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作为道教四大名山之首,真正奠定其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道陵,道教创始人。游览青城山,可以亲身感受到中国古代道教文化的魅力,也会被 “青城天下幽” 这一赞语的精辟而折服。 来到“西蜀第一山”牌坊,置身于一个清幽的世界。 建福宫,进入后置身于道教的清幽。 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之誉。 一路上行,沿途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月城湖,是乘缆车上山的必经之处。 月城湖,山峦倒映水中,山姿水色。 索道快到山顶,绝壁上的神仙画像,蔚为壮观。 慈云阁,普渡众生和国泰民安这八个字很耀眼。<br> <p class="ql-block"> 慈云阁供奉慈航真人,宋代以后,在三教融合的文化背景下,本属于佛教的观音菩萨,被道教积极吸纳,在民间形成了道系的“慈航真人”信仰。</p> 天壹阁,是一座依山而建、四面环廊的木结构仿古建筑,整体建筑风格典雅大方。 上山途中,道观和亭阁,隐匿在繁茂的林木之中,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宫门“上清宫”是蒋介石手书,左右两边有两副对联,一副“于今百草承元化, 自古名山待圣人”,是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留下的。另一副“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是冯玉祥将军的手笔 。 上清宫主殿,是老君殿,供奉道教的始祖老子--李耳。 上清宫的建筑依山而建,雕梁画栋。 配殿内祀孔子和关羽,取名文武殿。 在文武大殿内,供奉着孔子和关羽。 三清殿内,供奉着道教的三清神像。 “道贯天地”和“道德千秋”,金堂县众弟子和深圳居士敬献的匾额。 一处幽静的宅子,周围挂满了名人字画,为上清宫增色不少。1938年至1942年张大千在此居住,著国画千余幅。 井旁的石碑上,刻有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手书“鸳鸯井”三字,徐悲鸿也曾在此居住写生。 <p class="ql-block"> 1943年夏,徐悲鸿留赠青城山道士的奔马之一。那些流传至今的奔马、天马,都是徐悲鸿在青城山留下的杰作。</p> 由上清宫继续上行,经“圣灯亭”来到“大赤天宫”。 大赤天宫,又叫太极宫,传说中是太清仙境道德天尊曾经居住的地方,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是道教中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 出大赤天宫,山道旁有两块石碑,右边的石碑刻有:大道无极 ,石碑下的赑屃张开大口。 左边的石碑刻有:碧洞仙源,石碑下赑屃嘴巴紧闭。 <p class="ql-block"> 从大赤天宫出来后,上行到东华殿。东华殿供奉东华帝君之神位,东华帝君,全真道奉为北五祖的第一祖。</p> 东华帝君,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姓王名玄甫,事白云上真为师,号华阳真人,是全真道创始人之一。青城山不仅是道教发祥地之一,而且拥有丰富的道教文化遗迹,东华殿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体现了道教文化的重要地位。 凭栏杆远眺,青城诸峰,碧绿一片。 俯瞰山下,仿佛就是仙境中的画卷。 出东华殿继续上行,前往青城山前山的主峰老君阁。 拾级而上,就到了青城山的最高处,站在老君阁上极目远望,川西平原,绿野万倾,滚滚岷江进入眼帘。 老君阁建在绝顶上,九层八角塔楼,象征着太极八卦,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 成都平原如千里锦绣,历历在目。 天府平川的秀色,尽收眼底,一路攀登的疲惫一扫而空。 站在老君阁周边,观青城山自然风光。 阁外露天台封基,用石材依势而建,成为一个大的观景平台,可望青城后山壮观美景。 道不外求匾额,一种哲学观念,强调内在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实现,而不是向外寻求。<br> 青城山,自古就是道士隐居修练之地,古称洞天福地、神仙都会。 青城山的香火很盛。 <p class="ql-block"> 沿着来路下山,我们的来路,正是古时先人的去路。</p> 石壁上刻有黄云鹄所题“天下第五名山”。东汉时期,张道陵在此创立天师道,青城山由此成为道教“第五洞天”。 青城山与武当山、崂山并称为“三山”,是道教全真派的发源地,而全真派则被誉为道教中的“皇冠”。 <p class="ql-block"> 下山时,心无旁骛地走在山水之中。</p> 青城山虽然比不上武当山的皇家气派,但满山的道观,清幽的山色,还是让人流连忘返。 索道口处的月城湖, 五元一张船票几分钟的行程。 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 青城山既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又蕴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道观、碑林、石刻,每一处都透露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厚重。 青城天下幽,当你亲自游览了青城山,就会被这一赞语的精辟而折服。 回望青城山,我终于懂得:这里不仅是一座山,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