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月的北京,春风拂面,预约参观正阳门箭楼。让我领略了古都的历史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北京正阳门箭楼,这座屹立于历史长河中的巍峨建筑,宛如一部无言的史书,静静诉说着往昔的岁月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从远处眺望,正阳门箭楼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中显得格外庄重肃穆。它高大雄伟的身姿,仿佛一位坚守岗位的忠诚卫士,见证着北京城的变迁。箭楼朱红色的墙体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古朴而典雅的气息,与周围现代化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却又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城市景观。</p> <p class="ql-block">走近箭楼,便能更清晰地领略到它的精妙构造。那厚实的城台,是历史沉淀的象征,承载着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坚固如初。城台上的箭窗密密麻麻,犹如一只只深邃的眼眸,曾见证过无数的历史瞬间。箭窗上的木质窗框虽历经岁月的侵蚀,却依然保留着那份古朴的韵味,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金戈铁马的战争</p> <p class="ql-block">一楼大厅展示了北京中轴线的起源与发展变迁</p> <p class="ql-block">1,钟鼓楼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端,高耸于传统街区之中。鼓楼、钟楼南北纵置,两座建筑之间由一长方形广场连接。钟鼓楼承担着城市计时与报时功能,为重要的城市管理设施,见证了中国古代钟、鼓报时的传统生活方式。钟鼓楼建筑气势恢宏,以高大的体量成为老城内城中的制高点,是北京中轴线的重要景观视点。</p> <p class="ql-block">2,万宁桥位于地安门外大街中部、什刹海东部、南北跨越于玉带河之上。桥体为单拱石桥,由桥体、燕翅、镇水兽、澄清上闸遗存构成。</p> <p class="ql-block">3,景山位于北京中轴线上,为明清两代皇家御苑。与故宫共同组成南北布局关系,展现了中国宫苑传统规划理念。景山及其独特的园林景观兼具礼仪察把和登高游艺桃望全城的双重功能,为国家礼仪传统提供了独持见证,并成为北京中辅线上的制高点与重要景观视点。</p> <p class="ql-block">4,故宫为明清两代的宫城,其规划格局反映出“择中立宫”“面朝后市”的中国传统规划理念。建筑群以中路为中轴线,东西分为五路建筑,南北可分为外朝区和内廷区两大区域。故宫是明清时期皇家举办国家庆典、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场所,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是北京中轴线公众化进程的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5,太庙位于故宫东南侧,与社稷坛以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体现了《考工记》所载“左祖右社”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建筑群坐北朝南,由内外两重垣墙围合成环套式长方形院落。主要祭祀建筑均位于内垣,居中对称分布。太庙作为明清两代皇家祖庙,是中国祖先崇拜文化传统的物质载体,是重要的国家礼制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祖先祭祀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6,社稷坛位于故宫西南侧,与太庙以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体现了《考工记》所载“左祖右社”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建筑群平面呈长方形,由内外两层坛墙围合而成,中央设祀坛。</p> <p class="ql-block">7,端门位于故宫以南,天安门以北,构成明清两代进出宫城前导性礼仪建筑序列,为朝堂空间的一部分。端门由城台和城楼组成,建筑形制和体量与天安门城楼基本相同,两者一同以其高大的形体和端庄的风姿,烘托出皇城与皇宫轴线建筑的威严和神圣。</p> <p class="ql-block">8,天安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端门以南,外金水桥以北,面朝天安门广场。天安门以城楼为主体建筑,城楼北侧设一对华表,城楼南侧设石狮两对、华表一对,均以中轴线东西对称分布。天安门是明清时期颁布诏令及现代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至今仍承担着重要的礼仪功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举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p> <p class="ql-block">9,外金水桥位于天安门南侧,纵跨于东西南的外金水河上,共有七座桥体,以中轴我对称分布。居中五座桥体分别与天安门城楼的五个门卷相对;东西两座桥分别与太庙、社稷坛的南门相对。作为进入明清皇城的先导区域,也是皇城通向南郊祭的必经之路,如今国家举办重大庆典活动的礼仪空间。</p> <p class="ql-block">10,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位于北京中轴线核心位置,是国家政治,外交活动和人民文化活动,大型庆典活动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11,正阳门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由南北纵置的城楼与箭楼两座高大建筑构成,城楼居北,箭楼居南。作为明清北京内城正南门,正阳门是北京老城中规模最大、形制等级最高的城门建筑,见证了中国传统城市管理方式,也是登高眺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和北京中轴线南段的重要景观视点。</p> <p class="ql-block">12,天坛位于北京老城外城东南部,与先农坛以中轴线东西呈对称布局突显出中国传统都城规划对礼仪的尊重与强调。天坛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皇家祭天建筑群,由内坛和外坛组成,两重坛墙均为北圆南方。内坛南部以圆丘坛建筑群为核心,北部以折谷坛建筑群为核心,两者通过丹陛桥构成的主轴线连接。天坛承载着明清两代国家祭天礼仪传统,圆丘坛用于祭天,折谷坛用于祈祷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13,先农坛位于北京老城外城西南部,与天坛以中轴线呈东西对称布局。先农坛由内坛与外坛组成,内坛祭祀建筑包括先农坛祭坛、精田、观耕台与太岁殿建筑群等,外坛设有神祇坛和庆成宫。先农坛作为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皇家祭祀农神建筑群,展现出中国传统社会对农耕文化的尊重,承载着明清两代国家祭祀先农的礼仪传统。</p> <p class="ql-block">14,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由自北向南分布的珠市口南中轴道路排水沟渠遗址、永定门内中轴历史道路遗存、永定门北侧石板道遗存构成。自正阳门至永定门的居中道路是古代皇帝从宫城至南郊祭祀的必经之路。这些遗存见证了明代以来居中道路的位置、走向、工程构造和不断传承沿用的历史,承载着北京中轴线延续至今的国家礼仪文化</p> <p class="ql-block">15,永定门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南端,为北京老城外城正南门,见证了明清城市传统管理方式。现存永定门为 2005 年遵循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重建的地标性建筑,由城楼及南侧食城、箭楼的地面标识构成。永定门以城楼的建筑形象标识出北京中轴线南端的位置,展示出中国古代城楼建筑传统形式与工艺做法,并成为眺望北京中轴线南段的重要景观视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箭楼屋檐的神兽</p> <p class="ql-block">箭楼箭窗望去的中轴线</p> <p class="ql-block">作为北京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阳门箭楼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更是北京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它见证了北京城的兴衰荣辱,承载着无数北京人的记忆与情感。在现代社会中,正阳门箭楼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成为了人们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北京中轴之美,期待下次再访,继续探索更多未知的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