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课思与悟 ,新师路学且行——靖边县清华路学校 康杨雪

任小花工作坊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踏上讲台已经半年有余的新教师,达标课既是一次展示教学能力的“考验”,又是一次自我审视与提升的宝贵机会。回顾从备课到授课再到评课的全过程,我深刻感受到教育工作的挑战与魅力,也对未来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1. 教学理念的转型滞后: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场"在授课过程中,我习惯性地采用"导入-讲解-总结"的传统线性模式,虽然保证了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却无形中陷入"满堂灌"的误区,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再恰当不过——这堂课的知识点像教师端出来的"预制菜",学生只是被动的用餐者。这让深刻我意识到,真正的"以生为本"需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让渡给学生,让学生从"观众席"走向"主舞台"。</p> <p class="ql-block">  2. 语言表达的规范意识不足:公开课需要打磨出"精致感"课后小组评课时,我惊讶地从其他老师口中发现自己有"是不是"这样的口头禅,甚至在课堂最后使用了"这节课就上完了"这种过于随意的表述。这些语言碎片不仅削弱了教学语言的严谨性,更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生活化语言的使用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保留贴近学生经验的比喻可以让课堂既亲切又不失教育的专业性。</p> <p class="ql-block">  3.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经验欠缺:课前应该做多手准备 课堂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最后的时间把握上出现了偏差,面对这样的尴尬境地,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同行老师给出了建议:可以进行本节课程内容的小结,可以进行一些延伸拓展、思维进阶的补充等等,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上自习,这种情况是极不专业的。</p> <p class="ql-block">  达标课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也正是这些“遗憾”让我对教育充满敬畏与热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从三方面努力: </p><p class="ql-block"> 1. 持续学习:通过学习本学科名师的优秀课程、网上优质的视频课资源,专业的教育专著,吸收优秀教师的各种经验,来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p> <p class="ql-block">  2. 记录反思:坚持记录每一次课堂中的闪光点与问题,对于前者进行发扬光大,对于后者及时发现与改正。</p> <p class="ql-block">  3. 走近学生:不仅仅是利用课后时间与学生多多交流,更是让课堂真正服务于学生,举例子时多联系生活实际,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达标课不是终点,而是专业成长的起点。非常感谢大家的真诚建议,也感谢学生们的包容与配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深知,教育之路没有捷径,唯有以谦卑之心耕耘,以热爱之心坚守,方能在这方三尺讲台上书写出属于我和学生的共同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