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永定土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有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等,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是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独有的建筑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永定土楼不单是有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有半圆形、椭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以及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 - 也称圆楼或圆寨最为著名,也最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福建客家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高北土楼群位于高头乡高北村。全村几十座土楼,依山傍水,高低错落。建于明代的无石基的五云楼诉说着土楼悠久的历史,雅致的侨福楼展示了旅居海外拳拳赤子爱国爱乡的诚挚情怀。</p> <p class="ql-block">村内的"圆楼之王" 承启楼是最著名的土楼。</p><p class="ql-block">一幅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楼名的得来、用意都在里面了。</p> <p class="ql-block">村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承启楼,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是承启楼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承启楼一楼的中间是笔花庐,把学堂布置在这里,由此可见客家人对读书的重视程度。自乾隆以来的一百多年间,该楼出了32名进士、举人,好学之风成为该楼的重要传承,培养出的人才遍及东南亚国家。</p> <p class="ql-block">洪坑土楼群位于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p> <p class="ql-block">庆云楼始建于1736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光裕楼建于1775年,距今约230年。它是一座三层建筑,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内有房间总计102间。</p> <p class="ql-block">奎聚楼是一座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大土楼,占地6000余平方米。它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耗时近五年建成,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奎聚楼的建筑特点是中厅高,两厢低,经过160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坚固如山。</p> <p class="ql-block">奎聚楼的内部。</p> <p class="ql-block">福裕楼始建于公元1880年,耗资十多万光洋,历时三年建成,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该楼由楼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张星炳设计,楼名也是由张星炳题写。</p> <p class="ql-block">福裕楼以其富丽堂皇的外观和精美的内部装饰著称,展示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振成楼俗称“八卦楼”,是福建土楼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土楼王子”,是客家圆楼的精品之一。外形似一顶古代官帽,在永定两万多座土楼中,较具代表性。振成楼坐北朝南,主楼按易经八卦设计,分成八卦。卦构之间设有防火墙,并设拱门,门关自成院落,门开院落相通。</p> <p class="ql-block">楼内有二层环形楼台,内环正中为中心大厅,厅前设廊,以4根近7米长的大石柱支撑。它分为内外两环,外环楼是四层的架梁式土木结构,内环楼是二层砖木结构的西洋式建筑,形成了“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振成楼以中西合璧、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采用的颜色,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较高的审美境界,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振成楼开创了将西方建筑文化融入客家圆楼建筑的先河,振成楼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反映了客家人传统家族伦理和亲和力。</p> <p class="ql-block">振成楼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本体楼,于1991年3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6月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初溪土楼群位于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呈现出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集庆楼建于明朝永乐17年(1419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客家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圆土楼,还<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客家土楼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集庆楼的结构十分独特,楼里有72处楼梯,一户一梯,非常合理,令人称奇。底层为厨房,二层为粮仓;底层和二层的外墙方向不开窗,三层以上为卧室。外环第四层的外墙有9个瞭望台,木结构,向外挑出,既可瞭望又可架设土铳自卫。</p> <p class="ql-block">底层每单元各有一条高出天井与内环户主名下的房子相连的石砌通道。外环二层以上在每单元的梯间靠外墙处,另设一道宽50厘米的暗梯,平时用木板盖住,外人根本无法发现,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才使用。</p> <p class="ql-block">祖堂位于一楼的中心,为方形的土木结构。位于土楼后侧的其中一间屋子,在底层离地面约一米高的地方还预留一秘密通道,平时用与土墙相同的泥土封住,外人也发现不了破绽;当楼内居民需向外紧急疏散、逃避时,可迅速捅开这个秘密通道,直通后山。</p> <p class="ql-block">土楼有着一般民宅所没有的优点。因为土楼墙壁较厚,不易倒塌,既可防震、防潮、防盗,还起了保温隔热作用,冬暖夏凉,被人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