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怀着对皖南的特殊情感,总想走进那山水环抱中的每一个古村落,去怀旧一下小时候熟悉的环境,去感受一下不同的特色文化。早春二月,在走过绩溪的仁里村和磡头村之后,我又顺道走进了旌德县蔡家桥镇的朱旺村。</p><p class="ql-block"> 早就听说过朱旺村,尽管是一个4A级景区,但很小众。惟其小众,才有这般的古朴宁静,才保留了这个原生态的乡村。</p> <p class="ql-block"> 踏进朱旺村,就被它那质朴宁静的古村氛围所深深吸引。由北向南穿村而过的朱溪河,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串联起一片粉墙黛瓦。清澈见底的河水,倒映着灰白色的马头墙,阳光下的水中,嬉戏着欢快的小鱼,游弋着几只麻鸭。洗衣洗菜的农妇,打破河水的平静,荡起层层涟漪。水街两岸清一色的明清古宅里,珍藏着厚厚的历史,水岸边长亭里闲聊的老人,诉说着悠悠的往事。一座座石板古桥,连接起水街两岸的座座民宅和条条古巷,勾联古街的昔日繁华与村民的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 四围山合之中,一河绕于村外,一溪贯穿村中。山水环绕的朱旺村,这座始建于隋唐时期的古村落,虽历经1300多年的岁月洗礼,却依旧完好地保存着皖南古村落的原始风貌,保留着徽山徽水的那份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 皖南的古村落,村村相似却又村村不同。相同的是同一文化背景,不同的是一村有一村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作为旌德县现存的五大古村之一,朱旺村也是如此。 </p><p class="ql-block"> 这里住着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后裔,民风儒雅;这里出现过兄弟翰林和兄弟进士,文风昌盛;这里有“九井十三桥”的村庄特色,建筑和谐;这里还诞生了“井水不犯河水”的历史典故,颇为奇特。</p><p class="ql-block"> 横跨在河上的十三座石桥,由巨大的麻石条搭成,虽历经风雨,却依旧坚固。桥下,九口水井卧于河中,水质清冽甘甜,井水与河水界限分明,互不污染,即便是下暴雨河水浑浊,井水也能保持清澈,“井水不犯河水”的典故就出自于此。大自然造化与古人的智慧完美地融合一起,令人称奇。</p><p class="ql-block"> 至于村中为什么要建“九井十三桥”?古时传说,朱旺村要出九个进士,要出皇帝掌管十三个朝代。朱旺朱旺,就是朱姓家族兴旺发达之意。</p> <p class="ql-block"> 走进古村,明清古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畔两岸和村中的古街两旁。过小桥穿村巷,一栋栋古民居完好无损地呈现着历史的风韵。村中现存着47座代表建筑,其中垂裕堂、绍兴堂是兄弟翰林的古宅,庄重大气、精典雅致,三雕艺术精美绝伦,雕刻技艺精湛精妙。五子登科楼、凫山书院等建筑,虽历经沧桑,却依然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呈现出过往的辉煌,仿佛仍能听见那朗朗的读书声。从这朗朗的读书声里,走出了雕刻家朱则汉、书法家朱士标,兄弟进士朱立言、朱立礼,兄弟翰林朱则波、朱则淡等诸多名人。他们的故事,为这座古村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 朱旺村,像皖南的许多古村落一样,亦农亦商,耕读传家,在徽商文化的背景下,书写了曾经的辉煌,写满了徽文化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创造了古村落的山水画卷和人文特色,让每一处景致在千年之后,仍旧令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小桥流水:文图</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3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