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大帅府” 的前世今生

静影沉壁

<p class="ql-block"> 图文/静影沉璧</p> <p class="ql-block"> “大帅府”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大帅府”是民国时期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官邸与私宅,民间俗称大帅府,因其儿子张学良也在这里居住和工作多年,也被称为“少帅府”,现已正式更名为“张学良旧居”。</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旧居”始建于1914年,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式传统建筑与西式古典建筑要素,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四合院,又有西式的罗马柱和北欧风格的装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历经20多年不断修建,形成了今天规模的大帅府。同时“大帅府”又承载着那个时代许多影响着中国近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如直奉大战、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等,因此受到多方各界的观注,曾有“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的说法,可见“大帅府”在民国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 </p> <p class="ql-block">  大帅府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地处清朝沈阳故宫南侧,为一方形巨大宅院。院前广场矗立着一座一身戎装的张学良将军立身雕像,走进青砖砌筑的近3米高围墙的大门,就进入了大帅府。</p> <p class="ql-block">  大帅府由老宅、大青楼、小青楼及赵四小姐楼等建筑物组成,最终形成了由中院、东院、西院和院外建筑四个部分组成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首先进入的是中院,这里是张氏老宅,是1914年开始兴建的,中国传统建筑凤格的青砖结构三进四合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型,共有房屋11栋57间,建筑面积1768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四合院正门南侧有一座起脊挑檐的影壁墙,墙面砌有砖雕“鸿禧”二字,寓意大福吉祥。正间两侧各立着一对抱鼓石狮和雕花上马石。中间廊柱油漆彩绘是仪门,一进院东厢房为内账房,西厢房为承启处,东西门房分别为电话室、传达室和卫兵室。</p> <p class="ql-block">  通往二进院的大门是一座雕刻镂花彩绘的门楼,进入大门,一座经典的中式四合院展现在眼前,一排七间的正房、两侧的东、西厢房,围成了中间宽敞平整的庭院。所有房屋都是青砖灰瓦、棕红色廊柱、木雕花窗、石几石凳、石阶地砖等这些都透着浓浓的中国范儿。</p> <p class="ql-block">  进入上房的木雕垂花大门,西侧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大客厅,客厅内装修大气简洁,满堂的明清式红木家具熠熠生辉,主坐位的背后矗立着一大幅红木雕花屏风,两侧陈设着一对精美的青花瓷大花瓶,两侧摆放多把红木雕花坐椅,地毯中间陈设着一樽青花瓷大福罐、茶几上的青花瓷茶具及各种摆件给大厅带来了更多的典雅与贵气。东侧是一间大办公室(书房),一张雕刻精美的大书案,书架,古玩陈设,文房四宝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  进入二进院子,又是一座精致的四合院,房屋结构、装修装饰风格与一进院子差不多,因是内眷属居住,室内门窗、格栅以黄绿油漆为主色调,显得室内更加温馨明亮。张学良、于凤至在此西厢房结婚居住多年,并育有四个子女。</p> <p class="ql-block">  进入三进院子,张作霖的二夫人许澍暢(张学思将军生母),四夫人卢寿萱都在这里居住过。装修装饰以浅褐色调为主,显得简洁庄重。</p> <p class="ql-block">  张氏老宅的三进四合院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式样,又有东北辽南民俗风格,卧室设有东北特有的取暖火炕,门廊柱的油饰彩绘独具特色,窗下墙身的砚石浮雕堪称一绝,墙上砖雕细腻生动,檐枋木雕巧夺天工,是研究民族建筑和民间习俗的珍贵艺术资料。</p> <p class="ql-block">  走出老宅,进入东院,这里由大青楼、小青楼和帅府花园等组成。帅府花园建有假山、花坛、雨路、亭台水檄、荷花池等。</p> <p class="ql-block">  “大清楼”始建于1918年,建成于1922年。大青楼为仿欧洲哥特式建筑,楼高37米,是一座三“层楼房,坐北朝南,砖混结构,为当时奉天城除故宫凤凰楼以外的最高建筑。大青楼外墙立体浮雕工艺精湛、造型生动,内部装修大方,家具陈设讲究,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  大清楼一层东面是“东北政务委员会”办公室和会议厅,西面是张作霖的办公室和卧室,北面是宴会厅。</p> <p class="ql-block">  大清楼作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的重要办公场所,经历了直奉大战、东北易帜、处决扬常等重大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  老虎厅位于大青楼东北角,是张作霖的第二会客厅,面积约有30多平方米,因摆放两只东北虎标本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张作霖被炸身亡后张学良继承主政,杨宇霆,常萌槐等一些老将心理不服,事事处处设梗,特别在对待东北易帜、全国统一、东北铁路督办人选等重大问题上与张学良对着干,张学良非常气恼。1929年1月10日晚八点左右,张学良借开会名义,密令卫士长高纪毅进府,在老虎厅把杨宇霆、常荫槐二人当场枪决,当夜陈尸老虎厅。“枪决杨、常”事件让老虎厅更加名声大噪。</p> <p class="ql-block">  在大清楼的东南方向不远处就是小青楼。</p><p class="ql-block"> 1918年张作霖为新迎娶他的五夫人王雅琴(寿夫人)修建了这座二层小楼。楼房坐北朝南,上下各五间,中间开门,前檐出廊,青砖青瓦,俗称小青楼,是大帅府的早期建筑之一。一楼东侧为五夫人卧室,西侧为会客厅,二楼由子女们居住。</p> <p class="ql-block">  1928年6月张作霖由北京返回沈阳途中,在皇姑屯附近被日本人设伏炸伤后,就是在小青楼的会客厅救治并去世的。当时五夫人胆大心细、有勇有谋,在张作霖死后采取了秘不发丧的做法,巧妙骗过了前来打探消息的日本驻奉天总领事的日本夫人,避免了日本人乘虚而入挑起战端,为张学良秘密返回沈阳,增取时间,稳定大局作出了很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赵四小姐楼 赵一荻故居,俗称“赵四小姐楼”。位于张氏帅府大院的东墙外,为一座二层中西合璧式建筑,建筑面积428平方米,独立成院,清幽雅致。整幢小楼装饰精美别致,这里既有体现中国传统风格的描金彩绘,又有雕刻廊柱等欧式建筑艺术的鲜明特色。其室内陈设以法式家具为主,一架白色三角钢琴尽显房主人的豪华气派。</p> <p class="ql-block">  赵一荻故居是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当代冰霜爱情”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大帅府”1914年兴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载体,它见证了那个时期国家社会的落后衰败,外敌入侵、贫穷屈辱的中国现状。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伟大历史时刻。解放后,各级人民政府对“大帅府”都给于了妥善保护和修缮。“大帅府”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功能,为游人提供生动鲜活的历史见证,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