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根固本,柳漾人生》——分享我的心理成长的几个人生故事

小🐠儿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9日 杨明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人类几乎一切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的本质其实都是(或涉及)心理学</b></p><p class="ql-block">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应刘红总的邀请,在柳缘社分享我在心理学探索道路上的一些成长故事。我的分享风格是这样的,就是内容上不做任何准备,凭借临场感觉进行分享,但每期会有一个不同的主题,是为了我在直播分享的时候避免思绪过于分散,也方便在结尾的时候能够回应主题。今天,柳缘社给我的一个主题是《立根固本,柳漾人生》。借此机会,我想跟各位分享自己在心灵成长过程中,或者说在将近20年时间学习心理学、国学、儒释道以及身心灵的探索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节点的成长故事及感悟。先从我最近参加的几次活动开始吧。前几天,有朋友邀约我去参加了一个心理学的活动,那个心理学活动是MBTI,可能有些人学过心理学的话,知道这是关于人格测评的心理学工具。大家看到我做直播,陆陆续续有将近二十多期,我自己也不知道,因为原来我很少做这种分享,从今年大概两个月以前,从二月二龙抬头开始,每一期都直播两个多小时,发现我还是挺能说的,以至于有些朋友就觉得我是外向型人格。因为MBTI是可以精准地帮助人们去识别人格特质的一个心理学工具,其中有四个大的象限,十六种人格分类。第一个分类就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我身边的伙伴,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我是外向型。其实最早我是很内向的,我学心理学最早是因为我自己非常内向,不会说话,不敢说话,以至于跟别人说话不知道怎么说话,沟通的结果非常糟糕,因为不会讲话。但是呢,我有能力有学识有才华,但是很卡,为什么呢?你的能力、才华,没办法去交流沟通的话,不会讲话,你会很受制约。这也是我最早知道我性格的一个局限,然后去学心理学,想解决自己过于内向,不会说话,不敢说话的问题。但是参加这次活动,身边已经没有伙伴觉得我是内向了,性格可以通过学习成长进行改变,这是第一个活动。</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活动是,今天我也参加了一个关于音乐的交流活动,包括手碟、还有各种的钵,各种乐器,那也是我感兴趣的,再加上上期直播时吹口哨,好多朋友觉得挺新鲜的,不知道音乐和心理学有什么关系。我在学习了那么多年的心理学之后,我发现对于心理学有个很重要的重新认识,<b>实际上只要是和人相关的任何事物,包括音乐,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的本质其实都是心理学,或者说都涉及心理学,</b>我认为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比如我再跟大家举个例子,早年我在学外语的时候,我以为外语就是一个工具,是需要作为专业来学习的,其实并不尽然。职业初期我有从事几年涉外工作,在英文工作环境中,见过很多说英文的中国同事。我发现,外语说得好,你的专业比如语法、词汇量可能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你的心理素质、你的性格特质。因为我那时候很内向,所以就不会开口,可是不会开口,英文就说不好。但有些人的性格就特别外向,他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他词汇量特别有限,但是他仍然可以把英语表达得很清楚,他和老外沟通时没有任何障碍,但是词汇量和我相比的话相差十万八千里。后来我就受到刺激了,我就发现外语不是照本宣科傻学的,有些人就性格外向,他善于沟通,善于表现,他手舞足蹈,肢体语言丰富,配合他很少量的单词量,就可以很轻松的去跟别人交流和表达。经历这个事情,我发现比起专业知识,学好外语更需要的是心理学。我们在社会工作的时候,不论做任何工作,你需要和同事交流、跟老板汇报、跟你的客户沟通,甚至还需要去说服,甚至还需要成交。所有的事务,只要是跟人打交道的,都涉及到心理学。所以,<b>心理学几乎跟所有人都息息相关,也几乎跟我们所有的社会事件都息息相关,无论我们是做什么工作。</b>我最近参加的两次活动,包括我们可以观察我们的社会生活,无非也是对这个结论的重复验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人性共性的部分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超越地域和时空,超越民族和文化</b></p><p class="ql-block">我再继续分享我的故事。