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我工作时认识的,她刚刚高中毕业来我们学校代课。那时她长发齐腰,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清新,纯粹,干净。因为我也刚到这个单位不久,又是单身。所以我们就同居一室了。朝夕相处,彼此感觉很投缘。后来她南下打工,结婚,生子。三十多年了,我们有时联系密切有时又几年没任何消息。她难受时会来我家小住,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她不说,我也不问。她整理好心情走了,我也不相送。她事业有起色时,也会喜不自胜告知于我,我只是说,居安思危。无论这个世界如何纷繁复杂,我们的友情却很简单:只要你要,只要我有。无论何时何地,偶尔想起心中总是暖意盈盈。</p><p class="ql-block">另一个是我同学。读书时她高挑漂亮,引人注目。我却是毫不起眼。不知是在住同一寝室我们讨论泰戈尔的诗还是《飘》里面的思嘉丽的命运时我们擦出了火花,我们同吃同睡。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们书来信往。一直参与和见证着彼此人生最重要的时刻。现在我们又住同一个小区,一碗汤的距离。但我们也没有很密切的联系,偶尔聚聚,或者遇到什么问题才会促膝长谈,往往她说得多,我认真倾听。其实她有时心中对某事已有解决方案,但她总是说想听听我的看法。平时,我会去阳台看看她家窗户的开合,她途经我家时会抬头看看家里灯光是否亮着。让我想起《致橡树》“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p><p class="ql-block">我与这两个朋友之间的关系能历久弥新,就是因为彼此之间感觉舒服。</p> <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屋前有棵树,树旁有间塘,每到夏天,那树下塘边总是聚满了乘凉的人们。老人们摇着蒲扇,讲着古老的故事;孩子们则围坐一圈,嬉戏打闹。那时的快乐如此纯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仿佛也因这棵树这塘而拉近,那份无需多言便能感受到的温馨与和谐,正是人际关系中最舒服的状态。没有刻意的逢迎,没有复杂的算计,只有最真挚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的理解支持。</p><p class="ql-block">过度经营的关系像橱窗里的仿真花,瓣叶永远定格在"完美"的弧度。在朋友圈里晒烛光晚餐的夫妻突然分手,农贸市场卖油条的夫妇——丈夫和面,妻子捏油条,油烟气里却飘着二十年如一日的家常话。真正的熨帖向来悄无声息,像压在箱底的棉布衬衫,洗得发白却越穿越柔软。</p><p class="ql-block">日本茶道中有"侘寂"之美,枯山水庭园里,青苔沿着石头皱纹自然生长。人与人之间何尝不是如此?卸下面具的坦诚相对,允许沉默在空气里舒展,懂得欣赏对方本真的模样,这样的关系才能像老树的根系,在岁月里稳稳扎向温暖的深处。毕竟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不过是相处不累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