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之旅:野趣古韵

清风秋月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7日,我们全家7人乘飞机抵达温州,开启了长达18日的温州福建之旅,度过了一个开心快乐的令人难以忘怀的春节。</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温州下榻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次日晨起,临窗望去,瓯江晨曦映入眼帘。如果没有玻璃,画面更清晰一些。于是乎侦查到拍照的最佳地点,酒店楼顶居高临下,对!就它。</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晨起,匆忙上楼顶看瓯江日出,刚进电梯偶遇酒店里的一位中年师傅,便向其说明心中所想。师傅说“此电梯不通楼顶,我带你们从另一个电梯上。”结果上到楼顶开不了门,因为非工作人员不能自行上楼顶,而师傅是临时带我们上来,没带钥匙。于是乎带我们下楼从另一个楼梯上到5楼,5楼有个大平台可以拍照拍视频。因为兜兜转转错过了最佳拍照时间,但是师傅的热情服务耐心周到却是令我十分的感动。</p><p class="ql-block">有温度的的温州人!</p> <p class="ql-block">酒店餐厅十分豪华,品种繁多,中西餐点及本地小吃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当地小吃麦饼,有梅干菜或萝卜丝馅,味道好极了,吃了还想吃。</p> <p class="ql-block">吃过早餐驱车前往楠溪江,一路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楠溪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河流”。清澈见底的江水蜿蜒流淌在青山绿水之间,竹筏上的划桨声打破了江面的宁静。远处怪石嶙峋的山丘与平缓的小山遥相呼应,仿佛一幅展开的历史画卷,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野生红鱼也是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投食的宝宝看到这么多的鱼,喂得更欢。</p> <p class="ql-block">楠溪江畔,我们探访了陶公洞,陶公洞位于楠溪江大若岩,被誉为“天下第十二福地”,是一处天然岩洞,洞高56米,宽76米,深79米,是浙南最大的石室。</p> <p class="ql-block">进入第一重门。</p> <p class="ql-block">哇!香火特别旺盛!有数个巨大的香炉,香烟缭绕。</p> <p class="ql-block">第二道门,门上悬挂一匾额《天下第十二福地》。</p> <p class="ql-block">进入第二重门后步上一座小石桥,桥面为一幅阴阳八卦图。</p> <p class="ql-block">陶公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早在后汉甘露年间,道士傅隐遥曾在此隐居;三国时期,王玄贞在此修炼;南朝齐梁年间,著名道教思想家陶弘景在此撰写《真诰》一书,被誉为“山中宰相”‌。洞内的殿宇始建于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并在宋、明、清时期陆续修建‌。</p> <p class="ql-block">洞内景色随着云雾的变幻而变化,云雾缭绕时洞内昏暗,云雾散去则光明一片。洞内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有三间观音阁和讲经台,可容纳数百人。</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p> <p class="ql-block">陶公洞供奉的主要佛像包括观音菩萨、胡公大帝和文昌帝君。</p> <p class="ql-block">南侧有一条56级石梯通向“天台”,天台后建有胡公殿,供奉胡公大帝座像。</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在二层俯瞰一层及洞口。</p> <p class="ql-block">胡公殿,殿内有十来张长形供桌,上面摆满了供品。胡公大帝姓胡讳则,本是永康人,曾在北宋前期任朝廷高官,因奏免衢婺二州身丁钱而受到百姓感恩,后被宋高宗赵构赐额“赫灵”,成为金华各地百姓敬若神灵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文昌殿位于胡公殿前面。</p> <p class="ql-block">从二层下至一层。</p> <p class="ql-block">陶公洞附近路边还有一座千佛塔。</p> <p class="ql-block">芙蓉村位于楠溪江中游西岸,全村略呈正方形,纵横三、四百米,环绕村落的寨墙与七座寨门皆由卵石精砌而成。四周用卵石砌成的寨墙,长2000余米,高2米,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古村始建于唐代末年,为陈姓聚居之地。现在芙蓉村是元朝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重建的按“七星八斗”布局设计。芙蓉村保存了大量明清古建筑,风格典雅古朴,类型别真一格,有民居、宗祠、书院、庙观、 路亭、池塘、寨墙、塞门等,是楠溪江古村落群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典型,展现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中国建筑、规划史研究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东门</p><p class="ql-block">东面寨墙正中是由重檐三楹门楼和八字墙组成的颇具气派的东门(即村寨的主入口),寨门内建有谯楼。芙蓉村至今仍世袭珍藏着南宋“十八金带”的容图、象牙笏板、祭器和“黄金印”等古物。此外,该村还保留有其独特的传统民俗,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日舞鱼灯。</p> <p class="ql-block">陈氏大宗祠</p><p class="ql-block">坐落在东门内如意街的北侧是礼制建筑,因而格局严谨,形制完备;是芙蓉古村建筑中的精华之一,是血缘村落里最高品位的公共建筑。