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运算能力是数学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活动和问题解决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它不仅包括正确的计算能力,还涵盖了对运算原理的理解、选择合理运算策略的能力以及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基于学生在计算中的共性错误、课标要求、教材所占比重,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势在必得。3月13日下午,淅川县第九小学全体数学老师开展了《新课标下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专题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以柴条霞、李静老师为代表的低年级教师认为:低年级作为运算能力培养的起始阶段,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和表内乘除法是口算的基础,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数学游戏、故事儿歌等增加计算的趣味性;还可以运用开火车、口算小达人、抢答等形式提高运算能力。黄永英和张婉娜老师结合课堂教学,补充了一些自己好的做法:在 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中,“凑十法”、“破十法”是比掰手指计算更好用的方法,低年级可以先教会学生,让孩子把好方法带回家,让家长也了解这种计算方法,引导孩子用这种科学便捷的方法计算,家校共育,提升孩子的计算能力。</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数学老师针对估算方法和策略展开讨论,对估算的意义、估算方法各抒己见。在估算的实际应用中,数字怎样估合理,既要考虑估算的简便性,又要符合解答问题的合理性,很多时候,不是简单的四舍五入就能解决问题的,因此乘除法的估算成了孩子们运算中的部分障碍。陈瑞峰老师认为:估算是培养数感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购物经验、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感受估算的实用性和乐趣,积累估算的经验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 全浩、徐燕晓老师作为中高年级老师代表指出:首先,混合运算中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是运算能力提升的关键,熟练掌握运算定律才能掌握运算技巧。其次,常用的数字和数值要牢记于心。数学定律运算中,像25×4、125×8、接近100的数等,在简便算法中较常用;像½、¼、π……这些数值都应该牢固掌握。马玉、王玲霞和陈亚丽老师非常认同,认为提升运算能力还需要持续性评估检测、循序渐进构建知识间的联系,重视书写习惯和检验等。</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中,各位老师针对这个研讨主题畅所欲言,最后朱建琳主任把提升运算能力的策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 基于算理,构建算法(二) 抓住关键,形成能力(三)基于实际,理解运算定律(四)注重审题,培养简便意识(五)结合情景,学会估算(六)加强口算能力,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七)重视笔算,强化练习(八)克服思维定势消极影响(九)运算心理和习惯方面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惘,研而不教则空。希望大家能够把今天教研的成果逐步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使淅川九小的数学教学工作再上台阶,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提高!</p> <p class="ql-block"> 活动图片:刘 慧</p><p class="ql-block"> 文字编辑:温 霞</p><p class="ql-block"> 审 核:朱建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