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枫泾古镇:上海最早的古镇之一,位于金山区,与浙江接壤。始建于南北朝,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古镇水乡风貌,白墙黛瓦,长廊和商铺(300余米),河道纵横,古桥众多,誉为“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巷”。</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程十发祖居”、“丁聪漫画陈列馆”、“三百园”、“火政会消防机构旧址”等看点。 </p> <p class="ql-block"> 走进古镇,我站在石拱门前,双手比划出“V”字手势,在向大家传递着快乐。此刻,我感受到了枫泾古镇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 我和朋友们站在牌坊下,彼此相视而笑,用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牌坊上的字迹清晰可见,诉说着古镇的过往与荣耀。这样的场景让我明白,枫泾古镇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承载记忆与情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倚靠在“枫泾”标志牌旁,目光温柔地注视着镜头。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枫泾古镇的灵魂——它既古老又鲜活,既沉稳又灵动。</p> <p class="ql-block"> 一幅手绘墙画映入眼帘,它生动地描绘了枫泾古镇的风貌。画中的小桥流水、白墙黑瓦,无不透露出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我驻足欣赏,仿佛能听到画中人物的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枫泾古镇,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廊。街道两旁的古建筑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每一步都像是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我抬头望去,那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房屋,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两旁的传统中国式房屋让我目不暇接。红灯笼高高挂起,为古镇增添了几分喜庆与祥和。我穿梭在这些古建筑之间,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 站在“枫泾外婆家”的店铺门口合影,让我想起了枫泾四宝“丁蹄、状元糕、黄酒、豆腐干”还有粽子的香糯味道,那种温暖而香甜的感觉,正是枫泾古镇带给每一位游客的特有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三桥里牌坊静静地矗立在枫泾景区内,它的存在让我不禁联想到许多古镇的建筑风格。同样是江南水乡,同样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镇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 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景画展现在我眼前,画中的拱桥、小河以及古色古香的房子,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我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感受到微风拂过脸庞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 古镇风光如诗如画,两座拱桥横跨水面,周围房屋林立。我站在桥上,远眺天际,只见云卷云舒,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p> <p class="ql-block"> 这里河边的房子屋顶上挂着红灯笼树上也点缀着五彩斑斓的小灯泡。我漫步在古镇的街道上,感受到这里的欢乐气氛时时弥漫在空气中。</p> <p class="ql-block"> 一条小河蜿蜒流淌过古镇,两岸的白墙黑瓦房子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一幅美丽的镜像效果。我在河边淌徉,欣赏着如画般的江南水乡景色。</p> <p class="ql-block"> 我坐在栏杆旁,身影与背景中的河流和传统建筑融为一体。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古镇的宁静与和谐,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而悠长。</p> <p class="ql-block"> 我在古镇水乡背景下,让我想起了枫泾古镇的另一面——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现代人寻找心灵慰藉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一座石桥上,看着远方的景色,不禁感叹枫泾古镇的美丽与神奇。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值得细细品味,每一次驻足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 沿街而建的店铺让我们流连忘返,停下脚步,坐在石阶上休息,享受着古镇的宁静与美好,大家一起感受这份难得的悠闲时光。</p> <p class="ql-block"> 好漂亮的咪咪,蓝蓝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陌生的访客…</p> <p class="ql-block"> “咪咪”…咪咪一脸茫然,拘谨小心谨慎地不敢接近陌生人…</p> <p class="ql-block"> 午餐在这里吃的本地菜肴</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中华老字号“枫泾丁蹄”</p> <p class="ql-block"> 朵云书院</p> <p class="ql-block"> 枫泾古镇以原生态的水乡生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烟火气十足的美食体验,这里商业化程度较低,可慢节奏探寻历史与本土风味,皆能领略“人家尽枕河”的江南诗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