婚夫妇前来喝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北回归线标志园内的双胞胎雕塑和双胞胎井</p> <p class="ql-block">第九站 建水县,隶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滇东高原南缘,地势南高北低,古称步头,也叫巴甸。</p> <p class="ql-block">前往建水途中,经过双龙桥</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西庄镇白家营村,跨泸江河与榻冲河之交汇处。双龙桥为典型的廊桥建筑,今存双龙桥是一座17孔石拱桥。中间有楼阁及其台座,台座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双龙桥承袭了中国桥梁建筑风格的特点,融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为一体,凝聚着滇南人民高超的技术和聪明智慧,其建筑规模和艺术价值在国内屈指可数,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参观“团山民居”</p> <p class="ql-block">团山民居位于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处,历史上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语称“突舍尔”,意为“藏金埋银之地”。历史遗存众多,整体格局风貌完整、真实的传统风貌型历史文化名村,也是云南建水的一个安静而未有太多人打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拥有众多古建筑和自然景观,如建水文庙、朝阳楼、朱家花园、学政考棚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已近六百年历史,仍旧巍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时已经傍晚,建水文庙,朱家花园都以关门,但华灯下古城更显得古朴,更是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我们慕名来到西门洞百年老店,品尝建水名小吃“草芽米线”“大板井烤豆腐”,真的经济实惠,每人只花了十五大洋,个个吃的撑肠拄腹,满意而归</p> <p class="ql-block">滇之旅在昆明斗南花市完美落幕</p> <p class="ql-block">谢谢邹老师和翁老师精心挑选的旅游线路,让我们在短暂的十天中游览了热门景区也踏足了冷门的小众景点;</p><p class="ql-block">谢谢所有团友的快乐陪伴,和谐包容友谊互助的氛围让人陶醉;</p><p class="ql-block">谢谢多多小朋友,你的可爱伶利才艺俏皮缩短了漫长无聊的车程;</p><p class="ql-block">谢谢包车张师傅,你对家乡的热爱,你的博闻强记善讲善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十天的旅程短暂而美好,辛苦并快乐着,期待下次我们再结伴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