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任务 011 <p class="ql-block">文/李建科</p><p class="ql-block">图/李建科</p><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廉江市名班主任李建科工作室</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2125508</p> 家庭教育的问题很复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并不一定是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什么这么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观看一下家庭教育现象:一个孩子,被父(或母)教育:你为什么不按时交作业?为什么天天被学校投诉?为什么?~~作业在哪?事件起因经过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孩子不完成作业,先要有作业,先要看作业,作业为什么不能完成?难?还是别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个事件,都是立体的,都有过程。就孩子这面,就不仅仅是不完成作业,还有很多很深的所关联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陈旧的速度太快,今天学的明天可能就“陈旧”了。经验本身就是“过去了的”理论总结或提炼。家长若是20后,还鲜又活力;若是10后、00后,恐怕也是感觉吃力;若是80、70后,你必须承认自己的经验不是经验,有可能是“笑话”一般。认知落后,知识陈旧,这是任何人必须面对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经验、教育认知也是一样。过去的,与当下距离的时间越长,陈旧度越大。“老”就是这样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陈旧,观念陈旧,更离谱的是:教育多声音、多主见、多使令、多结论。教育受体是一个,教育的声音参差不齐,“听谁的?”“怎么做?”这本身就是问题。单单是做作业与玩,父亲说:先做完作业再玩;母亲说:可以先玩,再做作业。为了家庭和睦,允许孩子先玩,结果:孩子玩的时间有余,做作业总是拖拉,没完没了的纠缠吵闹。</p> 家庭教育没有对错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孩子成长成不是意愿的样子。争吵成了家庭主旋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争吵是因为彼此不满意。孩子其实早就被吵丢了。父母在吵,祖父母在吵,父子辈吵,孩子呢?其实,教育的视觉焦点应放在孩子身上。家庭教育中,之所以争吵,归根结底还是评判与对错。从生命成长历程来看,家庭教育没有对错,只有无知与无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知有能的,家庭教育都把仅有的家庭资源放在孩子身上,都聚焦合力,助力生命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家庭教育合力是最为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是谁说得对,也不是谁都有发言权,尤其是生命成长。连动物都知道,教育的话语权留给最会“教育”的。如猴子群里,从事“教育”的不是父母,而是退居二线的猴王。为什么是它?因为它最有“发言权”。在一个家庭里,不同的教育观点,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教育态度,不同的教育管理等等,导致了教育出现了“内耗”,孩子在教育“内耗”中“获益”。这“益”,就是没有谁管我,我因此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满意的事。社会并不是这样,让人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满意的事,而是存在着各种复杂关系,出现各种复杂现象,像游戏里将会遇到的种种陷阱,种种困难,种种问题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错仅是事情的不同面而已,而家庭教育中,却把它们独立起来了。孩子所获得的,仅是错误理念及错误延续。</p> 家庭教育认知高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认知高度很重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家庭教育认知高度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家庭教育认知高度应与当前的社会密切相关,而不是家长本人的意识形态或意识高度。什么样的家长,什么样的家庭,培养出相应的孩子。教育视角,透过孩子,能看到家长及其教育水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认知高度,是应以社会、国家教育需要为教育认知高度,而不是家长需求。“你给我到学校去”“你必须给我去学校”“你去学校,不要烦我,你不知道我要做工吗?”等等,这些,仅仅是告诉给孩子孩子的话,并不是教育认知的高度。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人?为什么要成为这样的人?这是社会,人所参与的所活的社会,人在学校所经历的几年里,所需学习的知识,所需掌握的能力,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储备,以及所应具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将走出校园所必须掌握的能力与水平。学校是学习技能场,社会是竞技场,技能场是修炼场所;竞技场是考验、检验场所,各自功能不一样。走出校园,就是带着技能谋生的开始。现实中,人们受认知局限与认知不足所限制,认知误导,时间与资源被浪费,时间过去了,人只能在考验场里因准备不足、能力不足而吃亏,而受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认知高度,是应教育帮助,让孩子认识到走出校园前所必须的“人生准备”,这犹如走进社会森林或社会海洋所应做的“准备”,而不是到学校,去读书。“去学校”“去读书”的认知并不是正确的认知解读或有益的认知答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家庭教育所推动的认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由于教育认知所导致的问题,复杂而多样,消耗且无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所推动的认知,并不一定是被实现或被放大的教育认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内耗所推动的教育认知是与家庭教育内耗相对应的。