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写在母亲她老人家离开我们二十五周年的日子

郝言好语(洪山)

<p class="ql-block"> 郝洪山</p> <p class="ql-block">今天,2025年3月14日。也是母亲离开我们二十五周年的日子。在这二十五年的时间里,“母亲”这两个字,一直是我不能触及的两个字。每当夜深人静或一人独处的时候,时常总会想起母亲她老人家。而且,在感觉到了无限温暖的同时,亦还会在幸福与思念的交织中泪流满面……</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父亲和母亲</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和哥哥、姐姐与父亲母亲</p> <p class="ql-block">1972年10月,我在兰州参加全国比赛时,母亲陪同刚刚“被解放”的父亲去看望我</p> <p class="ql-block">我永远也忘不了2000年3月的那个晚上,哥哥从河南突然打来电话,告诉我母亲离世的噩耗。当我们一家人匆匆从乌鲁木齐赶回老家时,看到的已是静静躺在那里的母亲了。</p><p class="ql-block">在送别母亲的那段日子里,我的思维一直处于混乱状态。猝不及防的变故,不仅让我不知所措,甚至忘记了悲伤。只记得那些日子,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络绎不绝地前来向母亲告别。这其中有母亲山东老家的亲人、晚辈,亦有母亲的老战友、老同事、老部下,还有众多闻讯而来的左邻右舍和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们面对母亲的遗像,有的痛哭失声,有的泪流满面,有的长跪不起。所有的人也都和我们一样,他们不敢相信,也不能相信,他们的老市长、老主任,他们的宋妈妈和他们的老邻居,竟然走得这样的突然和猝不及防。</p><p class="ql-block">有时,我也是常常在想,或许是母亲仍然在惦记与牵挂着在生前受尽磨难的父亲;或许是看到了我们兄弟姐妹也已经都是家庭和睦与事业有成;也或许是真的不愿意和不舍得离开鹤壁老区-那一片他们老一辈这座城市建设者们为之奉献了一生的土地。如若不然,她老人家是不会走得这样决绝的。</p> <p class="ql-block">我和母亲与老电影人谢添导演</p> <p class="ql-block">在会议中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  母亲参加河南省文代会(前右三)</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省妇联的会议后留念(前左五)</p> <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也正是我们那座城市的初建时期。所以像我父母他们那一代的建设者们无一不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十天半个月不回家亦是家常便饭。而且,母亲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也都一直默默地站在父亲的身后,全身心地协助和支持着父亲。</p><p class="ql-block">后来,在那一个非常年代里首当其冲就被“打翻在地”父亲又在一个非常态的情况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父亲去世之后,由于当时形势所迫,母亲又不得不离开了自己流过血、流过汗,甚至是献出了生命的这块土地,带着我的哥哥、弟弟、妹妹一起回到了山东老家(我那时已在新疆当兵)。那一年,母亲四十六岁。</p><p class="ql-block">直到现在,我们都很难想象,当年在山东菏泽老家的那几年时间里,母亲一个人是怎样为全家撑起那一片挡风遮雨的天地的。更很难想象,母亲又是以怎样的一种刚强、坚韧和努力,不仅在自己的新岗位上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并且还把弟弟铁山培养到了部队,把妹妹倩倩培养进了大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概是在1979年,父亲的问题得到到了彻底解决之后,母亲便又落实政策从山东调回河南工作。在重新回到鹤壁工作没有多久的时间,母亲又走上了市领导的工作岗位。并且之后在副市长和市人大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的位置上一干就是长达十四年的时间。尽管在那个时期里,我仍远在新疆部队工作,但每次回家探亲时都能切身感受到,重新回到了我们父辈们魂牵梦绕的这片土地后,母亲更是以加倍的干劲和忘我的状态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其实,我们兄弟姐妹都知道,此时的母亲,并不是在进行着她一个人的努力与奋斗,因为在她身后,还有为这片土地倾注了所有心血甚至是生命的父亲以及当年这座城市第一批所有的开创者与建设者们。</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外出途中</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山东老家的曹州牡丹园</p> <p class="ql-block">或许是职业与工作经历的关系,母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在生活上嘘寒问暖式的慈母。在我们兄弟姐妹幼时的记忆里,母亲几乎没有带我们上过街、逛过公园、买过玩具,然而,大爱无声,母亲这一生给我们子女们最好的教育和最大的爱,恰恰是她的那种润物无声和身体力行的做人做事的风格。尤其是她的坚韧、刚强和豁达,不仅给子女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实事求是地讲,我与母亲接触最多的时候,还是在她老人家1994年退休之后。也是从那时起,我每年不管回家探亲的时间长短,每天都会陪着母亲或在家聊天、或上街买菜和到公园去散步。而且我发现退休后的母亲也是很快和很好地完成了自己从工作到生活、从办公室到菜市场的身份转换。那时我和母亲每次外岀凡遇到熟人,尤其是老邻居、老同事打招呼和聊天的时候,母亲都会笑着把我介绍给大家:“这是毅山,就是小时候你们认识的那个‘大嘴’、‘小老包’。这次他是从部队回来探亲的。” 那时那刻,我也是听得出了母亲心中的那一份喜悦与欣慰。</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新疆</p> <p class="ql-block">1999年的中秋节我给母亲敬酒</p> <p class="ql-block">1999年我们和母亲在一起的中秋节</p> <p class="ql-block">1999年的九月份,我从新疆到北京出差后又特意回到鹤壁看去望母亲。大约一周后我在即将要返回乌鲁木齐的时候。母亲也一如既往的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忙着给我准备着一些土特产。当我看到显得有些沉默的母亲时,这才忽然反应过来还有两三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于是我便当即告诉母亲自己在家里过完了中秋节再回乌鲁木齐。记得当时母亲听到我的决定后连声地说:“这样最好,这样最好…… ”那一次,也可谓是我们全家难得的老少三代、欢聚一堂的一个中秋节,而那一天的母亲她老人家也尤其是显得精神矍铄和容光焕发。</p><p class="ql-block">记得也是那一次在鹤壁,母亲还特别要我陪她到鹤壁新区的市委一号院去看了刚刚分配的新房子。而且,我看得出母亲从心里对这套房子还是十分满意的。在一边看房时母亲还一边给我说:“一进门的这一间大卧室虽然挺好,但是位置在门口又好像是不太合适。” 当时我给母亲建议说:“我觉得你就住在最里边的那个卧室比较好,既安静又还有一个独立卫生间更方便一些。”母亲听后也觉得有些道理并且表示了同意。而且,就在2000年3月14日的当天,母亲刚刚拿到了新房子的钥匙。然而,就在当晚……</p><p class="ql-block">现在想起来,最让我们子女们感觉欣慰的是,母亲的晚年生活可以说是幸福与安乐的。尤其是当母亲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彼此之间无拘无束、不分老幼地谈天说地洋溢着一派欢乐气氛。有时甚至分不清是奶奶逗得孩子们高兴,还是孩子们哄得奶奶开心。或许,也正是看到眼前我们兄弟姐妹们的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儿孙满堂和其乐融融。母亲她老人家这才了无牵挂且心满意足地陪伴父亲去了……</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4日</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大家人和母亲在焦作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母亲退休后和孩子们在一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