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人问我:“如果有下辈子,你最想变成什么?”</p><p class="ql-block"> 我毫不犹豫地说:“变成一朵花!”变成什么花呢?我喜欢栀子花的纯洁与芬芳,但它却是蚊虫的挚爱;我还喜欢黄桷兰的优雅与馥郁,但它又过于含蓄让人琢磨不定……要不,就变成木棉花吧!它向阳而生,大气、沉稳、洒脱;它玉树临风,如坚忍挺拔的少年;它如火如荼淋漓尽致的红,就像英雄的火焰。</p> <p class="ql-block"> 初识木棉花源于高中课本舒婷的《致橡树》以及后来电视剧《木棉花开的春天》,印象中木棉树木棉花就是爱情的象征。它到底长啥样,我没见过,也无法将其具象化。</p><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陪老公回云南老家路过攀枝花时,窗外一树树红透天际的鲜花扑面而来,高高的树全身除了花没有一片叶子,那种纯粹的红震撼人心。一问方知这就是木棉花!一种呼之欲出,欲将其据为己有的怦然心动油然而生。可是隔窗而望——看得见摸不着的惶恐焦灼,终因火车的加速度让我与之擦肩而过,成为我爱而不得的无奈。于是许下心愿:一定找个机会去攀枝花好好看看它的真容。</p> <p class="ql-block">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终于抽空在寒假去了一趟攀枝花。一入攀枝花,那温暖的阳光直逼双眼,暖暖的美美的。窝了一个冬天,浑身发霉的晦气也随之统统消散。</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是在这座山城里四处打探木棉花的踪迹。只可惜,红色木棉花期未到。粉色的异木棉开得正嗨,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些许浪漫。花儿一簇簇你挤我碰,像极了一群正在打闹的孩子,过于张扬、喧哗、凌乱,内心无法平静而心生落寞与失望。这种嫌弃,是因为我对红色木棉花过于执着与偏爱呢,还是因为欲速则不达——来得不合时宜?</p> <p class="ql-block"> 收起落寞的心,来到了“攀枝花市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博物馆的门口赫然刻着毛主席的手迹“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着觉。”牢记毛主席的话,我走进了博物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物品、一帧帧影像资料,展示在眼前。参观者们无不被三线建设者战天斗地的精神所感动。建设者们不惧守山餐、伴山眠、风梳头、汗洗脸的艰辛,誓把落后的帽子抛到太平洋的决心,让参观者们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据讲解员介绍:攀枝花三线建设始于1965年。在三线建设中,孕育铸就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建设精神。这种精神成了攀枝花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攀枝花人激流勇进。因此攀枝花也被誉为英雄城市!而木棉花在当地俗称攀枝花,是攀枝花的市花,花儿如火如炬,象征着英雄精神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听了介绍,我沉默了。原本希望来世做一朵木棉花的美梦轰然倒塌,我不是英雄自然也就不配。</p><p class="ql-block"> 仰望路边一排排笔直的木棉树,想象着自己变成一朵花的模样。我站在木棉树的顶端红尘作伴潇洒从容,沐浴阳光肆意生长、撒欢儿;风中和着节拍舞蹈摇曳,衣裙幻化成美丽的音符划过天际将生活歌唱;雨中我喝着小酒醉红脸颊,酒儿一泼滋润世间万物……我用火红火红的热情感染一树花开,树树花开;看车水马龙的和谐;守一方水土的欢笑;最后呈上我的花蕊让大家品一品攀枝花炒腊肉的鲜美……</p> <p class="ql-block"> 我不做舒婷笔下的木棉,一定要生活在橡树身旁,追求比翼双飞或相依为命的爱情;我也不会成为席慕蓉笔下那棵开花的树,一定要开在对方经过的路旁,做一个以美貌博取他人爱慕的单相思与痴情者……为爱而生终究有些狭隘有些苦涩。</p> <p class="ql-block">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忙忙碌碌中谁又真正在乎过谁,于大多数人而言真正爱的不过是三餐四季和那能支配日常开销的人民币而已。</p><p class="ql-block"> 想到这儿,我呵呵一笑:变不变成木棉花无所谓,做不做英雄也无所谓,下辈子的事儿也等下辈子再说吧,过好这辈子即可。</p><p class="ql-block"> 2025. 3 0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