陈氏大宗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初,整体建筑坐西朝东,前面有一个大院子,院的南北各有一门, 南门叫"光宗门",北门叫"耀祖门"。 芙蓉村陈姓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始祖陈忠为避战乱从福建长溪迁居至此。陈忠的迁徙背景是由于唐末的动乱,他从福建长溪迁居到温州瑞安长桥,后来他的后代又从瑞安迁居到芙蓉村。</p> <p class="ql-block">丞相池</p><p class="ql-block">院的前方开有一方小池,叫"相承池",池的东岸有一照壁,照壁上雕有"八仙乘槎图"。</p> <p class="ql-block">宗祠主体建筑为七开间,两进建筑,正厅左右为宽敞的廊间,与厅堂正对着的是宗祠中最为精美的大戏台,它向院内凸出,三面开敞临空,便于观众在三个方向看戏,戏台的屋顶为歇山顶,檐口高,翼角飞扬,木结构上有雕成神仙人物的斜撑,精美的花篮柱,覆莲式的梢子,雕工非常精美,像这样的建筑,在全国也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宗祠的正厅上方高悬着许多功名牌匾,厅堂的柱上写有许多楹联。其中有一对柱上写着:"地枕三崖,崖吐名花明昭万古;门临四水,水生秀气荣荫千秋",说的就是芙蓉的鼎盛文风和好风水之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如意街</p><p class="ql-block">村寨门主街长塘街,又叫如意街。其东头连接东溪门,西头直对芙蓉峰,伸向村中心,全长220米,村内其他街道的街面都是卵石铺面,唯有如意街的街心用青砖铺地,两边铺以石条。</p><p class="ql-block">如意街是全村最为繁华的地方,是村民闲暇时聚集闲逛的好地方,当地有首民谣这么说:"天上天堂,地上芙蓉,有吃没吃,长塘街逛逛。"</p> <p class="ql-block">芙蓉村古建筑群莲花池在全村中央,长40米,宽15米,面积6000平方米。 池中有一莲花亭,是一座两层楼阁式歇山顶的方亭,亭子飞檐翘角,空透玲珑,像是一朵盛开的芙蓉花故名芙蓉亭。亭内设有美人靠,人们通过南北二条长长的石板桥进入亭内,这里是村民们聚集闲聊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陈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榨油工具。</p> <p class="ql-block">大石碾、石磨。</p> <p class="ql-block">宗祠。</p> <p class="ql-block">芙蓉书院。</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芙蓉书院碑记》虽然有些字迹已模糊,但仍可从字里行间读到书院的历史及作用。</p> <p class="ql-block">明伦堂后壁中央有供奉孔子的神龛,两侧挂有孔子的一些语录。</p> <p class="ql-block">讲堂后壁开有二扇窗子,通过后面一个很狭的采光天井来透光,以方便学子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将军屋</p><p class="ql-block">建于清道光年间,取名将军屋是因此屋是国民党第五军少将参谋长陈毓秀的故居。将军屋四面高墙,庭院较大,全由卵石铺砌。主建筑是一座规模宏敞的四合院式建筑,二层阁楼,重檐悬山屋顶,上覆灰色的鸳鸯瓦。整座建筑匠心别具,技艺精湛,镂空雕花,格窗工艺精致,檐廊上的南瓜垂柱使整座建筑空脱飘逸,融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将军屋不仅建筑豪华气派,就连门台也精美无比,门台为重檐歇山式屋脊,饰有吻凤,砖雕细腻精致,门庭上有一副青石打制的楹联:"礼门义路家规矩;智水仁山古画图。"橫批是:"鸿禧燕贺"。</p> <p class="ql-block">目前,将军屋内还有陈毓秀将军的旁系后人居住,一些将军遗物也被收藏在屋内,参观需要额外支付2元。这些 遗物包括老照片、老物件,还有一张镀金图案的床和一副年代久远的梳妆柜。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司马第大屋</p><p class="ql-block">这幢具有300年历史的古建筑,始建于康熙年间,由村人陈有佐和三儿子陈士鸾共建。因陈有佐曾授官奉直大夫、候选州司马,他的宅邸很自然地被称为“司马第”。全屋三幢四合院各有出入门户,院子间有夹道相连,内有15个中堂、6个天井、24个道坦、58间房屋,兼有花园、池塘、水井等。</p><p class="ql-block">司马第大屋自营建之初,一直有人居住。据介绍,人多时,大屋内近50间房间都有人家。直到2002年时,仍有36户居民。此后,少数几户搬去芙蓉新村,更多的人则搬去县城或市区。</p> <p class="ql-block">大屋所用木料考究,以梓木为主,显得凝重坚实,很少使用油漆, 以表露木质特有的纹理自然美,装饰艺术精美,像青条石门楣和柱础上石雕,及梁枋、雀替、 椽头、门窗 格扇上木雕,都有千刻万镂传神之作。</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大屋的第一进院墙和牌楼都已被烧毁;1975年,屋内聚星堂后左右侧的原有金间、银间以及五间书院,连同正门门台又被焚。只留下残破的空斗墙和精美的砖漏花窗供人联想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从司马第走到宋园,一路都是福,小朋友兴致勃勃的描“福”,抓“福”,一路都是福气满满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哈!芙蓉这么慢,那么美!</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就来到宋园。</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动物好奇怪啊,石头做的,又旧又破!</p> <p class="ql-block">这座奇石文化馆,因为太不起眼而差点擦肩而过。</p><p class="ql-block">殊不知,这里却藏着罕见珍贵的“满汉全席”。令人大开眼界,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奇石艺术馆里的奇石子,长得和我们的食物太像了,几乎可以以假乱真。