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人說攝影的本質首先是記錄,我贊同這個觀點。2016年開始我報名老年大學攝影班,比較系統的學習攝影,從快門、速度、光圈、感光度、焦距,從構圖、主題、色彩、光影等一點一滴系統學起。一路走来已有9年。</p><p class="ql-block"> 雖說接触相機也算較早,那是在1982年10月,我擁有了第一台相機——海鷗牌135相機,1984年5月又擁有了一台德國萊卡135相機,然而遺憾是没有堅持下去,5年後放弃了。直到退休5年後的2016年,我才重拾相機……</p><p class="ql-block"> 在 一路走来的9年里,我在不斷的探索之中。拍什麽,怎麽拍?簡而言之,我接受了上述觀點——攝影的本質首先就是記錄。那么在這9年中在我的鏡頭𥚃記錄了什麽?有哪些記錄是值得說一說并保存下來的?下面試做一回顧。 注:以下叙述的照片拍攝時間是随機的。</p><p class="ql-block"> 攝影師:浙江 笑天</p><p class="ql-block"> 文 / 編:浙江 笑天</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1372794</p> <p class="ql-block">▲ 記錄的是中國北侗第一寨——貴州鎭遠縣報京侗寨三月三的火熱場面,這是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内容。攝於2023年4月。</p> <p class="ql-block">▲ 侗族、苗族三月三祭祖。侗族、苗族“三月三”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家家户户會準備豐盛的祭品,祭祀祖宗和家神,祈求平安和豐收。攝於2023年4月。</p> <p class="ql-block">▲ 北疆喀纳斯河區景色禾木村遠眺。禾木村位於喀納斯景區内,爲蒙古族圖瓦人的聚居地,有中國保留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圖瓦人部落。禾木村獲得過許多榮譽稱號,其中之一爲“中國第八个攝影創作基地”的稱號。攝於2017年9月。</p> <p class="ql-block">▲ 海南省萬寧市北坡掩映在晚霞光影里的太陽河出海口景觀。這一天拍攝時間是夕陽,也是太陽河出海口最美的時段。攝於2025年1月,1組9幅被香港中國旅游新媒體錄用。</p> <p class="ql-block">▲ 曬秋,江西婺源篁嶺頂,曬秋並不是僅指曬出秋天的豐收,而是一年四季都存在的對豐收的渴望和展示。是江西農耕文化中最濃重的一筆。攝於2018年6月。</p> <p class="ql-block">▲ 作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農歷的五月廿五日至廿七日,貴州施秉縣、台江縣居住在清水江邊的苗族民衆都要舉行盛大的獨木龍舟節集會。攝於2024年5月。</p> <p class="ql-block">▲ 貴州雷山縣新橋鎭水上糧倉苗旅女子走秀,走出千姿百態。這𥚃的苗族屬“錦鷄苗”支系,是苗族的亞族羣。又因所穿裙子很短,都在膝盖以上至大腿根部,又稱“短裙苗”。攝於2023年10月(無人機航拍)。</p> <p class="ql-block">▲ 小鎭理發師,浙江湖州市荻港古鎭上有一爿一圓理髪店,里面有一理發師,他是浙江省道德模範。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他捐出了積鑽多年的8万元存款。攝於2023年10月2日。</p> <p class="ql-block">▲ 鬥牛,貴州苗族人民的傅統文化節,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的鬥牛吸引全國乃至世界上無數人們前去一睹爲快。攝於2022年9月於黔東南旁海鄉。</p> <p class="ql-block">▲ 燕子洞,位於海南萬寧市龍滚山欽灣,關於燕子洞名稱的來歷,在萬寜山欽灣當地有幾種說法,我以爲燕子洞這个名稱來源於這个洞口的形状猶如一只起飛中的燕子狀。攝於2019年12月。</p> <p class="ql-block">▲ 這里表達的是一種鄉村原生態的生活狀態,難得一見。在當今生態環境受到十益嚴重挑戰的狀况下,浙江武義俞源村原生態的鄉村生活,深深地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攝於2023年5月。</p> <p class="ql-block">▲ 尖尖苗属於苗族“青苗”中的一個支系,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安順市平壩縣一带。這個支系因其婦女頭戴尖尖的正三角形帽子而得名,这种帽子不僅是裝飾,也象徵着頂天立地的精神。攝於2022年4月。</p> <p class="ql-block">▲ 黔東南𦘦興侗寨之夜,這𥚃是貴州侗族侗寨保留最爲完整典型的侗寨,在所有的侗族重要節日里,每到夜晚整個侗寨都是通宵燈火通明,一片煇煌。攝於2018年4月。</p> <p class="ql-block">▲ 長沙橘子洲頭湘江大橋,是長沙城里的地標性建築之一。每到夜幕降臨,大橋上所有的霓虹燈亮起,“我愛長沙”四個大字熠熠生輝,吸引無數游人的眼球。攝𣃚2022年5月。</p> <p class="ql-block">▲ 黔東南苗族自治州一带每年春節閙元宵時的無龍聞名於世,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政府的大力保護下得到很好的傳承光大。攝於2023年元宵之夜。</p> <p class="ql-block">▲ 張飛廟,長江三峡工程的建設,將雲陽張飛廟嚮西遷移了三十二公里,仍被原汁原味的保存了下來。從原雲陽老縣城對岸的飛鳳山遷建後,張飛廟與雲陽新縣城仍隔江相望。攝於2022年5月。</p> <p class="ql-block">▲ 貴州凯里市大歹村的苗族土布紡紗織造,得到很好保護與傳承。走遍黔東南也是難得一見。2022年10月的一次赴貴陽採風,我來到了大歹村,鏡頭里留下此珍貴的瞬間。</p> <p class="ql-block">▲ 浙江 嘉興月河古鎭的粽子文化博物館參觀的游人常年火爆。它完整地記錄了江南水鄉嘉興粽子的起源與傳承,也講述了我國各地關於粽子文化的種種。你只要走進這家粽子博物館,不但一飽眼福,同時會一飽口福。攝於2019年8月。</p> <p class="ql-block">▲ 湖州南潯的古橋。南潯古橋在蘇浙滬一带江南水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是南潯最具代表性的古橋——廣濟古橋。攝於2018年5月。</p> <p class="ql-block"> 攝影,將物體所發射或反射的光綫𨍭化爲可視的影像。這種記錄過程不僅僅是簡單地捕捉圖像,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捕捉和保存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使其成爲長久的視覺記憶。這段話不清楚是哪位大師說的,但我贊同這個說法。我們應該去記錄那些有文化内涵的有保存意義的東西,作爲業餘愛好,攝影的意義和带給我們的快樂也在於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