我个人在早年的时候,刚大学毕业那会儿,我学的是工科,专业是交通运输,然后我自己学了英文,我自己的理解,交通运输加上英文大概等同于国际贸易,这是我当时的理解。那时候大学刚毕业20多岁,年轻气盛,想出去看看,有这个念想后来就有机会去了一个民营企业,老板就把我派到印度做水产国际采购,所以有这个特殊的机会,在印度和印度人打交道。后来那么一段经历,让我发现了很重要一点,就是你跟所有人的互动,你会发现你跟外国人的互动,在印度也是一样,虽然他是另外一个民族,说着完全不同的语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你会发现,你在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我发现<b>人性共性的部分,可以超越地域,超越时空,超越民族,超越文化。</b></p> <p class="ql-block">什么意思呢?因为我当时是做贸易,做采购,我们所有商业都涉及到买卖,涉及到产品,涉及到成本,涉及到金钱。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你会发现在商业社会里面的人们,无论是印度人还是中国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无论他们是什么身份什么角色,总而言之他们都是为了赚钱,为了利益。在经济活动中,你会很清晰的看到每一个人,他们的表现、他们的行为、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动机,甚至他们的心性,他们对于这个事物的认知等等。人们是逐利的,为了赚钱是贪婪的,为了坚持自己的一些想法是执着的。所以发现你在跟这些人打交道的时候,尽管那时候英文可能还不是那么好,但是对于人性的有些感知可以超越语言,他们表现出来很多东西,你会发现他跟中国人一模一样,在人性的部分好像和地域、民族、语言、文化无关。所以再后来,我有机会去澳洲,去其它国家的时候,你会发现,无论西方的还是东方的,还是什么样的人种,什么样的肤色,就这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这一点,我发现<b>不同民族人性的共性几乎完全相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民族,在人性的共性部分,可以超越地域,超越时空,超越民族,超越文化,全世界都一样。</b>所以,跟外国人打交道其实并不难,你要真正理解人性,那你就发现跟任何人打交道都是很简单的。我们可以总结规律,去探索人性中共同的精神文明特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来自于完全不同的平行宇宙,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只和他自己相关,人性个性化的差异天差地别</b></p><p class="ql-block">后来从印度回国之后开始学各种心理学,因为我发现自己性格很内向,很多问题搞不明白,好奇心又很重,因为物理学、科学没办法帮我去解决自己的很多困惑。比如说刚开始从科学的思维开始入手,喜欢《十万个为什么》,喜欢《飞碟探索》,喜欢《探秘》,喜欢对一些奇奇怪怪的,别人不怎么关注的一些小众的视角,我特别感兴趣,但是搞不明白,越搞不明白,我越好奇,越搞不明白,我越试图去想办法搞明白。所以我对于人性的探索是从心理学以及国学开始,一边是西方心理学,一边是国学。为什么呢?我是学工科的,但我发现科学不能满足我,我发现科学思维,物理学的、化学的,很多问题还是不能解答的。关于精神的,关于心灵的,关于很多光怪陆离的一些故事,唯物主义思维搞不明白,所以后来才寻求心理学、寻求国学、寻求玄学、寻求现象学、寻求宗教,所以借由这个好奇心就探索一路。</p> <p class="ql-block">因为有这些机缘,学习各种不同的思想认知体系,然后带着不同的视角,比如心理学的、国学的、身心灵的这种视角和烙印,你在做不同工作的时候,你在跟各色人等,跟不同人在打交道,尤其是做咨询,像管理咨询、心理咨询、健康咨询,都涉及到甲方客户、涉及到来访者、涉及到健康需求者,你会发现他们的信念系统,他们的认知模式,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他自己的、固执的、执着的、坚持的部分。所以这个部分,我后来又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就是:<b>就人性个性化的差异,每个人都是天差地别。我们身边有些人看起来很亲近,甚至天天在一起生活的人,都可能无法相互理解,甚至跟我们有着天壤之别。