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1)

和风细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号:2878939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字/图片/编辑: 和风细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六二年冬,寒风吹着安康城的老槐树瑟瑟发抖,父亲手里攥着工作调令站在报社门口,鞋子上沾满了灰尘,落在门口的台阶上。他兜里刚发的50.5元工资浸透了心血,黑市上的两担萝卜,让他锁紧袋口,那时的粮票太精贵了,没有粮票就吃不上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同一单位工作的母亲,挺着大肚子,一副快要生的样子,母亲找来了汽车和搬运工。父亲和工人们忙着搬他的两个书柜子,还有他的两柜子书;母亲收拾着家人的衣物和被子,招呼工人搬上车。孤身一人的保姆彭婆,听说母亲要认她做娘,带她到汉阴一起生活,高兴地几个夜晚都没睡好觉。她卖掉了自己的一间房子,选了一张鸭子床,一个踏脚凳,还有面缸、腰子脚盆、椅子等家具送到车上,就这样连人带家具,五人一起来到汉阴车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找来两个架子车搬运工,把家具运到了租住的房子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母亲看家里空荡荡的,在旧货市场买了一口红漆大衣柜,一张方桌,放在家里后,她感到了满足,这就是我们的新家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来,父亲在联系调动工作时,先到汉阴,</span>经朋友介绍,在城内健康巷租了一间大瓦房,年租金12元。一间瓦房用竹笆隔出两米来宽,做为厨房。这样,就有了家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房东姓涂,父亲叫他涂老表,他是个泥水匠人,有两个女儿,言语不多,人很好。尤其是他的媳妇涂妈,勤劳厚道,是健康巷的街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住的地方安顿好了,父亲就到新单位汉阴县委生产办报到上班,母亲到采购经理部上班,彭婆在家做饭照顾哥哥和姐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到新的工作单位,母亲干得是老本行会计工作,单位给她分了一间宿舍,里面有一个木板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父亲找人从家里搬了一个书柜过去,父母和哥哥就在母亲单位住,彭婆带姐姐在健康巷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的计算工具是算盘,母亲的算盘比同事打得快,而且准确,开出的票据字迹漂亮,帐目核算清晰明了,票据装订整洁。单位的一些同事既羡慕又嫉恨。羡慕她的工作能力强,恨她工资拿的高,每月51.5元。那些嫉妒母亲的人,都不见她从湖北西进到陕西,在战火中投身革命的经历,在堆积如山的收购工作中日清月结,在单位经营核算收款中的辛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上单位学习,母亲总是先到。下学习回家吃饭,也是两口并做一口吃,放碗就赶到单位上班。这天,收购得毛竹已堆成了小山,装着毛竹的架子车仍像牵线般地涌进院子,母亲一阵腹痛,她强忍着开完了所有票据,回家时,天色已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到家后,腹痛一阵接着一阵,彭婆照顾她吃了一碗面条,让她上床躺着,折腾至半夜,一阵啼哭,划破了黑夜。彭婆拣起孩子,说了声“女娃”。母亲听后,觉得这个娃娃是在最困难时期降生的,男娃女娃都好,应了声“好”。彭婆包好孩子,放在母亲身边,只盼着天亮给父亲报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一早,父亲赶回家,看着女儿,高兴地说:“你是我们回汉阴生的,就叫汉勤吧!”母亲看着女儿,跟着叫道:“汉勤”,笑着对父亲说:“我们有一儿两女了”!父亲一边安慰母亲好好休息,一边想着为母亲买点鸡蛋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别过母亲,赶到单位。老远只见大伯高贤等在那里。二人见面后,找了个避静的地方,大伯说道:“我没工作了,被下放到老家农村,我和你嫂子,还有三个侄女,以后就住到老家去,四弟上学的生活费就靠你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听后,一阵难过,叹道:“没办法,现在是困难时期。”又安慰大伯道:“你回老家好生将息,四弟上学的事,只要他愿意念书,我就供养他。你捎信给他,明天,叫他来我这,给他生活费,每月八块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