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初二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春龙节,青龙节,春耕节或农事节等,“龙”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之龙角星,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的早晨,“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徐徐升起,故此称“龙抬头”。龙角星初现东方的那抹微光,是蛰伏的惊雷撕裂冬的茧房。春风拂过中原大地,蛰龙昂首的刹那,万物都在苏醒的阵痛中震颤。这不是简单的节气轮回,而是镌刻在民族基因里的生命密码,是农耕文明与自然时序达成千年默契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商周青铜器上蟠虺纹的蜕变轨迹,恰似龙文化从自然崇拜升华为精神象征的历程。汉代瓦当上腾云驾雾的应龙,早已褪去原始巫术的神秘外衣,化作农耕民族对风调雨顺的永恒期盼。</p><p class="ql-block"> 春耕的犁铧翻开冻土,湿润的泥土气息裹挟着生命原力喷薄而出。龙抬头时节,江南的蚕农擦拭蚕匾,胶东的渔夫修补网罟,黄土高原的老汉摩挲着耧车,整个华夏如同绷紧的弓弦,在春雷炸响的瞬间将积蓄一冬的力量尽情释放。</p><p class="ql-block"> 当现代人用天文软件测算"龙角星"的轨迹,古老智慧依然闪耀着超越时空的灵光。都江堰的杩槎在春分前准时拆除,哈尼梯田的水线顺着山势蜿蜒而下,这些穿越千年的农事密码,都在印证着"与四时合其序"的生存哲学。龙抬头不再只是星象更迭,而是天人合一的文明刻度。</p><p class="ql-block"> 街边胡同里的理发老师傅说:"龙抬头剪的不是头发,是心头的荒草。"这话里藏着农耕文明最本真的智慧——在顺应天时中寻求突破,在敬畏自然里获得自由。当春雷滚过天际,蛰伏的何止是地下的虫蚁,更是每个人心中等待破茧的那道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