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有思 研之笃行——记石壁镇红旗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研讨活动

语文教研组

<p class="ql-block">  人间最美三月天,春花烂漫展新颜。为了不断提高我校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给教师们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展示自我的舞台,2025年3月13日上午,红旗小学开展了三年级语文课堂研讨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中心校王海雄校长、莫祖梁副校长、王秀琼教研员、红旗小学的王世洪校长和全体语文教师。</p> <p class="ql-block"><b>本次活动内容有三项:</b></p><p class="ql-block"><b>第一项:课堂展示 </b></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由吴书婷老师执教《赵州桥》一课。课堂伊始,吴老师展示了丰富的图文资料,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仿佛置身于隋朝时期的洨河两岸,亲历这座伟大桥梁的建造过程。 从初识国宝开始,吴老师抓住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关键词语,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让学生当“小小桥梁研究员”,通过学习,完成学习单,孩子们了解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特点、建造时间、建桥的设计者、建造年代以及价值。</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吴老师精心设计了多个教学环节。从赵州桥的基本构造到其独特的拱形设计,再到它在中国桥梁史上的地位,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p> <p class="ql-block">  最后拓展环节,吴老师让同学们化身小导游,用上“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等词语,向游客们介绍赵州桥。</p> <p class="ql-block"><b>活动第二项:集体评课 </b></p><p class="ql-block"> 课后,中心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进行了集体评课。首先吴老师对《赵州桥》一课阐述了教学思路和设计意图,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自我反思,之后听课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家在肯定了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p> <p class="ql-block">  首先吴老师对《赵州桥》一课进行深刻的反思:在教授《赵州桥》这篇课文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与收获。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历史、结构及文化价值,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古代建筑的兴趣浓厚,而另一些学生则对复杂的建筑术语感到困惑。这提示我在未来教学中需更注重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p><p class="ql-block"> 同时,课堂讨论中,我发现自己引导得远远不够,不能很好得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将加强课堂管理,以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多媒体教学资源虽丰富了课堂,但也需更精细地选择和使用,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总之,教学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我将持续努力,多多学习,提升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  王教研员认为,在教学这堂课之前先要明确本单元的阅读要求,这样才能根据要求更好地备课,在每一个环节开始时要明确这一环节要达到的目标。其次是教学课件里的问题设计得很好,但没有很好地用到课堂当中,这样就导致重难点没有很好地落实,也达不到自己的教学效果。再次是整个课堂当中学生没有合作探究的意识,建议老师多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莫校长给出的建议是:课堂上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学生的参与,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谈不上是一节成功的课。同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交流,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吴老师刚开始踏上教育之路,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多学习多看相关教学书籍和教学视频。</p> <p class="ql-block">  海雄校长也针对这堂课做出指导:课文很经典但课堂没有体现出经典。特别指出关于朗读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投入。通过朗读,学生能深入理解文本,感受语言的韵律美。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以及恰当的停顿,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情感。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朗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不仅仅是学习任务。这样,朗读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p><p class="ql-block"> 其次,建议教师多多使用中小学智慧平台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b>活动第三项:活动总结 </b></p><p class="ql-block"> 最后王校长总结:首先对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领导表示感谢。智慧在碰撞中产生,对于一堂课的展现与评价各位老师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想的碰撞使各位老师在前进的道路上少一些浮光掠影,多一些沉淀和思考,特别是对于新教师而言,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p><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虽已结束,但教育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专业发展为动力,以质量提升为目标,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编辑:王丹叶</p><p class="ql-block">审核:王世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