</b>这就更不用说我们的一些社会关系,比如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或在社交场合认识的朋友,每个人的背后都带着来自他整个家族系统、乃至无始劫以来的各种能量信息,然后他们是一个很多元的一个认知系统、信念系统、思维系统和能量系统的整合体,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完全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所以我提炼的另外一个论点是:就人性个性化的差异,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完全不同,你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人,就任何事情的看法,感觉、反应,你找不到地球上任何一个跟你完全一样的人,后来这成了我《观应心理学》很重要的一个视角及思想假设:<b>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来自于完全不同的平行宇宙,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样,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也只和自己相关。我想表达的点就是这一点,就是人性个性化的差异天差地别。</b></p><p class="ql-block">我们不要认为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完全理解另外一个人,哪怕是心理咨询师,你受过专业心理学的训练,你也不能说你可以完全共情到另外一个个体,他的想法,他的认知,他的很多底层逻辑,你是搞不明白的,或者说有一部分你是始终搞不明白的。原因就是他曾经的经历,形成他的性格和他的印记,我们没有经历过,他们曾经的体验,我们的生命也没有体验过,那么你就没有办法去真正理解他们。所以这两个看似完全不同,但是又是有机的整体,后来都成为我观应心理学的非常重要的一些观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做事与成事方面,个人的能力、学识甚至才华横溢,在人格健全度及心智成熟度的影响因素面前几乎一名不值</b></p><p class="ql-block">大概在2006年前后,我有机缘深入学习家庭系统排列,一个来自德国的心理治疗技术和体系,当然现在家排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心理学的范畴。再后来,经由家排我又学习了很多其他的心理学体系并同时深入国学学习,然后再带这种对东西方进行整合的经验或视角来创业。因为学了很多年的心理学和国学,也跟着不同的老师及同道来推广心理学。然后一边推广,一边学习,于是就萌生了干脆就用心理学来创业的想法,比如就成立了教育咨询公司,早期就折腾创业好几次,就是为了弘扬或者传播心理学和国学的一些优秀的价值观或思想体系。</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应用心理学去直接服务大众,我始终认为跟西方人没法比。中国的文化背景使得人们会把寻求别人帮助,视为一种好像见不得人,或者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感觉。这是文化背景所决定的,他跟西方不一样,西方的政客、一些达官显贵,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治疗师,定期去做心理治疗,他们把这个作为一个生活方式。在中国不一样,在中国有病都不会治疗,除非是万不得已,除非是走头无路,痛到无法忍受,才会找医生找治疗师,这是文化背景导致的。所以这个行业在中国尤其是在当年不太容易发展。</p> <p class="ql-block">于是后来回到职场又重新创业,创业过程中你会发现什么呢?有很多很多刻骨铭心的体验,因为你投入了很多,你付出了很多,花了很多心血,花了很多成本,最终创业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当然有很多外界的各种因素。所以我们,尤其在中国的咨询行业,像中医的咨询,中医不仅治病,它一定还有更高的部分在。像玄学的咨询,包括心理学的咨询。你发现没有,你年纪越大,好像越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你包装得越像大师,更容易获得市场。其实真正厉害的人,可能根本不起眼,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你在认知达不到的时候,你可能根本无法识别其价值。很有意思这个行业,我为了创业,花了很多精力,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有很多原因,比如自己的能力、学识不太够,或者太年轻,年轻气盛,然后又过于相信自己,过于乐观。还有一些是社会环境因素,像我刚才说的,在我们年轻的时候,20来岁的年纪,心理学的创业是非常困难的。当然最关键的是关于人的因素,这也包括我自己,就我那个时候,年轻气盛,性格不太成熟,做事情比较着急,不够稳重,很多事情的思考不够周全。</p><p class="ql-block">但另外一个方面是,你发现一个项目的成功,不仅是取决于你自己,也取决于你身边的所有人,取决于你的合作伙伴。后来我发现,合作之中,做事过程之中最难的是跟别人的磨合,大家有没有感觉?