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正月十六,出行三天不虚此行:观,灯贺天下的“2025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游,江姐故里;览,自贡1400多年的古镇仙市、赤水近2000年的大同古镇、泸州2000余年的尧坝古镇;赏,赤水种植基地的各种石斛;遇,赤水奇石馆展示的多地奇石。</h1> <h1> 尧坝古镇位于川渝黔结合部,始于北宋,兴于明清,乃古代巴蜀通往滇黔夜郎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各种商贩云集于此,商品齐全,市场繁荣,是远近闻名的“小香港”。<br> 尧坝最早所居人口主要是瑶族,当时被称为“瑶家坝子”,简称“瑶坝”。后来,随着汉人入居瑶坝人口的增多, 又因汉人崇拜尧舜黄帝,便将“瑶坝”的“瑶”改为了“尧”。</h1> <h1> 下得车来,首先耀入眼帘的便是“影视城”:一排排,一栋栋仿明清建筑风格,无不散发着文化风韵;一群群雕塑或饮酒或马帮或骑在战马上出征的勇士,无不展示着驿道文化的精彩和保家卫国的豪气。 </h1><h1> 这里曾拍摄过《狂》《大鸿米店》《酒巷深深》《红色记忆》《川西剿匪记》等20余部影视片。著名导演凌子风、郭宝昌、黄建中,影星许晴、尤勇、邵兵、马伊俐、魏俊杰(香港)等先后留下了靓丽的身影,故又称为名人故里、影视基地。</h1> <h1> 正值春节,满“城”高挂的红灯笼和龙的造型更是随处可见,年味之浓烈,游客拍照、摄像、整抖音之闹热之和谐。<br> 来古镇的游客,我敢说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全都把时间耗在了这里,连古镇的味道都不曾闻到。因为影视城离古镇还要步行近1000米的距离。</h1> <h1> 我这人游古镇颇有兴趣,峠峠角角几乎都要留下足迹,有价值的东西当然少不了定格相机或手机,手脚自然要麻利,在规定的时间内与大家同步。</h1> <h1> 漫步古街,颇有穿越感。略呈“S”形的古街道,总长也就1000来米,南北走向,分为上街和下街。街面为垂带式青石板铺成,干净整洁,窄处超不过4米,宽处也就7来米,石板街下面是排洪沟。街道两侧是木结构青瓦房建筑,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店后为四合院民居生活建筑群。 </h1> <h1> 从低矮的青瓦房街道,于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古街的尽头,不觉让人眼前一亮。<br> 一座仿木石结构,三重檐歇山式建筑的牌坊突兀而起。细细看来,是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皇帝特敕武科进士李跃龙修建,为川南独有。牌坊坐西北向东南,通宽8.80米,通高7.80米,进深2.10米。面宽3间用4柱,匾、题完好。中柱题对楹联。<br> 正额刻“营守府”,在穿枋与门楣间匾刻“赐进士第”,明柱上刻联“对天仗以呈能勇冠貔貅之队;戴宫花而焕彩荣夸桑梓之邦”。<br> 正额刻“营守府”,在穿枋与门楣间匾刻“赐进士第”,明柱上刻联“宴预鹰扬银榜金花初得意;名题雁塔铜筋铁肘尽称奇”。<br> 楹联与尧坝标志性建筑牌坊浑然一体,无不鼓舞着龙的传人永不言败的信心。</h1> <h1> 位于进士牌坊下侧的王朝闻故居(添寿堂),立木结构,是川南典型四合院,面积500平方米,院内天井50平方米,有明代古井一口,一方戏楼,三方厢楼,木雕精美。故居分为戏楼、正堂、客厅、卧室、天井、作坊室、偏房等。正堂供奉神龛、神案,左右置太师椅。作坊室是王朝闻少年时代使用的碾子、龙骨车、风簸、簸箕、撮箕、蓑衣、斗筐、锄头、犁耙等。</h1> <h1> 大鸿米店位于尧坝古镇中央临街17级台阶之上,是古镇标志性建筑,为清嘉庆武进士李跃龙修建,保存完好。<br> 东岳庙,俗称火神庙,坐西南向东北,位于古镇中央,依九龙聚宝山而建。建筑整体顺依地势,逐级爬升至坡顶,建筑风格是歇山式木石结构,由五重殿宇组成。</h1> <h1> 古镇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至今仍保留着迎亲、川剧、薅秧歌、对联;“花花轿”、“牛牛灯”表演的农耕特色;油纸伞、纺线、补锅、竹编的传统手工业。 <br> 在古镇中穿越,细品慢嚼,其眼之开阔,其情之厚重,其味之浓烈,其阅之难尽。</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