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感怀

晨辉

<p class="ql-block">读《红楼梦》感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滕子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楼梦》这部奇书是清代文人曹雪芹所著,它名列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首,是中国文学殿堂里的巅峰之作。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古典小说,它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复杂而令人深思的“现实世界”。</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对它的兴趣感觉不大。贾宝玉出身贵族世家,锦衣玉食,女声女气;林黛玉聪明敏慧,哭哭啼啼、小肚鸡肠,他们的性格、情趣都使我感到厌烦。但是到了五年级我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才体会到:在这本看似描写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的书里,实际上蕴含着一个朝代的兴亡和家族盛衰的社会发展和人文历史规律。书中所描写和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他们虽然生活在封建时代,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也仿佛能看到他们的影子:贾宝玉重情善良,他不愿走仕途经济之路,对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在他与众姐妹们的相处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林黛玉天性聪明敏感,情感细腻,在她父母双亡后寄住在舅舅家,平时虽然有“老祖宗”姥姥在百般关怀照顾,但她却常常感怀身世而凄然落泪。“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这句诗,便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薛宝钗出身大家闺秀,美丽动人,冰雪聪明,但她在生活中却循规蹈矩,不敢越封建雷池半步,命运多舛而令人惋惜。王熙凤精明能干,八面玲珑,但却心狠手辣,“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就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她协理宁国府时所展现出来的管理才能让人赞叹,可她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德行又让人心生惧怕。</p><p class="ql-block"> 《红楼梦》这部书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通篇采取反封建传统,以为金陵十二钗女子立传的形式,通过对书中不同女子悲欢离合不同命运的细致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道德伦理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善恶的深入探索。读《红楼梦》这部奇书,就像是读者在与一位智慧老人在进行历史对话,它能启迪我们的思想和情感,让我们对社会、人生、人性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红楼梦》这部小说情节曲折,故事离奇、人物命运一波三折,人生结局令人扼腕叹息,读来无不令人百感交集、唏嘘不已。书中对于贾雨村、贾政、贾琏等典型人物为代表的男性封建士大夫尊崇封建礼教而口是心非的丑恶灵魂,以及行为方式上的种种卑劣行径和不齿作为,作者曹雪芹则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他以入木三分的笔触,揭示了这些人前道貌岸然,背地里男盗女娼的丑恶嘴脸。</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研究 ,有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评论:“(红楼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眼光的不同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革命家看见排满,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或许就是我们研究《红楼梦》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p><p class="ql-block"> 读了《红楼梦》这本书,我才深切地体会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首诗的深刻含义,这首诗不仅涵盖了这本书的写作手法,精炼了这本书的内容精髓,同时也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制度腐败和伦理纲常的没落虚伪,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朝的不满和无法言说的无奈心境。这种草蛇灰线,以假乱真,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写作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和任意猜想的空间留白,这也许是这部奇书百看不厌的魅力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