我没问大家的社会背景,工作背景,但实际上我发现,无论你是在做任何工作,你都会发现跟别人的磨合,跟别人沟通,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些人的性格是这样的,你想这么走,你的合作伙伴,他要去那条路,你们之间的沟通没有达成一致。你看见的路,你看见的风险,对方没看见,你甚至告诉他,他也看不见。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对方跟你说的,你也听不懂。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认知有很多时候是达不到的,我们的心性也不够圆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是心智需要更成熟,人格也需要进一步的优化。</p> <p class="ql-block">所以我这些创业经历中得出很重要的一点:<b>你会发现,我们在心智或性格不够成熟的时候,或者说我们的人格还有缺陷的时候,我们做任何事,包括创业是不几乎可能成功的。</b>人们在认知提升、人格成长之前,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所有的社会关系几乎都是失败。<b>在我们成熟之前,我们就是别人的业;当然如果你身边的人,他不够成熟,他也是你的业。</b>大家都在通过这种事情,通过这种磨合,通过你的经历,让你明白你自己还不够成熟,让你知道你自己还有缺陷。我后来总结,<b>从做事和成事的角度说,人的能力、学识甚至才华横溢,在人格健全度或者说心智成熟度的影响因素面前几乎一名不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帮助我们获得人格成长和心智健全,所以无论做事、工作、创业还是关系,本质都是修行</b></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很多特别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他并没有成功?我之前分享过另外一个视角,影响我们的力量有四种,有我们自己的力量,有别人的力量,有老天爷的力量,还有一种看不见的道力。<b>无论你多有学识和水平,多有能力和才华,我们个人的能力对于我们做事情的影响可能是最小的。</b>在我30岁以前,拼了命的各种学习,我觉得我特别有能力,特别有才华,特别有学识。什么东西我都想掌握,拼了命的学习。因为我深信一点,我们要掌控自己的命运,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把握我们自己的命运。这是年轻的时候,后来年纪越大,越发现不可能。实际上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心性、我们的认知、我们的智慧都逐渐提升了。尽管如此,你会发现,<b>如果你不会借力,你不会尊重自然规律,你不会顺道而为,你不会合道地来做事情,你最终会发现,仅仅拥有才华和能力都没有用,</b>年纪越大,越发现自己的才华、学识一文不值。如果说它有点儿作用的话,一定是在你能够顺道而为,在你合道之后,它才能够发挥他应有的价值。</p><p class="ql-block">所以我想再次强调一下:<b>在我们在人格成长、认知提升、心性成熟之前,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遇到的所有人都是帮助我们人格成长、认知提升、心性提升服务的。</b>我们跟别人相处,建立一段关系,合作关系、恋爱关系、事业关系都是如此。如果我们心智不够健全、人格不够成熟,做事情是很难有结果的。我大概在十五年前,就写过一篇文章,就是我自己总结的《创业成功的六个关键要素》,我身边有很资深的管理咨询师朋友发现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这个觉知。</p><p class="ql-block">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认识到,<b>世间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帮助你进行人格成长和心性提升服务的。</b>所以为什么王阳明说我们要在事上磨,因为我们需要做事情,我们需要跟别人互动,我们要参与社会关系。我们在跟别人碰撞的过程之中,逐渐了解你自己的性格,感知自己的特质,认知自己是怎么样的人,进而你才会发现自己有缺失,还不够完善。然后你才能够知道说“哎,我看见自己,跳出来看自己还有缺陷”,我们才会花精力去探索自己,去了解自己,去提升自己,去成长自己。如果你没这个成长的视角,只是凭借惯性去努力,拼命去孜孜以求想要的目标,这样做事几乎不可能有理想的结果。</p><p class="ql-block">如果大家不知道做事情就是修行,工作就是修行,创业就是修行,人际关系就是修行,不明白我们人生中的每件事都是帮助我们修行,修炼我们人格服务的,那么我们一定会周而复始的碰壁,周而复始的遇见各种违缘,周而复始的各种不顺利。