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北昭亭北路,约5公里的水阳江畔,是中国历史名山。</p><p class="ql-block">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西晋时为避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p><p class="ql-block"> 敬亭山现为国家森林公园、4A级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 敬亭山属黄山山脉,山势呈西南一东北走向,大小山峰60余座,拥有一峰、净峰、翠云峰三大主峰,最高峰翠云峰海拨324米。</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在南齐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曾写《游敬亭山》予以赞美:</p><p class="ql-block">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p><p class="ql-block">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公元753年受其从弟宣城长史李昭函请,应邀首次来宣城,游览敬亭山。后李白七次来敬亭山,写过45首诗,其中《独坐敬亭山》成为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p><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敬亭山遂因谢、李两人的诗而成为名齐五岳的“江南诗山”。</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自古诗人地。白居易、杜牧、殴阳修、黄庭坚、苏轼、文天祥、汤显祖、赵朴初等300多位历代文人雅士,追寻谢、李的足迹,纷至沓来,挥毫泼墨,吟诗作赋,寄情山景,抒发胸意,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动人篇章。</p><p class="ql-block"> 1939年,戎马倥偬的陈毅元帅,曾写下诗作《由宣城泛湖东下》:</p><p class="ql-block"> “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诗名远播,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 敬亭山自唐代以来,登临日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朝愈曾寓居于此,后人建“昌黎别业”以纪念之;</p><p class="ql-block"> 黄山画派的扛鼎人物石涛和尚在敬亭山广教寺修行十多年,禅定修行,苦作诗画。</p><p class="ql-block"> 敬亭山,历代修建的楼台亭阁,寺庙宫观,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多达50多处,然几经兵火战乱,古迹几乎毁坏殆尽。</p><p class="ql-block"> 但历经沧桑,得以幸存的还有宋代广教寺的双塔、古昭亭坊、虎窥泉等。</p><p class="ql-block"> 广教寺双塔,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广教寺双塔,建于北宋(公元1096年),至今已有900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双塔如两翁,颓然比肩立。”它们东西对峙,俨如华表,魏峨挺秀,令人瞩目。</p><p class="ql-block"> 双塔具有宋代宝塔的韵味,又较多体现唐代宝塔的传统风貌。双搭均为四方形,高均约20米,各有七层,东塔比西塔略大,每面2.65米;西塔每面2.35米。</p><p class="ql-block"> 二塔的底层都是三面设门,往上各层均四面开门。</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作为旅游景区,分为四大景区:双塔景区、独坐楼景区、一峰景区、宛陵湖景区。</p><p class="ql-block"> 敬亭山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 山门牌坊、古昭亭坊、勒诗石、太白独坐楼、怀英亭、皇姑泉、广教寺、玉真公主像、拥翠亭、天际阁、翠云庵、石涛纪念馆等。</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上保存完好无损的“古昭亭”坊。</p><p class="ql-block"> 在净峰登山道上,一座古朴的昭亭坊䇄立于此。这座石坊,高4.5米,宽2.5米,由1636年的知县“陈泰来”亲手督建,其横额之上,陈泰来以行书挥就的“古昭亭”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上碧波千顷的茶园,这里出产有名的“敬亭绿雪”绿茶。</p> <p class="ql-block"> 在净峰登山道的右手边,有一景点——皇姑坟。</p><p class="ql-block"> 这里相传为唐朝玉真公主的衣冠冢,景点有:玉真公主像、皇姑坟、相思泉、望姑桥等。</p> <p class="ql-block"> 玉真公主(?-762年)字,玄玄,号,持盈,法号,无上真,唐睿宗李旦第9个女儿,唐玄宗李隆基同母妹妹,母为窦德妃。</p><p class="ql-block"> 唐玄宗还有一个妹妹叫金仙公主,两个公主都在很年轻时就自愿出家做了女道士。</p> <p class="ql-block"> 唐朝有名的女道士还有鱼玄机。为什么唐朝会有那么多有身份的女人自愿出家呢?</p><p class="ql-block"> 那是因为唐朝女权思想走强,一部分女孩不愿意嫁人,宁愿单身,过更为自由更多选择的爱情生活。“女道士”就是比较体面的身份掩饰。</p><p class="ql-block"> 女道士可以自由地接待男客,当然,出家的女道士有的还是因为逃婚。</p><p class="ql-block"> 图为唐开元十七年,李白与玉真公主见面时所写的一篇词:《玉真仙人词》。</p><p class="ql-block">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p><p class="ql-block"> 浪漫色彩浓重的李白,把玉真公主写的象九天玄女一般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也是一个浪漫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相传,李白因才华横溢,曾多次受到唐玄宗的赏识,也曾被邀入宫,借着出入宫廷机会与玉真相识。</p><p class="ql-block"> 玉真公主对李白的才华极为欣赏,十分仰慕;李白对公主的脱俗气质,充满爱慕,对公主的道教生活也十分钦佩。</p><p class="ql-block"> 但在正史上,并没有二人交往的确凿史料记载。更多的是后人的传说和文学创作。</p> <p class="ql-block"> 李白与玉真公主的故事,是唐代文学中的一个美丽传说,反映了唐代文人与皇室成员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及当时社会对道教文化的崇尚。</p><p class="ql-block"> 这一传说也给李白的生平增添了一枺浪漫色彩。