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 ,福州市仓山区金港湾实验学校(小学部)数学教研组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将大单元设计与备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深度融入日常课堂。3月13日教研组的两位老师围绕“圆柱与圆锥”单元知识开展了两节校级公开课,巧妙融合多元教学元素,充分践行新课标理念,为学生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探索之旅 。</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由唐铃老师带来《圆柱的认识》这节课。课始,神舟十三号发射视频瞬间点燃学生热情 ,老师引导学生分享天问一号、祝融号等航天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向航天人学习,让德育教育自然融入。随后,以火箭主体设计的疑问,引出本单元大主题,开启大单元教学。</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柱,建立直观认知。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实物探究圆柱特征。各小组通过多种方法验证圆柱底面相同;发现圆柱高有无数条,掌握测量方法及不同称呼;认识到圆柱侧面是曲面,更能承受压力。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性学习。</p> <p class="ql-block"> 拓展时,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探究长方形绕不同轴旋转成不同圆柱的奥秘。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二者联系。老师还启发学生思考其他制作圆柱的方法,串联知识,形成体系。</p> <p class="ql-block"> 课堂尾声,AI智能体参与小结,以独特视角答疑,增添科技感与趣味,学生积极互动,在欢乐中结束课程。</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由陈楗翔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陈老师接续前序课程,以大单元任务教学导入,自然引出本节课对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迅速进入学习状态。</p> <p class="ql-block"> 在探究新知环节,陈老师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含义、侧面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探究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时,针对侧面是曲面难以直接计算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将圆柱侧面展开成长方形,突破教学难点。随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p> <p class="ql-block"> 拓展延伸部分,陈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组织学生小组探究直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联系,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正方体等直柱体侧面积都可用底面周长×高来计算,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p> <p class="ql-block"> 课堂最后还开展了活动探究,用长方形纸片卷成不同圆柱的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空间观念。并巧妙地衔接了下节课《圆柱的体积》。</p> <p class="ql-block"> 两堂课依托大单元设计,贯穿备教学评一体化,融合跨学科知识、大单元教学、AI技术等,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相信同学们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能学到丰富的知识,更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课程结束后,石秀容副校长、刘自强老师及年段各位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观点。自强老师提到,课程大单元设计巧妙,借航天素材串联知识、融入德育,贴合学科融合与育人要求。称赞小组协作环节凸显学生主体,AI参与小结充满新意,激发学生热情。石秀容副校长最后进行了总结,课程围绕备教学评一体化,目标明确、环节流畅,建议后续各年段强化大单元备课与学生自评互评。</p> <p class="ql-block">文字:唐铃、陈楗翔</p><p class="ql-block">图片:林浩君</p><p class="ql-block">初审:林玲</p><p class="ql-block">终审:石秀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