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之美,在于希望与耕耘;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 2025年3月13日,安吉县洪涛漪名师工作室在天荒坪小学成功举办了第四次小组活动。本次活动以“用好新教材,落实新课标,探索新教学”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精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促进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p> 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p class="ql-block"> 活动当天,首先由来自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展示了四节精彩的语文课,涵盖了各年级、多类型的阅读文本。</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来自第十小学的工作室成员唐琦老师执教《树和喜鹊》第一课时。唐老师以单元主题“伙伴”为切入点,谈话导入课题,首先,利用图片和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明确故事的主人公“树和喜鹊”;随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借助结构相似的三个句子了解树和喜鹊的变化,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通过认读生字、辨析多音字“只”夯实语言基础;重点借助“只有”和“一”字短语等短语的反复朗读以及联系上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孤单”内涵;最后聚焦“变化”理解有邻居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接着,天荒坪小学的焦树桂老师带来课例展示《自相矛盾》。这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本节课围绕“做做小谋士”这一主要任务,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贯穿课堂,引导学生从阅读到理解再到演绎,层层递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理解路人的思维过程,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核心素养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是来自报福小学的工作室成员尹子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阅读课《夜色》。这堂课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初读课文、品读词句和书写指导四个环节,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体会“害怕”的情感。教师通过学习伙伴“星星人”的引入、朗读游戏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轻松活泼。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字词教学,尤其是对“胆、敢、窗”等生字的识记和运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同时,尹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我”的胆小,增强了情感共鸣,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 随后,第九小学张昕雯老师带领301班的孩子开启了《赵州桥》之旅。张老师这堂课以“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栏板图案、发现写作方法和介绍赵州桥等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写作技巧。张老师通过播放赵州桥短片、展示赵州桥其他栏板图案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更直观地进行“美观”的感知。同时,借助“当当小导游”这一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利用“列举”的方法,将“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表达明白。</p> 深入研讨,共同提升 <p class="ql-block"> 在课堂展示结束后,工作室小组成员进行了深入的评课和观点报告。大家围绕如何用好新教材、落实新课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p><p class="ql-block"> 莫敏老师认为:《夜色》这堂课在形式上令人耳目一新。PPT以纯黑为底、白字点缀,契合了“夜色”的意境,视觉效果突出。情境创设巧妙,引入了来自星星国的“星星人”,既可爱又贴合主题,贯穿整个课堂,增强了学生的代入感。内容上,朗读指导层次分明:第一层读准字音,关注“一”字变调和轻声;第二层读出节奏,关注标点停顿;第三层读出情感,帮助学生代入主人公视角,体会胆小。朗读游戏“星星号列车送信”活跃了课堂氛围,但稍显割裂,需进一步磨合。在引导学生寻找“害怕”的证据时,教师可适当放手,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整体设计扎实,符合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朗读指导尤为突出。</p> <p class="ql-block"> 施迪老师认为:《赵州桥》这堂课教学环节清晰,围绕观察、分析、仿写、实践层层递进,步步落实。导入环节通过视频介绍赵州桥,既教学了生字“赵”,又直奔主题。通过“你最想欣赏赵州桥的哪个部分”的提问,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重难点——感悟赵州桥的美观。随后,教师鼓励学生想象、猜测,为朗读指导做铺垫,并以精美的图案作为奖励。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写清楚”的方法,如排比、抓动作和“列举”,并让学生仿写,进一步感悟“精美图案”。最后,结合学校特色,学生扮演小导游,介绍赵州桥的美,教师提供了导游词等支架。建议将“列举”替换为“排比”,更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此外,可适当拓展赵州桥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p> <p class="ql-block"> 朱政恺老师认为:《赵州桥》课堂设计有两大亮点:一是基于学生认知,相机补充资料;二是教学环节设计因班因校制宜。首先,张老师从篇章页入手,回顾了本单元的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针对赵州桥历史久远、学生认知有限的情况,张老师适时补充了精要资料,如赵州桥与金字塔、埃菲尔铁塔齐名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学习生字新词时,张老师利用课前学习单,引导学生预习时摘录难读的字词,并通过图片辅助讲解多音字“爪”,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整体把握环节中,张老师通过开放式圈关键词的方式,梳理出“世界闻名、雄伟、坚固、美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等关键词,呼应了导入部分的资料,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赵州桥的特点。其次,张老师结合课后题,设计了“化身小导游”的活动,引导学生向游客介绍赵州桥。天荒坪小学毗邻余村,学生有丰富的向游客介绍本地旅游特色的经验,张老师充分利用了这一地理和人文优势,使学生在介绍赵州桥时更加得心应手。通过提示导游词的注意事项,学生能够更准确、具体地表达,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和实用性。</p> <p class="ql-block"> 章琪老师认为:《树和喜鹊》这一课条理清晰,老师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两个主人公,并通过喜鹊图片、谚语、剪纸和视频帮助学生认识喜鹊,但导入环节略显繁琐,剪纸和视频内容重复,建议二选一。初读课文时,检测顺序稍显不合理,通常应先读词语再读句子。在学习一二段时,教师关注了作业本,试图通过重音朗读让学生体会“孤单”,但学生未能有效掌握,建议教师范读引导。此外,“孤”字的教学可结合字源识字法,帮助学生理解其本义。学习三四段时,朗读形式较为单一,可增加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等形式。教案中的机动环节——小儿歌,能有效调动学生兴趣,建议在课堂后半段加入,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整体而言,课堂设计合理,但部分环节可进一步优化。</p> 高屋建瓴,指引方向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洪涛漪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和小结,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洪老师建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生成,避免过度依赖预设的教案流程,灵活应对学生的反馈和问题。对于低段教学,视频的使用应谨慎,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PPT制作要注重细节,确保内容简洁、重点突出,避免过多文字堆砌。在识字教学中,应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原则,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含义。对于新部首、新偏旁,教师应带领学生认读,强化记忆。在学生初读文章后,教师要有“统整”意识,及时梳理学生的反馈,帮助他们形成整体理解。此外,在引导学生评价时,尤其是低段学生,教师应提供正确的范例,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教研之路漫漫,多听多评多实践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洪老师鼓励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教学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