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世界青光眼周,是世界青光眼联合会和世界青光眼患者联合会共同发起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时间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每年3月的第2周</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2025年3月9日-15日</span>是第18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AI协同护航 共防青光眼盲</span>”。青光眼周是一项旨在提高公众对青光眼认知的重要活动。</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2日高平市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张帆医生、张艳伟医生及张旭红护士长走进北诗镇拥万村,为大家普及青光眼的症状、危害和预防知识。</p> 青光眼是什么 <p class="ql-block"> 青光眼是由于眼内压升高,对视神经造成损害,导致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的眼病。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视力受损,如同视力被悄悄“偷走”,故被称为“视力小偷”。视神经就像传递图像信息的“电缆”,眼压升高会破坏这根“电缆”,阻碍信息传递,最终致盲。</p> 青光眼的分类 <ol><li>原发性青光眼:又分闭角型和开角型。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急,多因房角突然关闭,房水排出受阻,眼压急剧升高。患者常突感眼痛、头痛、视力骤降,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开角型青光眼起病隐匿,眼压虽升高,但房角始终开放,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li><li>继发性青光眼:由其他眼病或全身疾病引起,如眼外伤、炎症、糖尿病等。</li><li>先天性青光眼:因胚胎发育异常,导致房角结构先天缺陷,使眼压升高,患儿可能出现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li></ol> 青光眼的诱发因素 <ol><li>年龄: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随年龄增长,眼部结构老化,房水排出功能下降。</li><li>家族史:有青光眼家族遗传倾向,携带相关基因突变,发病风险更高。</li><li>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情绪波动大、用眼过度,或一次大量饮水,会影响眼压调节。</li><li>其他疾病:高度近视、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因眼部血液循环和代谢异常,易患青光眼。</li></ol> 青光眼的危害 <ul><li>视力损害不可逆:视神经受损后难以修复,青光眼造成的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无法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行走易碰撞、阅读困难等。</li><li>致盲风险高:是全球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若未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完全失明。</li></ul> 青光眼的治疗 <ol><li>药物治疗:通过眼药水、口服药降低眼压,如缩瞳剂、β - 受体阻滞剂等,需按医嘱规律用药并监测眼压。</li><li>激光治疗:用激光打开房角或疏通房水引流通道,操作简便、创伤小,适用于早期或特定类型青光眼。</li><li>手术治疗:包括小梁切除术、引流阀植入术等,改善房水排出,降低眼压,用于药物和激光治疗效果不佳者。</li></ol> 青光眼的预防 <ol><li>定期检查:40岁以上、有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查一次眼压、眼底和视野。</li><li>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控制饮水量,每次不超300毫升。</li><li>正确用眼:避免长时间在暗处用眼,光线要适宜。每用眼1小时休息10 - 15分钟,向远处眺望或闭目养神。</li></ol> 青光眼与AI <p class="ql-block">智能影像分析:AI可快速分析眼底照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影像数据,精准识别视神经损伤、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等青光眼早期病变特征,比传统筛查更高效精准,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p><p class="ql-block">风险预测: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分析患者的眼压、视野测试结果等历史医疗数据,能预测个体患青光眼的风险,提前预警高风险人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辑:郭丽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审核:祁宇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