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文书楼 半部锦屏史

朱守剑

<p class="ql-block">  锦屏文书楼,座落在清水江与小江交汇的赤溪坪犁头嘴河畔。<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栋高耸古朴的仿侗族鼓楼塔式建筑,自2015年竣工使用后,</span>便成为锦屏县城的新地标。“双虹护一楼楼藏瑰宝名闻天下,万壑归三水水润文书誉饮神州”,其大门上的楹联,不仅是对文书楼的生动写照,更揭示了文书楼与锦屏历史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所谓:“一栋文书楼,半部锦屏史”。 </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15年9月30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16年6月9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16年2月8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17年9月9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15年11月15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16年2月8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16年2月8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15年6月18日</p> <p class="ql-block">  锦屏“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境内青山连绵,绿水常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自远古以来,便与山相靠,与木相依,与水相伴,以山林木材的经营为生,在漫长岁月中,孕育出了独一无二的“锦屏文书”。</p><p class="ql-block"> 锦屏文书是清水江流域民间历史文献,它记录了当地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在林业经济、社会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被誉为“中国三大民间文书”之一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以木材贸易为核心,涵盖林木种植、买卖、运输、分配等全流 程的林业契约文书,以土地买卖与租赁、婚姻家庭、民间纠纷调解、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文书,以政策法令、生态保护、军事治理为碑文的官府文告与碑刻,以族谱家书、 商贸信函为主要内容的家族与文化交流文献。</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1年2月13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5年2月27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1年2月14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4年7月4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4年7月4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4年5月11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0年8月14日</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锦屏文书民间存量约40万件,官方已修复和数字化20余万件。康熙五十四年的一份契约记录了杨香保、杨笼保兄弟将位于“九白冲'的祖父山场以一定价格卖给庙吾寨的陆现宗、陆现卿,契约中详细载明了山场的地理位置、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及交易价格,是典型的山林权属转让文书,亦是目前锦屏县文书楼特藏馆明确记载的最早纸质林业契约。清光绪十四年《培亮山林田土管业执照》长208厘米,共2888字,盖有“贵州黎平府开泰县印'官印,详细记录了山林田土的权属及管理规则,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篇幅最长的林业契约。文书楼里还收藏有“寨市乡陆勇等立断事和同”明嘉靖二十五年一份人命案调处协议,是锦屏收藏最早的纸质文书。现存最早文书则为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诸葛洞石刻《诫谕文》和张汉英诗三首,跨越近800年历史,是锦屏文书中罕见的南宋遗存。</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1年12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1年3月15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1年3月16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4年3月16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1年12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3年2月20</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4年9月14日</p> <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派军进入锦屏伐木建造皇宫,催生了木材贸易的繁荣,涉及山林土地、林木权属买卖、转让民间契约大量产生,至清代达到高峰顶点。文书契约中均明确“一卖一了,父卖子休”“高坡滚石,永不回头”“口说无凭,立此为据”等条款。这样的表述体现了契约的不可反悔性和严肃性,强调了签订契约后双方必须严格遵守约定,不得随意变更或违背,是锦屏文书中契约精神和诚信文化的生动体现。</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1年12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1年12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1年12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1年12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1年12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4年1月22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1年12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1年12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1年12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锦屏文书不仅是锦屏历史的“活化石”,更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踏入文书楼,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回廊,瞬间被浓厚的历史氛围所包裹。这里收藏的每一份文书,都是锦屏历史的鲜活见证,是先辈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字迹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然承载着往昔的记忆。 </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4年7月20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3年6月5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4年9月14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3年2月23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17年8月21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3年2月27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1年1月28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18年7月18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0年8月14日</p> <p class="ql-block">  文书楼,既是锦屏文书的安身之所,更是锦屏历史文化的精神家园。它见证了锦屏从山林买卖走向商业繁荣的历程,见证了锦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坚韧与智慧。“楼藏瑰宝名誉天下”,文书楼珍藏着的锦屏历史瑰宝,恰似锦屏的山川汇聚,<span style="font-size:18px;">“万壑归三水”,文书楼亦</span>汇聚了锦屏历史文化,"万卷藏一楼″而声名远扬,誉满神州。 </p><p class="ql-block"> 在未来的岁月里,文书楼将继续屹立于赤溪坪犁头嘴,如一位忠诚的守望者,守护着锦屏的历史记忆,传承着锦屏的文化脉络,让“一栋文书楼,半部锦屏史”的佳话永远流传。</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4年1月23日 </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1年12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3年2月23日 </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1年2月13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3年7月19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18年7月18日</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24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5年3月11日</p> <p class="ql-block"> 文图: 朱守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