后来我明白了,我就开始带着觉知,就跟别人不一样,明白我们在人生之中的任何事情、任何关系都是为了磨练心性,提升你的认知,提升你的智慧而服务的,那我们就会在生活中工作中,时时处处觉察自己,我们就可以把握这些机会,就不会浪费这种心智成长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当我们时刻带着自我觉知,意识到自己存在欠缺,并真正做到谦卑,就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心智成长的快车道</b></p><p class="ql-block">说到谦卑,不是有人告诉你需要谦卑,你就能谦卑下来,而是因为你真正发现自己有欠缺,你认识到自己跟自然万物相比啥也不是,你可能都不是一个很合格的修行者,你甚至都不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所以后来,当我带着这样的自我觉知,清晰意识到自己还有欠缺的时候,心智成长就会非常快。因为这样的话,你不可能清高傲慢,你不可能觉得自己牛逼哄哄,谁也不服。你知道自己有欠缺,还有很多需要成长。你会关注自己的提升,不会在意别人指责,面对善意批评也不会动辄开始防御,或者有情绪开始内耗。你会发现别人给你一些反馈,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告知,还是通过事情本身的失败提示,你会认识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会真正做到闻过则喜。而不像过去我们会下意识的进行防御,习惯性的批评和指责另外一个人,条件反射地把这个错误和不好的结果归因到别人身上去,所以我们有觉知的时候,我们心智的成长就会非常非常快。而且当你在真正往前走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对于每一件事情我们都可以更精准的更清晰的去觉知,可以做到与事情同频、以事实为师。这样的话,你可以从同一件事上拿到更多礼物,而且发现内求就越来越重要了,你不会被外界的环境所带走,你开始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什么呢?因为外物都是你内心的投射,都是你自己内在的世界对外在的一个投射和显化,他并不是客观的。</p><p class="ql-block">这些经历让我无数次验证:<b>我们在人格健全心智成熟之前,我们做的所有事情,无论是工作、创业,还是跟别人合作,以及我们的社会关系,我们的合作伙伴,还是说我们在职场里面的一些同事关系,甚至我们的恋爱关系,都是帮助我们人格成长、认知提升、智慧提升、心性提升服务的。</b>最关键的是,这时候我就发现,<b>当我们时刻带着自我觉知,意识到自己的欠缺,并真正做到谦卑,就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心智成长的快车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管理咨询的真正核心,是针对企业核心管理者的思维模式、认知状态、信念价值以及内在意志所进行的深层管理</b></p><p class="ql-block">在多年的职场中,我做过很多不同类型的咨询,后来发现学了心理学和国学,你总是感召到别人向你咨询,因为别人可以看到你这种能力和特质,然后你就有这种施展你能力的机会。别人的困惑,别人不知道怎么选择,无论什么方法,我们有的是工具,心理学、国学里面有的是各种工具去做决策、做判断、做选择,然后清晰问题,找出问题,找到解决之道,有的是办法。所以我做的不仅是给别人做人生指导的咨询,我做过企业管理咨询,做过健康管理咨询,做过心理咨询,甚至做过玄学咨询,因为易经我也会。后来我就进行了整合。其中我有一段时间,从事的是针对健康行业的企业咨询。</p><p class="ql-block">到这个阶段,我发现跟这些企业家打交道是很困难的,沟通成本非常高,为什么呢?因为认知的差异。他们的期待,往往是只想要结果,很多时候他并不知道结果怎么拿得到?而悖论在于往往他想要的结果只能是用他认知之外的方式才能拿得到。我们看到,如果企业家自己可以去得到他想要的结果,那他不会找咨询师,我们知道他想要的结果怎么拿到,但恰恰不是他们自己已经拥有的方法。所以合作困难在哪儿呢?往往他们过去的成功,或者说社会成就,是一种福报的显化,他们过去的积累,社会影响力、社会地位、社会财富,往往比我们咨询师高很多,所以他一方面需要我们,但另一方面他也很难改变自己的认知,这是我们当时做这个企业咨询服务最大的困惑,因为你改变不了他,每个人都有认知局限。他曾经赚钱并不代表他认知水平高,不是的。<b>赚钱不一定认知水平高,赚钱的只是过去福报的显化,或者合适的机缘,他遇到一个风口,他就能赚到钱。但是风口过去以后,他的心性、他的认知达不到的时候,他过去怎么赚的钱,随着时空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他怎么赚的钱极有可能会怎么样亏出去,这个规律几乎是100%的。</b>我经常发现,有些人赚钱以后,环境一变,下一步他一定亏,你想帮他,阻止他亏损,都阻止不了。</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当时的困惑是,我见过很多企业家,他们一方面欣赏我们的才华和学识,喜欢我们对于事物的通透分析,或对未来的精准判断及预测。