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鲁土司衙门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城西南65千米的连城古镇。</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宣德、嘉靖年间增修,清嘉庆六年(1801年)至二十三年(1818年)进行重建。</p><p class="ql-block"> 自1370年一世土司脱欢降明被安置在连城,到1932年改土归流,鲁土司世袭十九世共二十一位土司。</p> <p class="ql-block">鲁土司衙门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布局森严,雕梁画栋,俗称"三十六院,七十二道门”,颇具王侯气象,有“小故宫”之称。</p><p class="ql-block">鲁土司衙门1991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批准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199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自明代起连城成为鲁土司政权中心,也成为西北地区甘青交接地带 的一个重镇。鲁土司以连城为中心,覆盖甘青多个县区,管辖面积达9000平方公里。历代土司苦心经营,治理此地,为明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为西北边陲的安定和民族团结做出了一定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鲁土司衙门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主体建筑布局对称、严谨。有祖先堂、神堂院、燕喜堂、大堂、仪门、六扇门、牌楼及廊房和配楼等。东西两侧有书房院、寝宫、仓院、家寺和小教场等。纵观全貌楼峻庭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p> <p class="ql-block">历史</p><p class="ql-block">土司是元、明、清授予少数民族首领的世袭官职。鲁土司 是明清时甘肃青海边界颇有势力的土司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连城鲁土司的始祖脱欢,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代,为元始祖忽必烈的侄重孙,是元朝宗室,封为安定王兼平章正事,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军队攻打大都(北京)时,元顺帝出逃,脱欢跟随不及,流落河西,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脱欢降明,被安置在连城,为一世土司,因其夫人马氏捕捉达官戳只有功,治地连城,建楼七楹。永乐二十一年因脱欢之孙三世土司失伽屡有战功,升指挥同知,永乐帝给失伽赐姓为鲁,名鲁贤。</p><p class="ql-block">鲁土司历经明、清、民国,自1370年一世土司到1932年改土归流,世袭十九世共二十一位土司,历代土司地位显赫,品级很高,多位土司因战功而升任驻守西北的重要将领,官至一品。</p><p class="ql-block">鲁土司系蒙古族,信奉藏传佛教,是西北地区权势较大的一个集军事、司法、宗教于一体的地方特殊政权,有生杀大权,拥有土军千余人。连城鲁土司统治永登及周边地区长大560多年,对当地的政治、文化、宗教信仰产生了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小故宫</p><p class="ql-block">坐落于大通河畔的鲁土司衙门旧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十五世鲁纪勋又做了大型修建。现存建筑为工部营造法式建造,均系砖木石结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经堂</p><p class="ql-block">衙门旧址由衙门、妙因寺、官园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755平方米。整个衙门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在中轴线上一进数院,利用地理地基,使建筑依次抬高,造成数门直线贯通,院落相连,越进越高,烘托出衙门的高大雄伟和威严之势。颇有王候气魄,有“小故宫”之称。有明代万历年间所植三棵巨大的核桃树,更有奇花异木,有从鲁土司上享堂墓地移来的明代石像生八尊,造型生动,甚为珍贵。这里环境幽雅,佳木葱茏,好鸟啁啾,是历代土司休闲娱乐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衙门西面是妙因寺,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这些建筑上不仅有精妙的斗拱、雕刻、彩绘,更有明代前期的佛教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感恩寺</p><p class="ql-block">位于红城镇永安村的感恩寺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竣工于弘治八年,是明孝宗为表彰长期镇守西北边陲的连城鲁土司而敕建的,由五世土司鲁麟主持修建。</p><p class="ql-block">寺院坐北朝南,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主体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山门、碑亭、力士殿、天王殿、护法殿、菩萨殿、大雄宝殿,结构严谨,气势浑大,汉藏文化融汇,民族特色浓郁。碑亭中的《敕赐感恩寺碑记》石碑,通高达4.2米,正面为汉文,背面为藏文,保存完好,为寺中瑰宝,据首都师大教授谢继盛介绍,该碑记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处有确切年代记载、以汉藏两种文字记录、完整保存时间最长的汉藏文化交流的见证。寺中还留有珍贵的佛教壁画、塑像、藏文经卷、青铜造像、传世文物以及大雄宝殿中罕见的《西游记》故事悬塑。</p> <p class="ql-block">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鲁土司在连城地区还留下了庞大的家族墓葬,埋藏着珍贵的文化遗存。同时鲁土司也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传世文物、谱牒、文献资料、神奇传说,极大地丰富了永登文化。其中永登县博物馆珍藏的鲁土司家传文物更是精品纷呈,不乏国之瑰宝。</p><p class="ql-block">据传由嘉庆皇帝赐给十五世土司鲁纪勋的龙袍和团花福寿女袍以及鲁土司家族传世的两件清代雕漆漆盘均为国家一级文物,还有大量发现于这些寺院中的明代早期的青铜佛像、唐卡,是难得的佛教文物珍品。</p><p class="ql-block">永登县博物馆还藏有大量鲁土司传世的金、银、铜、玉、瓷器和书画、家谱、服饰以及生活用器等,琳琅满目,精美绝伦。这些珍贵文物见证了鲁土司曾经的辉煌,透溢着明清时期的灿烂文化。</p> <p class="ql-block">佛教典籍</p><p class="ql-block">大藏经</p><p class="ql-block">现存的六世土司为感恩寺修造的《大藏经》有603函达4895册,按千字文排序,为明代早期由聚宝门姜家楼刊印,其中有一本为元代乙丑至元二十六年四月(公元1290年)的刻本,这些经书刻工高超,字体端庄,装帧精细,扉页的佛教画场面宏大,线条纤细,人物形象十分生动。这套数量浩大的经书是极为珍贵的佛教典籍。</p> <p class="ql-block">鲁土司衙门保存的比较完好,对了解土司制度,明清古建筑,具有不可替代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少东家拍摄、甘肃兰州、春</p><p class="ql-block">手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