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表姐: </p><p class="ql-block"> 你好,寒假生活如何?今年寒假我去了江西赣州游玩,在这里我游览了郁孤台的历史文化街区,见到了辛弃疾的雕塑,还读到了刻在展厅案面上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我能感受到无论是雕像还是古诗,辛弃疾的心中是愁苦忧郁的。 </p><p class="ql-block"> 表姐,我听说你带的初三的哥哥姐姐们,都很优秀,可以请他们写信告诉我辛弃疾到底在忧愁什么,又为什么忧愁吗?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诗人? 期待你们的回信! 此致</p><p class="ql-block"> 敬礼 ! </p><p class="ql-block"> 表弟:杨浩轩</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3日</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杨皓轩 </p><p class="ql-block"> 你好!</p><p class="ql-block">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辛弃疾就是生于这样的南宋,生在金人的铁蹄之下,但他是一名汉人,他属于中原,但中原不属于金人,生于北国是命运所寄,可生在金人统治下的北国,比生在天涯海角还难受,既然生在哪里辛弃疾无法左右,那么中原的收复,辛弃疾能否决定呢?</p><p class="ql-block"> 在他看来,这已不是一种可浓可淡的决定,而是一生的执念。在他23岁时,带领五十余骑直入金兵五万人的军营将叛徒张国安带回临安斩首,如此大的悬殊,就宛如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可那时的他才23岁,如此的意气风发,气吞山河,"文能提笔平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不论是读起这句话还是读起他的词,眼前总会是一片尘土飞扬,模糊中有一名高大的,骑着马的青年,手中提着利剑,仿佛千个万个金人都不够他杀,迎面扑来的是阵阵的,不断绝的霸气与豪迈,这阵英气吹的人心中慌乱,引起阵阵心怯,仿佛他就站在你面前,提着利剑指着那些南宋统治者的眉心吼道:“我一定会将金人杀光!",这些感觉好像虚无缥渺,可又仿佛从字里行间渗入你的心.</p><p class="ql-block"> 再次回到尘土飞扬的战场,如果你拔开尘雾往前走,却又是铺天盖地的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是说不出,说不完,没法说的愁,辛弃疾有的是一腔热血,愁字仿佛无处扎根,但再钢筋铁骨的他也无法平淡,坦然的面对朝廷和主和派的辜负,这沉重的愁就来自统治者一次又一次的贬滴,一次又一次的反对,转头又去向金人妥协,这愁也许也是来自他鬓间的丝丝银发,与握剑的大手上那蔓延的皱纹,这愁是他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愁,是金人铁蹄践踏疆土的愁,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愁,是至死未见河山一统的愁。</p><p class="ql-block"> 这愁,时而如同龙卷风席卷大地的猛烈,时而又像深秋的一片落叶从枝桠飘落到土壤一样的平静,也好似那风中的烛焰,可龙卷风经过的大地永远有翻新的一天,深秋的黄叶也有花为春泥的一天,刮着烛焰的风也终有停下的一天,辛弃疾何尝不是呢?壮志的难酬比战场上的浴血厮杀更甚,可他就是这样一 个打不倒的战士,在战场上是,在人生中亦是,他会叹息,可他更会上马舞剑,更会凝视心中的那一抹照亮梦的光. </p><p class="ql-block"> 每每受挫,他会写词抒愁,可转头又会提起剑,跨上马,踏上出征的行程,那遮天蔽雨的愁终究拦不住那燃烧的一腔热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今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暮然回首,我依然能清楚的看见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一手提着剑,一手提着笔,在五千年的故事中,留下了最动人的一篇。</p><p class="ql-block"> 此致</p><p class="ql-block"> 敬礼! </p><p class="ql-block"> 杨澍璋 </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