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蛎鹬的成鸟夏羽头、颈、胸和上体大部分为乌亮的黑色,腰到尾上覆羽白色,尾羽基部白色,端部黑色;翼上黑色,具有白横斑;下体胸部以下白色,翼下白色带黑缘;虹膜红色,啄和眼圈橘色,脚肉红色,成鸟冻羽和幼鸟体色泛褐色,喉至颈侧具有白色环带。</p><p class="ql-block">蛎鹬在中国分布于北部地区,在南部沿海越冬。欧洲、亚洲和非洲均有分布。栖息于海岸滩涂、河口、沙洲及湖泊等湿地,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冬季则成大群聚集在海湾和沙滩,会游泳。捕食甲壳类、软体类、蠕虫、沙蚕、小鱼和昆虫等食物,常利用像刀一样的嘴插入并撬开贝壳取食蚌肉,或在潮间带以插入沙滩觅食,以及或在潮间带以插入沙滩觅食,以及翻转贝壳和石头觅食螨虫和软体动物。繁殖期在5-7月,营巢于海边盐碱沼泽、沙石滩或附近草丛,用脚刨坑垫以干草和贝壳而成。雌雄亲鸟共同营巢孵卵,窝卵数通常3枚,孵化期22-24天,维鸟早成。蛎鹬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近危(NT)等级</p> <p class="ql-block">鹬鸟觅食视频</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珍稀水禽,鸟类中的“活化石”——中华秋沙鸭,属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鸟类,它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在地球上已经生存1000多万年,成为如活化石般孑遗动物。因原产地是中国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故称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是一种常见于浅水湖泊、河流湿地以及沿海滩涂等环境的水禽。</p> <p class="ql-block">中华秋沙鸭畅游视频</p> <p class="ql-block">白尾海雕又称白尾雕、芝麻雕。体长约85厘米。头、颈浅黄褐色;上体暗褐色,背具黑褐色点斑;胸、腹褐色,羽缘浅淡;尾羽白色。两性相似,但雌性体型较大。寿命可达42年。白尾海雕在中国分布于东北等地区,越冬于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栖息于近水而开阔的高原草甸、湖泊、沼泽。多单个或成对在空中飞翔。在水面搜寻和捕食鱼类,也掠食草原及开阔地的啮齿类动物、兔和野鸭等。繁殖期为每年4—6月,每窝通常产卵2枚。白尾海雕是稀有种类。属于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p> <p class="ql-block">白尾海雕空中盘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