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半世人海漂泊,一生婉转衷肠,华发满头,蓝衫上缀着朵朵白梅的女词人手执《金石录》,佝偻而立,如一株寒梅,怒放在寒冬中,暗香盈袖。</p> <p class="ql-block">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千古一女词人,不可随意亵渎,无比珍惜自己有机会在舞台上看到这精彩演绎,这场戏看得荡气回肠,酣畅淋漓。在那舞台之上,她宛如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幽魂,带着岁月的沧桑与不屈的傲骨。她的一生,恰似这“帘卷西风,独立寒秋瘦”的意境,曾经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烂漫少女,在经历了中年丧夫、亡国南渡、再嫁休夫后,国破家亡只剩自己孑孓一身。词人把后半生的痛苦形诸笔端,化作了千古传唱的诗词,整理毕生收藏,呕心沥血而作《金石录》。</p> <p class="ql-block">她也曾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恣意汪洋,是“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琴瑟和谐,是那“奴面不如花面好”的娇嗔,即使是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惆怅,也带着一丝丝的温馨。女词人前半生的人生,精神富足而充实,是那个时代女性不可企及的人生巅峰。</p> <p class="ql-block">然而,金戈铁马,金国铁蹄碾碎了女词人平安的日子。携着十五车的金石字画文物,那是夫妇二人一生的心血,随着南下的离人一路颠沛流离。屋漏偏逢连阴雨,丈夫在任上去世,女词人的人生再一次崩塌。守着爱人的嘱托:十五车收藏,如到万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也。一路的颠沛流离只为这一声声的嘱托,孤身一人,词人在流亡途中艰难地维护着这些至宝,一路折损,兵抢民盗,词人所能维护的已所剩无几了,风雨飘摇,苦苦支撑。“至今思项羽,不可过江东”,词人只能用这句千古名句向时局控诉,国已破,家何在!</p> <p class="ql-block">也是亡夫的十五车至宝,被登徒子觊觎,词人再嫁遇渣男,冰清玉洁的词人也绕不过人间的俗事。女词人不惜自折羽毛及时止损,宁愿身陷牢狱之苦也不愿将就维持,干脆利落的结束了这段不堪的婚姻。舞台上这一段表现得特别唯美,清照一身清丽的绿,配着盖头艳丽的红,极贴合宋朝的审美,女词人仿佛又回到了18岁的时光,含羞带嗔,向离人诉着别后的相思,却原是南柯梦一场,此人非彼人,世上再无赵明诚。</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女词人,着一身蓝衫,步履蹒跚,亦步亦趋回忆她这传奇的一生,身上的点点白花似寒梅在她清冷傲气的身躯上开放。“沉醉不知归路”,那惊起的一池鸥鹭的少女已是垂垂老矣,“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只能“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幸好,还有所托,她的诗词,她的金石录,在漫漫旅途中忠实的陪着她。</p><p class="ql-block">剧中最后一幕,金色的诗词投影在舞台上,女词人立在她的诗词中,文字紧紧包裹她,听着她的轻诉,一生的心血全在方块笔墨之中,百炼成钢绕指柔,声声的向亡夫倾诉:辎重弃在路旁、衣被弃在河川,有形之物全部弃之,化为云烟,独为天地苍生留下了万代千秋的宗器,文脉传承赓续绵延,只剩下他们的《金石录》、《漱玉词》在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这是最后一场,陈晓娇长达20分钟的唱段如金石之音划过历史的长空,同李清照完全融合在一起了,舞台上的词人在她清丽婉转的唱腔中款款向我们走来,一个活生生的李清照立在人们面前,观众随她喜,随她悲,为她怜,为她叹,更是为她赞。</p><p class="ql-block">最喜欢听陈晓娇那激昂的两句:“家乡河川,东去泱泱,濯我沐我,风霜皮囊”,一句比一句紧奏,层层推进,如浪击石空,女词人忧国思乡,心如波涛汹涌,旦角唱出了武生的刚烈,扎实唱功让台下掌声雷鸣。</p> <p class="ql-block">3月1日,在国家大剧院观看余杭小百花剧团越剧艺术中心创作的《帘卷西风》,半个月过去了,仍是意欲未尽,清冷高洁的李清照一直在眼前闪现。这场演出,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位千古女词人的不凡一生,她的诗词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她一生的写照。她独立寒秋,瘦弱的身影背后,是无尽的才情与坚韧。她的一生,宛如一首悲壮的诗篇,让人不禁为之动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