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走过毛主席青少年时期走过的路,还要尝一尝他老人家爱吃的菜。经人介绍,我们在长沙五一广场找了一个叫“笨萝卜”的网红湘菜馆,可惜人太多,当晚已经满员,排队的座号也已经发完了,只能遗憾地离去,在附近的一个湘菜馆坐下来。我要了一盘毛公红烧肉、一盘剁椒鱼头。红烧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既能解馋,又能补充大脑思考所需的营养。剁椒鱼头里面红红的辣椒盖了一层,这是毛主席的最爱。毛主席曾经有过“不吃辣椒不革命”的高论,以十足的辣劲投入革命,革命哪有不成功的?</p><p class="ql-block"> 我点燃一根毛主席曾经抽过的雪茄烟,深深地吸上一口,再准备仔细地品尝每一道菜的味道,突然想起毛主席饭前举着筷子、双脚“擂鼓”的可爱样子,我差点笑出声来。几口辣椒下肚,我额头上竟冒出细细的汗珠,但是,在辣味中我尝到了亲情、尝到了力量。</p> <p class="ql-block"> 其实,对于毛主席青少年时期的成长过程,尽管我来了这么多次,仍然只是一知半解,知之甚少,但也有几点肤浅的认识,在这里与大家交流。</p> 时势造英雄是大势 <p class="ql-block"> 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毛主席青少年时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清王朝气数已尽,革命潮流风起云涌,改朝换代的历史趋势势不可挡。纵观中国历史,凡是这样的时期,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实践中,寻找出一条救中国的正确道路,带领千千万革命群众,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在人类历史上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丰功伟绩。他们犹如满天璀璨的星斗,彪炳千秋史册,照耀中华大地。</p> 良好家风是基础 <p class="ql-block"> 在韶山毛氏宗祠的大门两侧写着“注经世业,捧檄家声”八个大字,表明毛氏家族开宗以来都以读书、忠孝立家。在祠堂内的墙壁上书写的“忠孝、廉节”和敦本堂悬挂的家规家训,也是对这一家风的印证。毛主席二十世祖毛太华当年为了躲避战乱,从江西迁往云南,立下战功,再携两子内迁湖南,去世后,其两子迁来韶山冲。毛主席的曾祖父毛祖人携其二子毛恩普从老屋迁到上屋场,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一个家庭最大的风水莫过于家风。毛主席家最大的风水不是屋后的韶山冲,不是祖父毛恩普安葬地的龙头山和虎歇坪,也不是屋前的荷塘,而是世代传承的良好家风。毛主席携二十世毛氏族人之福报,厚积薄发,一鸣惊人。</p> 博览群书是保障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他8岁开始上私塾,从《三字经》《百家姓》到四书五经,读了“六年孔夫子”。毛主席十六岁走出韶山后,上小学、上中学、上师范,更是如鱼得水,他接受了维新思想、西方近现代哲学思想、新文化思想。他毕业以后,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并为之奋斗终身。毛主席革命一辈子,读书一辈子,不管是在井冈山的战火销烟中,还是在长征的艰难跋涉中,不管是在延安的窑洞,还是在中南海的书房,总是手不释卷,业余时间都用来读书了,甚至后半辈子与书同塌而眠。毛主席读书读得入神,即就是国民党的飞机狂轰乱炸也打扰不了他津津有味地读书。毛主席读书读得深而精,仅二十四史就读了十七遍,注解写得密密麻麻,后来也被整理成卷,出版发行。读书练就了毛主席深邃的思考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对他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p> 探索实践是关键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无疑是近现代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最紧密、最成功的人之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毛主席同许多仁人志士一起,形成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共识,并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开展国共合作,向旧军阀开战。在大革命失败以后,毛主席第一个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并亲自组织发动“秋收起义”,在全中国燃起了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在教条主义大行其道、照搬照抄苏联经验时,毛主席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他熟读中国历史,洞察出朝代更替的规律,提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第一个答案……这一切都来自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列主义中国实践,最终形成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成为中国人民的致胜法宝。</p> 贵人相助是东风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青少年时期有如神助地遇到很多贵人。第一位是他的启蒙老师李漱清,这位博学多才、思想进步的韶山私塾老师,让辍学在家参加劳动的毛泽东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和维新思想,激发了少年毛泽东外出求学、救国救难的热情。</p><p class="ql-block"> 第二位是他的小学老师贺凤岗,这位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教书的优秀老师,被聘任到长沙的中学教书,他非常看中成绩优异的毛泽东,带毛泽东去长沙上高中,让毛泽东看到了更大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第三位是他的恩师兼岳父杨昌济,这位留过洋、曾在湖南高师北大就职、在湖南一师授课的知名教授,慧眼识珠,对毛泽东器重有加,认为他是“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对他寄予厚望,并把自己的爱女杨开慧托付给他。杨昌济也是一位革命先驱,支持毛泽东的革命活动,并引荐毛泽东认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共产主义者以及胡适、鲁迅等一大批新文化先驱和社会名流,帮助毛主席进入中国革命阵营的最前沿。</p><p class="ql-block"> 第四位是他的领导及领路人李大钊,这位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赫赫有名的北大图书馆馆长,不仅给他安排了半年的图书馆“书记”工作,而且引导他接触马克思主义,为他参与建党创造了条件。</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干革命也一样,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如果没有这些贵人相帮,毛泽东也许就接了父亲的班,也许做了一位好老师……也许历史会改写。正是有了天时地利人和,这粒优质的种子才会出土发芽、茁壮成长、硕果累累。</p> <p class="ql-block"> 有些人把毛主席神化,是不懂毛主席所致。神都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而毛主席是受苦受难、历经磨难才造福于人民的。你可曾看见孑然一身、病困交加、思念亲人的毛泽东?你可曾看见头发凌乱、浑身补丁、贫困拮据的毛泽东?你可曾看见他为数不多的遗物之一是他珍藏多年的爱子岸英的军服?你可曾看见他抚摸着妻子满身的伤疤、伤心地流下的泪水?毛主席为了中国革命,牺牲了妻子、儿子、两个弟弟、妹妹和侄子六位亲人,还有内弟、内侄女等亲戚,他们牺牲的时候都还很年轻。他的那些遗失的孩子们,再也没有回到亲生父母的身边,永远生活在人民中间。哪里有这样的神啊!即就是普通人,也是绝无仅有的。</p> <p class="ql-block"> 就让韶山的风纵情地吹吧,吹干我脸上的泪痕,就让湘江的水纵情地流吧,洗净我内心的污垢,就让太阳的光芒照进我的心里,赐予我无穷无尽的力量,让我追寻的脚步永不停歇。</p> <p class="ql-block">图1摘自网络,谢谢网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