我可以告诉他有些事情应该怎么做,但是另一方面他很难调整自己的认知,因为在认知层面,通过语言沟通没有用的,需要他们自己的认知维度、或者心性和修为足够高的时候,我们才能沟通。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认知的世界,是我们多年特殊的经历与专业成长逐渐获得,短期之内他们通常难以理解,或者说很难理解我们是怎么做的,以至于他们不会真正的去尊重我们的做法,这是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咨询师的尴尬。</p> <p class="ql-block">企业家一方面倚重我们,可最终还是依赖自己的习惯做决策,那我在你身边有什么用,我没有法改变你,因为他不会采用他不能理解的方式,咨询沟通的成本太高了。以至于我发现,很多企业家他的成功与失败,乃至他成长的道路几乎都是确定的,外人影响非常有限。所以有些咨询师是这样的心态,践行实用或功利主义,只做有限的价值交换,通过包装把表面功夫做足,把该赚的咨询费赚到手为目标。<b>对于管理咨询这个行业,在过去时代,我越来越发现它是有重大局限的,因为企业的成败,如果只是在企业的层面进行咨询,一定有巨大的局限。因为如果仅仅是企业治理层面,比如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组织架构、薪酬绩效层面,往往效果不大,多数没有用,为什么呢?老板的认知不变,老板的心性不变,老板的业力不变,他外在投射的部分不会变化的。</b>我看明白之后,就不想赚这个钱了。因为太有自己的底线,你明明知道如果按他们的方法,我们是做不了这个事情的,因为没有结果。按照佛教思想,如果说你没有贡献,没有创造价值,你赚钱是有业力的,这种钱是不能赚的。</p> <p class="ql-block">所以再后来我思考的是怎么样能够改进这个工作,怎么样能够全面的提升管理咨询服务的效果,甚至如何彻底颠覆管理咨询这个行业?我们得从更高维度去看待这个事情。<b>如果一个企业家让我们去做管理咨询,他不开放对他的认知、他的心性、他个人的业力系统进行管理,这个咨询几乎很难成功,所以说这个时代很多工作都是没有太大意义的。</b>有本英文书叫《Bullshit Jobs》,翻译过来就是《狗屁工作》,大家就是各取所需进行演戏,老板花钱花的开心,其实他都不知道这个东西对来讲没有多大用处,咨询师明白,可是他改变不了,他只能去演这个戏,把你钱收过来为准,那不相互都在表演吗?反正对于经济来讲需要流动,创造GDP,大家都需要吃饭,金钱需要流动,大家都在演戏。我看得明白,我是不愿参与这种过去的游戏方式,所以说各位,为什么把我逼成心理学家了。原因是<b>我们身边的很多问题,如果不从更深的部分,比如心性的部分,认知维度的部分,意识能量的部分,不从个人修为的部分来解决,世间的很多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所以企业管理咨询的真正核心,不是在企业层面所做管理咨询,而是针对企业核心管理者的思维模式、认知状态、信念价值以及内在意志所进行的深层管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企业家最可敬的两个能力或品质,一个是致力于心性成长及人格修为,一个是能够精准识人、知人善任、用人所长</b></p><p class="ql-block">我的群里面的伙伴们应该看过我的一个图,我的《融道心学》提供了针对各行各业进行全面升级的解决方案,我设计了很多不同领域,其中我最近聚焦《观应心理学》。我跟柳缘社的伙伴们说,因为我可能开始没有太多介绍,我搞了几套基于东方哲学尤其是基于中国哲学的本土超个人整合心理学体系。我第一套原创的心理学体系叫《融道心学》,希望通过《融道心学》的赋能,全面提升我们各行各业的一些商业模式。我坚信心理学不仅仅可以服务个人,也可以赋能各行各业服务商业,不过《融道心学》体系太庞大,涉及到健康管理、涉及到管理咨询、涉及到教育文化、涉及到科技赋能,涉及到产业升级,内容太过庞杂。所以今年开始我聚焦到帮助个人进行全面心智成长的《观应心理学》。</p><p class="ql-block">《观应心理学》是明樽打造的第二套原创的中国本土超个人整合心理学体系。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进行个人认知的提升,心性的提升,智慧的提升,帮助个人修为;另外一个部分是帮助精准的去识别人才、了解特质,从而做到知人善任、发挥所长。如果你能够做好个人修为,同时能够精准感知人、识别人性,这两件事你都能做好的话,那么你做事业或创业,基本上可以很好地进行把控。</p><p class="ql-block">再后来因为做健康企业咨询的缘故,我发现<b>企业管理咨询一定要在更深的层面,比如在心性的层面,在企业家认知、能量、业力、意识维度的层面来进行,再配合企业基本的管理咨询服务才有可能,</b>否则的话没有太大意义。所以为什么我最近几年在聚焦研究深度心理学,其实心理学及中国哲学,无论是佛家儒家道家易经其实都是在这个层面,在心性、在认知、在意识维度这些层面。</p> <p class="ql-block">所以我总结:<b>一个企业家最终能够成功,由两个核心关键的原因。一个是他自己的人格成长、心性提升,他自己的修为状态,他自己能够提升以后,这是他自己企业能够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和保障。