</p> <p class="ql-block">满汉全席。</p> <p class="ql-block">山峦叠嶂。</p> <p class="ql-block">无题。</p> <p class="ql-block">古梅园。</p> <p class="ql-block">山在听溪音。</p> <p class="ql-block">穿天杨。</p> <p class="ql-block">翠景园。</p> <p class="ql-block">晨曦树影。</p> <p class="ql-block">观音峰。</p> <p class="ql-block">七彩石。</p> <p class="ql-block">桃花石。</p> <p class="ql-block">溪边小景。</p> <p class="ql-block">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璧绿。</p> <p class="ql-block">金鸡独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奇石博物馆出来,继续行至深处有一院落,这座古建筑亦为陈氏宗祠,其中建筑及一些文物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岩头村</p><p class="ql-block">“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 岩头是楠溪江唯一以一座综合水利设施来布局的古村。始建于五代末年,为金氏聚居之地。 </p><p class="ql-block">古村坐西朝东、背山面垟、三面石城开四门。村落规划严谨和谐,建筑布局齐整。 </p><p class="ql-block">水利设施始于元代,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完成,融饮用、灌溉、洗涤、养殖、消防、造景等功能于一体,丽水河水色清澄见底、水面平静如镜、远近险峰奇岩、村屋古树皆成水中画影。</p> <p class="ql-block">丽水桥又名"永庆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此桥虽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坚固如初。该桥是三孔拱券式石板桥,由48根条石构成,暗含地属"四十八都"。桥长12.3米,宽3.8米。桥的两侧石条上分别刻有"丽水桥”、 "明嘉靖成午仲秋吉旦建”等字,丽水桥古朴美观,与自然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香樟树,此株树龄326年。樟树抗二氧化硫、臭氧、烟尘污染能力强,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是我国南方城市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p> <p class="ql-block">丽水街南端是寨墙的南门,门边高阶上有乘风亭。离亭不到50米,还有一座接官亭,重檐攒顶,朴素庄重。两亭与丽水古桥一起为丽水商业等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接官亭。</p> <p class="ql-block">望湖亭。</p> <p class="ql-block">中央街</p><p class="ql-block">中央街‌是岩头村的主要街道之一,岩头村的建筑规划严谨,具有远近总体规划和详细局部规划,这在古代村落规划中是难能可贵的典范。中央街及其周围的街道和巷弄形成了严正的规划,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此外,岩头村还以其完整保存的古建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包括金氏大宗祠、进士牌楼和谢氏贞节牌坊等重要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水亭祠原为楠溪江流域规模最大的一座书院琴山书院。后为纪念桂林公(金永朴)而改现名。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与其南面汤山的文峰塔同时建造,后于2002年重建。立于书院的映月亭里向南望,塔影正落在水池中,形成了楠溪江村村追求的"文笔蘸墨"的风水格局。</p> <p class="ql-block">映月亭。</p> <p class="ql-block">丽水古街建于岩头村村落东缘的蓄水堤上,蓄水堤是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地方宗族规定堤上只许莳花种树与建亭,不准筑屋经商。到了清代,岩头村长堤成了担盐客的必经之路。清末之际,长堤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商业街。如今的丽水街是岩头村较具规模的商业街。全长300多米,有90多间店面,每间面宽约3米,进深10米,为两层楼建筑。成列的商店前,空出2米-2.5米宽的道路。有屋檐披盖,以利于行人遮阳避雨。</p><p class="ql-block">长廊依水而建, 随水势蜿蜒,廊下挂着一个个红灯笼,与四周的绿树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时,丽水古街的红灯笼状似弯月,令人赏心悦目,是一道独特的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坐在长椅上边吃冰淇淋边欣赏美景,是多么的惬意,多么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的古戏台,金色的屋顶十分耀眼。</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的文峰塔仿佛一座金塔。</p><p class="ql-block">在温州的这一天,我们不仅领略了自然风光的美丽,还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古老的建筑还是传统的节日氛围,都让我们体验到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这次旅行将永远珍藏在心中,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