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被誉为古镇似乎有点勉强,三晋苍颜古朴的大院、三秦秦风汉韵的老街、江南小桥流水的人家,动辄几百年,那是名副其实的“古”镇。不过,当你踏上赤坎这一片几乎为世人遗忘的骑楼街市,时光仿佛已然倒流了百年。 此图为景区图片 <font color="#167efb">合心桥</font> 赤坎骑楼的每一个转角,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古”(粤语意为故事),它是古镇里的年轻一族,岁月一样在此留下了斑驳的痕迹。 巴黎酒店 冬日的暖阳,似有似无,斜斜地把街角的影子拉得有点长。远远地我看到了一座碉楼高耸于池畔,“赤坎”两个斗大的字挂在上头,水中倒影着碉楼那高大的身躯,池中微澜掀起了碉楼的尖角,碉楼随着微波荡漾着。 <font color="#167efb">粤韵戏台</font> 跨过一座被染成红色的小桥,仿佛我跨越的是百年的时光,走进这百岁老街,想去倾听岁月留下的一声叹息,耳边传来的却是旧式留声机里的歌声:“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在挂满老式招牌的骑楼街,那斑驳的门楼飘出了一阵茶楼的香味,“入来坐下”老板略带台山味的粤语同老街无缝衔接,这就是赤坎古镇。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洒在骑楼的雕花栏杆上。二楼的木窗半开着,晾晒的衣物在风中轻轻摇晃。一位阿婆坐在门槛上择菜,菜叶的清香混着老房子的木头味道,在空气中弥漫。隔壁的理发店里,老式理发椅吱呀作响,镜子里映着街对面的骑楼,虚虚实实,恍若隔世。 赤坎的碉楼在夕日余晖中散落在骑楼的身旁,在细水长流的小河边,它守候的是古镇往日“金铺银号”的安危。蓝天下,虽然历经百年的风霜雨雪,碉楼的身姿依然挺拔。 我沉醉在那遥远的过去,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声将我拉回现实,一辆双层有轨电车载满游客欢快地行走在这略带洋气的街头巷尾,从“旧金山会堂”驶向“巴黎酒店”。我举起了相机,车上的游客开心地向我扬起双手,刚刚在小食店邻座的小女孩估计正向她的父母讲述着又同我们相遇的机缘。 铛铛车总站 傍晚时分,醒狮广场一场《雄狮少年》的舞狮情景剧已经上演,表演将舞狮这一岭南传统 同侨阜老一代华侨艰辛奋斗史完美结合,演绎了当地关、司徒两姓之间的你争我斗和悲欢离合,将我们带入那个曾经的过去。百年前两姓之间的恩恩怨怨早已被风吹雨打去,留下的只有斑驳的骑楼人去楼空,任凭月满西楼。 夜幕降临,老街亮起昏黄的灯。骑楼的轮廓在暮色中愈发柔和,像一幅泛黄的老照片。我站在石板路上,听着远处传来的粤剧唱段,忽然明白,赤坎的美,不在于它保存完好的建筑,而在于那些依然鲜活的生活气息,在于时光在这里流淌的方式。 在淙淙的流水声中,《一代宗师》上演的是民国时期两代武师正与邪的较量,教育练武之人,以德为先,要练好武功,先学会做人,传递的不仅只有南拳的刚劲有力,还有南派武师以德服人、以理服人的武德。 夜色渐深,古镇还有大型铁水秀《火秀》即将上演,随着人流我们走向火秀广场,白天显得有点空旷的广场,此时已是人头攒涌、水泄不通。伴随音乐,几位歌手暖场之后,激情四射的火秀光焰如同色彩缤纷的烟花一般,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璀璨的火花,将古镇的夜照亮。 白天的火秀广场 此刻,那曾经被岁月珍藏的古镇焕发出别样的生机,我在这光影的明灭里,我感知到古镇的重生,冥冥中应该有老华侨倾心的襄助,还有南楼七烈士英灵的守护。 离开时,我回头望了望。骑楼的灯火在夜色中明明灭灭,仿佛时光的眼睛,将温柔送给了每一位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