</b>如果他自己修为不够,他企业是很难做起来的,因为心理学讲得很清楚,我们一切外在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射。<b>你自己的内心,修得越好、越丰盛,你自己越成熟,人格越完善。那你投射在外,你的企业是越稳定的,越能够健康发展的,这是最关键的。</b>如果不在这个层面做工作,你的企业是做不好的,这是第一点。</p><p class="ql-block">第二个是,<b>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跟任何人做任何事情,无论是创业还是社会交往,你会发现,都需要你能够很精准地识人,快速了解别人,能够知人善任、发挥所长。</b>我前面讲过,在人性相通的部分,全世界都一样;而在人性个体差异化部分,确是天差地别。你如何可以<b>精准、快速的去识别一个人的特质,你如何看到他的优势,看到他的局限,看到他的风险,看到他的机遇,看到他自己都不能了解自己的部分,甚至看到他巨大的潜力和可能性,</b>他自己都不了解,你要能够很精准、快速、全面、立体地识别一个人全方位的信息,你是不是比他更能够去安排他?你能够比当事人本身更能去发挥他的潜能。</p><p class="ql-block">对企业家来讲,你是不是能够很准准的识别人才?你是不是能够知人善任?这是对企业家另外一个最重要的考验。如果你的企业里面,你的判断错了,你选择一个不对的人,选择一个人格有瑕疵的人,在你的企业每一个关键岗位,影响深远。一个企业里面,但凡有这么一个人,你这企业都很难顺利发展,一颗老鼠屎坏一锅粥,这在企业里面是最典型的事情。我说的是在<b>人格层面有重大漏洞的人,因为这个人他往往看不清客观事实,他会扭曲对万事万物的解读,他会给你带来错误的信息,他让你去对这个事物有错误的预判。那你看不清客观事实,你所有的事都会碰壁。</b>选择一个人格不够健全的人,在你的工作岗位里面,那你企业一定会受制于这个岗位的一个重大的局限,企业很难发展,甚至履步为艰。</p> <p class="ql-block"><b>所以我说企业家最可敬的两个能力或品质,一个是致力于自己的心性成长及人格修为,一个是能够精准识人,做到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如果一个企业家这两点都做的很好,那他的企业才有可能会安全可控、可持续健康发展。</b>而这两个部分的全面提升就成为我《观应心理学》的核心任务,用以指导大家能够全面的去提升自己的心性和修为,提升认知、完善人格,这是真正的修行。同时,《观应心理学》也能帮助我们快速、精准、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地去识别人性。这里识人不是给他贴个标签,而是说能够很清晰地看到他的优点、缺点、局限、潜力,他未来的无限可能性,我们去塑造他。这样的话,你才能够去发挥一个人最大的优势和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人生最重要的功课,是全面提升认知、优化人格、提升心性,践行人生使命,最终获得意识的升维和灵魂的觉醒</b></p><p class="ql-block">我有个总结,<b>人生最重要的功课,或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修行!我曾在群里跟伙伴们说:人生最重要的功课和任务,是不惜成本和代价,全面的提升自己的认知和心性,提升自己的能量和智慧。我们需要尽早知天命,寻找此生此世的天赋才华,我们需要真正地了解自己,探索此生此世的终极使命。</b>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一定有他的使命,老天爷都安排好了,只是你自己不知道,我们忙忙叨叨,在世面上忙活那么多年,就是为了去了解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天赋才华,去践行你的人生使命,完成此生最重要的功课。</p><p class="ql-block">最终我们应向内探索,而不是向外求索,因为一切外物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外在投射,<b>我们自己的心性的提升,智慧的提升,内在的觉醒,最终决定了我们的外部世界的状态,圆满和丰盛。</b>所以我说最终我们要走向内求,追求明心见性,最终走向灵魂的觉醒,这是我们此生最重要的功课。它比你任何事都重要,它比工作都重要,比你赚钱都重要,赚钱不需要那么忙忙碌碌,我们一定要去抓住或找到万事万物的核心底层逻辑,而世间绝大多数人都完全不明白。所以为什么我要回归到深度心理学的探索,此生此世我的天赋使命,就是发挥在心理和精神研究领域的优势,带领大家去找到他们自己的人生任务,践行人生使命、获得人生幸福、绽放精彩人生,绝不辜负有限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修行就是带着觉知观察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更好地理解万事万物,追求内心的平静,进而提升智慧,增长慈悲</b></p><p class="ql-block">最后我再分享一个关于修行的视角。