</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有人说,这是李白的风流债,为了上位,苦追皇家女儿。</p><p class="ql-block"> 另据正史记载,玉真公主出家修行的地方是王屋山的灵都观,并没有在敬亭山出家。</p><p class="ql-block"> 另外,史书也没有记载玉真公主的婚姻。</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石涛纪念馆——位于敬亭山半山腰处,纪念馆为徽派建筑,两层结构,门楼匾额“石涛纪念馆”五字由故宫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崔如琢题写。</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的门联是藏头诗:</p><p class="ql-block"> “石出奇峰能有几,</p><p class="ql-block"> 涛来度客不嫌多。”</p> <p class="ql-block"> 石涛(1642-1707年)原名,朱若极,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书法家、艺术理论家。</p><p class="ql-block"> 石涛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后裔,是最后一任靖江王朱亨嘉的子嗣,明朝灭亡后,逃难出家为僧,一生游历广泛,曾驻锡于敬亭山下广教寺长达15年,潜心研究创作。晚年定居扬州。</p> <p class="ql-block"> 石涛,出家后法名:原济,号:石涛、大涤子、清湘老人等。</p><p class="ql-block"> 石涛,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山水画,对后世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 绘画:代表作品有,《罗汉百开册页》、《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二件作品最为出名;</p><p class="ql-block"> 书法:风格独特,融合了行书、草书的特点,笔力遒劲,气韵生动;</p><p class="ql-block"> 艺术理论:他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出“一画论”,认为“一画”是绘画的根本,强调艺术创作应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主张“我自用我法”,反对一味模仿古人。</p><p class="ql-block"> 石涛晚年在扬州何园有其弧品堆叠园林“片石山庄”,见美篇《扬州游记——何园、个园、瘦西湖》</p> <p class="ql-block"> 石涛纪念馆内收藏的展品,主要展出的是石涛的仿制品。如以敬亭山风光为背景创作的《石涛罗汉百开册页》等。</p><p class="ql-block"> 也有一些反映石涛在宣城的交游和行迹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通过展示石涛作品和相关资料,向游客介绍石涛的艺术成就和绘画风格,让人们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石涛,中国画史上“四僧”之首。</p><p class="ql-block">1,原济(石涛),广西全州人;</p><p class="ql-block">2,朱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p><p class="ql-block">3,髡残(石溪),湖南常德人;</p><p class="ql-block">4,弘仁(渐江),安徽歙县人。</p><p class="ql-block"> 这四位和尚,不仅是杰出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是重要的艺术理论家,他们的艺术成就和创新精神,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图为石涛纪念馆下面的受保护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 太白独坐楼——位于敬亭山南山腰处。楼高31.5米,共4层,为仿唐建筑,依山而建,楼依山势逐层退减,每层退出一部分,作为观景平台。</p><p class="ql-block"> 该楼始建于唐代,是为纪念李白而建,因在天宝十二年(753年),李白在宣城逗留期间创作了《独坐敬亭山》,后人在此建楼纪念。</p><p class="ql-block"> 1937年因战火被毁,1987年在原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 李白独坐楼内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p><p class="ql-block"> 一,木雕艺术:一楼陈列有五幅木雕作品,如“仗剑出川”、“翰林供俸”等,生动地再现了李白的一生,展示了他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和情感世界。</p><p class="ql-block"> 二,题咏碑刻:楼内保存有许多历代文人的题咏碑刻,记录着人们对唐代著名诗仙李白及其文学成就的崇敬之情。</p><p class="ql-block"> 三,李白坐像:楼内设有李白石膏坐像,展现了他的文人风采和他对敬亭山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 一代诗仙李白,在敬亭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如:</p><p class="ql-block">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便是在此独坐楼所作。</p> <p class="ql-block"> 一代诗仙李白,一生漂泊,二次入狱,政治上不得志,晚年漂泊在东南一带,卒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拥有很多具有观赏价值的珍稀动物和珍贵树木:</p><p class="ql-block">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属于敬亭特产的敬亭蝾螈,有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枫香、桂花,有国家级保护树种银杏、杜仲,有名茶“敬亭绿雪”等。</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的山花是杜鹃花,每到春天,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姹紫嫣红,分外妖娆,李白曾写诗赞叹:</p><p class="ql-block">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p><p class="ql-block"> 敬亭山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更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