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祥树的美篇

袭祥树

<p class="ql-block"> 记忆里的宝鸡大炕</p><p class="ql-block"> 宝鸡金台大道西端十字路口有一座很漂亮的环形天桥。分别在桥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修了一个蚌壳形的风雨亭,很是时尚靓眼。亭內可着风雨亭的长度和宽度,做了十几米长,两米多宽的大木櫈,可容纳多人坐卧休息,很是实用,深受百姓欢迎。因櫈大宽其状如炕,说是个小舞台也不为过。便有了带有戏谑成分的雅号宝鸡大炕。因了这是宝鸡第一座环形天桥,看稀罕的,游玩的,散心的,闲逛的,溜弯的都来游看,紧要的是天桥北依市艺术中心,南接渭河生态公园,是溜湾散心,晨练健步,打拳跳舞,观光游览者的必经之路,成为行人的分流中心,于是乎大炕口口相传,不径而走,以至成了过街天桥的代名词。环形天桥还是观景台,游客或散步者凭栏极目,市景一览无余。北望:北塬一片绿色葱茏,金台观仙气袅袅,一望身心便已入定;南看:秦岭山脉连绵起伏,渭河东流,浩浩荡荡,一看就心旷神怡;东眺:十里金台大道,紫气笼罩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千年法门古寺烟火梵音,风传長安陈仓,鼎铭中国,惊殊世界,来宝鸡,看中国,一眼穿越时空;西瞅:陈仓古道入川蜀天险,进西北大漠,立马心入太白蜀道,大漠孤烟,春风已度,一眼看尽铁马秋风。发思古幽情,念红尘烟火,坐在大炕小憩,呷水饮食,歇脚养神,舒服的如同神仙。后来金陵河建步行桥,又在南北两侧建了两座蚌壳形风雨亭,也可着风雨亭的长度做了十余米长,近两米宽的大炕,虽比环形天桥上的大炕小巧了许多,但上座量却比环形天桥多了去了。因桥建在金陵古渡的金陵河上,东端是宝鸡艺术中心,西端就是久负盛名的金陵古渡和一大片住宅区,这座桥也是游客,行人和休闲者的必行之桥,春、秋、夏三季风雨亭的大炕上常是人满为患,冬季暖阳下,更有附近住户的很多老人争先恐后的来占地方排坐坐,晒暖暖,春秋时节的九、十点钟有些老人一边趴到櫈子上晒背天炙,一边说笑扯闲,成了雷打不动的康养节目,宝鸡大炕还真受百姓的待见。</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天桥上瘦身后的大炕,变的小巧而精致。我原来有和老友在天桥大炕闲坐聊天的照片,只是手机更换时弄丢了,没法展示给大家看,没法让大家比较,觉的很是遗憾。</p> <p class="ql-block">  天桥上的游人挺多,这是冬日暖阳下的下午六点左右,已近饭口,正是游人稀疏的时段。</p> <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当初修建大炕人的初衷是什么?但我以为他们是以最朴素的想法为行人着想的。充分利用这遮风挡雨的空间,为行人提供一个宽畅舒适的休息地,也为天桥上的环卫工人提供一个坐一坐,靠一靠,躺一躺的休息之处。应是走心,暖心,诚心的创意,真应该为设计者点个大大的赞。也许正是他们的无心之举,既暖了人心,体现了风情,才有了闻名的大炕。我时常和老友过往天桥,也时常坐在宽大的大炕上,或躺或坐,扯闲谝传,对大炕品头论足。觉的这个大炕不但方便了游人,还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提供了一个好地方,也为来宝鸡的户外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不用搭帐篷的休息地。后来不知何故,天桥上的大炕瘦身,苗条成了一张大长椅,两边各修了一个木箱花坛,种满了鲜花,改进的越来越好看,越来越精致了,但却没了大炕的韵味。有人说街心环形天桥整张大炕太俗有失大雅,还有的说大炕拉低了宝鸡市容的档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我觉得大炕既不俗气,也不失雅,反倒是充满了暖暖的烟火气息,浓浓的北方风情。时至今日,关中、陕北等农村许多人家还住着大炕,尤其东北不但住着大炕,开办的东北风情的餐饮,包间里不还是大炕,铁锅的家常吗,服务员穿着大花袄东北腔,一看就喜庆,一听就暖心。我下乡插队的时候,也住的大炕,到老乡家串门,都是热情的招呼上炕,坐在热炕上,靠着窑背,腿上搭着被子,谝着闲传,扎上一锅子旱烟,那叫一个舒服。至今回想起来,仍然余味悠长。环形天桥上的大炕改良苗条了,但金陵步行桥上的大炕依旧。因了当初的设计比较合理,宽窄适中。依然是人满满的,有坐有卧的,有的人在闲聊时就被暖阳推入了梦乡,也许在梦里会想起小时候在家的热炕,也许会梦见生涯里睡一个大炕的伙计和战友,也许会梦到心里的小芳。老话说心有惦记,风情入梦,好梦成真,甜梦会圆。炎热的夏季,真的有人专门来大炕,享受大自然的空调,在河风清凉的吹拂中安然度过署热之夜。遥想千年,金陵河曾是河水滔滔,舟帆点点,岸边酒肆林立,馆驿满街的繁华古渡。回看现在,河水消落水流浅,满河蒿蓬野鸭飞,舟船已入史记去,两岸高楼遮望眼。只道是往事情怀酿做酒,醉了岁月醉了心。闲玩怀古,总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记忆中的宝鸡大炕引的我思绪万千,怀念天桥上的大炕,並非我食古不化,抱旧守拙,只是想野外景区或市内路边供游人休息的座椅,能建的宽大舒适一些,不能为了追求时尚和新奇,修的座椅又窄又小,又低又矮,让人坐着不舒服。我曾在一处景区凉亭休息时,其座椅小巧玲珑的只能半坐半蹲,弄的劳累的友友们只好背靠坐椅席地而坐。有人说这是有意而为之,景区这么大,座椅不能修的太好,歇的太沉。倘若果真如此,那我觉得设计者就太不厚道了。也许是我老了,爱感慨往事,事实也真的是老了,已到了旧事忘不掉,新事记不住的年纪。只好触景生情,念念过往,想想当下,在回忆和感慨里寻找快乐,以谴时光。一河清风拂大炕,一城风情伴永年,余年不负岁月不负已。</p> <p class="ql-block">这是金陵河步行桥的大炕,啥时候行人都比较多。冬晒暖阳,夏吹河风,天然的享受,神仙的自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