什么是修行呢?我刚才分享中说了,因为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你的人格成长、心性提升服务的,那么修行是干嘛呢?<b>修行就是,我们要带着觉知,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和实践,我们来观察我们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与互动来获得我们内心的平静,提升我们的智慧,增长我们的慈悲。</b></p><p class="ql-block">首先这是一种什么呢?自我提升,自我发现,自我了解的过程,这是第一个定义,关于修行。就是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的一个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世界,找到人生真正的幸福,如果说我们不能理解自己,我们就根本没办法理解这个世界,更不可能去见众生,因为一切都是我们内在世界的外在投射。第二个呢,我们目前生活在一个极速变化时代,剧烈变化的时代,复杂变化的时代,离火九运。环境在变化,能量在变化,时空在变化,磁场在变化,我们大家都不一定做好了准备。在这个剧烈变化的时代,人们面临了很多挑战,我们也有很多困惑。大家都有感觉吧,这种困惑来自于家庭的、事业的、健康的、人生的、财富的、各方面的困惑。但是困惑,如果说我们还在三维的世界里面打转,我们是不可能有答案的,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他,这就需要修行,修行可以怎么样呢?让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自己,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他人,然后去理解关系,我们可以洞见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核心底层逻辑,你去看明白这个规律,这样的话你可以认知提升一个维度。</p><p class="ql-block">所以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b>我们不可能在产生这个问题的一个维度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提升我们的维度,我们在更高的维度里面去看产生的事物,它就不存在了。</b>所以问题不是解决的,各位!<b>问题不是解决的,我们需要提升我们的认知,我们的修为,我们的心性,我们去改变我们看到的世界,你原来的困惑,在我们一个新的世界里面,在一个更高的维度里面,它就不存在了,这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b>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提升,我们需要修行的根本原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心灵成长及改变命运的秘诀,就是无论面对任何环境或境遇,我们都可以无条件改变面对他人和万事万物的感觉</b></p><p class="ql-block"><b>修行的核心在于他最终改变你的心,改变你对万事万物的感觉,改变你对他人和世界的看法。</b>所以我在观应心理学里有提炼:<b>心灵成长的秘诀,乃至改变命运的秘密,就是无论面对任何环境或境遇,我们都可以无条件的改变面对他人和万事万物的感觉。</b>在这个复杂变化的时代里,我们可以通过修行更好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我们的社会关系,洞见万事万物的核心底层逻辑,从而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并应对生活之中的各种问题、挑战和困难,这就是修行的意义。如果说我们不去修行,那我们天天还有各种困难,还有各种课题,还有各种纠结,天天都有,无论多大年纪,都解决不了。</p><p class="ql-block">继续总结什么是修行?<b>修行就是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去除我们的贪嗔痴慢疑,去除我们错误的知见,去帮助自己更好的去追求真理,提升智慧,走向慈悲,带着觉知来观察自己和别人的生命,进而对自己更加觉察,对他人更加理解,对万事万物更加通透。我们能够真正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从而实现我们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自由,最并最终获得心智的成熟、意识的升维以及灵魂的觉醒。</b>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