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连载]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果琳(谢绝私聊)

<p class="ql-block">“双元制”职业教育乃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它是一种享誉全球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人,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p><p class="ql-block">赴德国考察之际,了解“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我们重要的目标。按照考察日程的安排,第三天,我们项目组前往kunce夫妇企业的培训中心进行参观访问。与我们洽谈合作项目的kunce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企业。按照我们国人对办学的理解,能够来中国上海寻找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合作伙伴的公司,其教育培训中心必定拥有良好的办学硬件条件,漂亮的校舍应该是少不了的。我们怀揣着一份期盼的心情登上了汽车。</p><p class="ql-block">然而,当车子停在一个看似很普通的厂房前,kunce先生告诉我们,他们的教育培训中心到了。那一刻,我们感到十分诧异和失望。这里不仅没有教学大楼,就连那座厂房也显得灰蒙蒙的,似乎有些年头了。在kunce夫妇和教育培训中心负责人的陪同下,我们走进了大门。这是一个车间与教室紧密相连的场所。车间内的数控机床型号各异,有普通的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有数控加工中心,更有高精度的五轴数控加工机床。尽管厂房显得有些陈旧,但车间里墙壁洁白如雪,窗户明亮通透,设备布置得井井有条,机床被擦拭得干干净净,地面一尘不染,不见丝毫油污。如此干净整洁的机加工车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也是我去德国考察所获得的强烈感受之一,德国人无论是别墅还是厂房,建筑物的外部装饰都十分简约,而内部的功能却是实实在在、毫不含糊的。</p> <p class="ql-block">车间里,一台大型的数控加工中心旁站着两位年轻人。kunce先生向我们介绍,那位戴眼镜的年轻人是企业的工程师,同时也是带教老师,而另一位年轻人则是学员,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数控切削零件。</p><p class="ql-block">从理论上来说,我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是有所了解的。它指的是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人。然而,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里的一位教师竟然只带教一位学生,这样的师生比例在国内的职业学校中是难以想象的。</p><p class="ql-block">带着心中的疑虑,我们跟随kunce先生走进了与车间相邻的教室。一个教室的门敞开着,一位男教师正在黑板前讲课。我探头向里望去,只见一个宽敞的大教室里,稀稀拉拉地坐着十来个学生,而且清一色都是男生。kunce先生告诉我们,这是数控班的学员在上课。“一个班级的学生怎么这么少?”又一个疑问涌上了我的脑海。由于学生们正在上课,我们不便打扰,于是在教室的窗外观望了一会儿后,便又随kunce夫妇前往下一个参观点。</p><p class="ql-block">没走多远,我们来到了一扇朱红色的大门前,kunce夫人招呼我们一起进入。踏入这个房间,我们看到里面有一排橱柜、几个水槽以及许多厨房用具。房间中间摆放着几张桌子,桌子旁边坐着三个女学生,她们正在用小刀认真地削着胡萝卜,而另一个女生则在水槽边清洗着胡萝卜。kunce夫人告诉我们,这是他们培训中心举办的烹饪班,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蔬果雕花。这时,我实在忍不住了,向kunce夫人询问,这个班级就只有四个学生吗?kunce夫人点头确认。</p> <p class="ql-block">一旁担任翻译的张先生明白我的言下之意,便对我说:“德国的人口增长率这几年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因此,他们学校的学生数量没有中国学校那么多,都是实行小班化教学。”这让我想起了kunce夫妇来我们学校访问时的情景,当他们听说我校在校学生人数为1200名时,表现出了吃惊和赞叹的神情。当时,我还认为这只是欧洲人夸张的表情。而现在我明白了,一个拥有1200名学生的学校,在德国人的眼里绝对算得上是一所大学校。而在上海,2003年要通过中等职业学校百校重点评估,其中有一个硬指标,那就是在校生人数必须达到800名。</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考察,我对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主要特点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首先,双元制是一种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他们所接受的是企业当下正在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的。企业的车间就是学生的课堂,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就是学生的老师。</p><p class="ql-block">其次,实施双元制模式,需要企业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其中。在德国,大型企业多数都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培训人员。而那些没有能力单独提供全面和多样化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则可以通过跨企业的培训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式来参与职业教育。</p><p class="ql-block">由于国情的不同,所形成的教育模式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中国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对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一直很感兴趣,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有许多宣传和研究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文章,但真正能够在实践中实施这种模式的学校在当时并不具有普遍性。</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深入的考察,我深刻领悟到,若要在国内推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必须勇于打破传统三段式课程结构的束缚,在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上做出根本性的变革,方能收获预期的成效。2011年,上海市教委发布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文件。学校随即成立了CB电气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课题组,并将这一重任托付于我。正是基于上述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我带领着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历经两年的不懈努力,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的实际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成功完成了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工作,这一成果得到了上海市教委的高度认可与充分肯定。最终,该教学标准被付印成册,成为行业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权威课程标准。</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踏出国门的经历,不仅为我带来了职业教育理念的全新更新,更激发我在职业岗位上保持思路活跃、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这次出国之旅也让我深切感受到德国人做事时的严谨态度,使我亲身体验了异国独特的风情与文化,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历经岁月沉淀,我再次提起笔,那些年的考察情景仍历历在目,初次国际交流的记忆深刻而珍贵。文章经精心修改,现于美篇与诸位分享。特别感谢每一位关注者,尤其是那些留下宝贵留言的美友们,你们的阅读与点评是我持续前行的动力。衷心感谢大家!感谢你们的支持,是你们让这份分享更有意义!</p><p class="ql-block">(《跨越国界的初体验》系列连载:6,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p><p class="ql-block"> 系列连载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