聪明人的教育认知模式与毫无启发的教育认知模式,甚至是随心的教育认知模式都会出现在不同地方、不同时段、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上,家庭成员之间,因教育无知或教育认知低下而导致的教育矛盾或行为碰撞。家庭教育认知不足或家庭教育无知,应是家庭教育的严重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认知复杂性越来越凸显,越显出其重要性。家庭教育认知错乱多样导致孩子受家庭教育影响而形成的对应受教育认知模式。孩子视去学校为“坐牢”,孩子视学习为任务,孩子视考好成绩为老师绩效。认知扭曲或认知错误被放大被加倍,人们却不知或不以为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的认知却确定家庭成员的认知建设与发展,尤其是家庭中的“掌权者”或“争权者”,在“权”的更替或交接过程中,认知被当下的“需求”及其事件所捆绑或占据。认知超越或认知突破,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欲望,更需要知识、人脉与视域。贫穷,有时候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不满足,有时甚至是一种无法摆脱的认知视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甚至是能力或认知视域。一个信息或一个强者的认知看法,可能是认知上的点拨或启发,大有“与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的认知认识。其中,工具也是认知局限的一个外在因素。</p> 家庭教育应聚焦于生命健康成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应聚焦于生命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所出现的问题,不仅仅与家庭有关,也与社会有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自为营,并未形成高质高效的教育合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受家庭成员之间教育合力的影响。家庭教育合力,并不是主观认知的结果,而是教育传达与实施的问题。家庭成员的家庭教育认知,往往停留于“我说了,所以我教了”,这种工具认知错误是目前最为凸出的家庭教育认知偏差及错误导向。当然,也有错误方式,错误形式,错误导向等等,这些都与家庭教育密切关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所执行的,都是受限于家长主导地位力量的引领与限制。人们并不一定清楚孩子所执行形式及执行方向。言行上,孩子认知及行为上,存在诸多问题,人们并未达成共识,也未认识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的难,主要是家庭教育的声音,家庭教育上的指导、导向性,家庭教育上的执行力,家庭教育上的无知无助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成了家庭教育的软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认知所推动的,受限于认知的家长,是难以帮助孩子掀开认知的局限,难以推动孩子打破旧认知,难以建立新认知,推动孩子的建设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观方面,家长的学习观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观,甚至影响孩子的终生。现实中,家长不真正认识自己学习认知上的诸多元素及原因。孩子的认知与家庭成员认知、家庭教育认知密切相关。成功教育的家庭,其家庭认知是处于一种合力教育并以一目标为家庭的终极目标,所有成员必须极力以赴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整体姿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应聚焦于生命健康成长。健康的孩子是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都是我们所需学习并付诸实现的。</p> 系列关联文章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khlptu" target="_blank">话语人生:认识孩子比教育孩子重要</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2j48n3" target="_blank">建立语言工具有效认知板块</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g5qfzd" target="_blank">帮助孩子拥有正确的语文学习</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uejdt9" target="_blank">认识孩子的行为模式</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9bn3cm" target="_blank">帮助孩子建立背诵模式</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9iklcd" target="_blank">寒假“任务”</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b1f3y2" target="_blank">和孩子生活</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c688kv" target="_blank">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dhfyvu" target="_blank">倾听孩子的心声</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dp70sb" target="_blank">学会欣赏孩子</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ewd6sm" target="_blank">家庭教育认知焦点</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