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汪华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原创]

汪祥荣

<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献給隆重纪念唐越国公汪华诞辰1439周年及乙巳清明汪圣祭活动。</p> <p class="ql-block">文 字 / 汪祥荣</p><p class="ql-block">模 版 / 美 网</p><p class="ql-block">音 乐 / 美 网</p> <p class="ql-block">  如今,被人们似乎遗忘的汪华,在中国历史上却是赫赫有名的爱国功臣,被历朝历代敕封为英雄,被人民大众奉为“神”而供拜。</p><p class="ql-block"> 汪华的名显功绩,有联为证: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重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p><p class="ql-block"> 而他伟大的隐形功绩,却末被大众认知,应召告天下,还其真象。</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要说得就是德家文化在汪华时代被发挥的淋漓尽致的事。</p><p class="ql-block"> 何为德家文化?</p><p class="ql-block"> 德家文化,是集儒家,道家,佛家,法家之优点的中国五大文化之一。</p> <p class="ql-block">她与儒家文化同时诞生在春秋时期,代表人物是汪诵,主要精神是以德为本,以实干为动力,以爱国爱家为导向,将最优秀的德育影响后代,最终为社会提供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德家文化的宗旨是:忠诚,爱国,实干,爱民,慈善,爱家。总体上包括孝、忠、义、诚、礼、让、贤、信、智、仁等。</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集儒道佛法四家文化优点于一体优秀文化,必成为思想领域的榜样力量。</p> <p class="ql-block">而其他四家文化,各行其道,多有排斥,却斥不掉德家文化。</p><p class="ql-block"> 想想其他四家思想,弊端百出:如儒家培育了不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童子;道家只遵守顺其自然老调,无一点主观能动性,明显带有阿Q色彩;法家更是搞“上智下愚”那一套;佛家大家看过“西游记”,请问那一个妖魔鬼怪不与佛王有关?</p> <p class="ql-block">有人会问,这德家文化为何没儒家文化那么家喻户晓?</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德家文化低调行事的优良作风。例如:汪华首次筑造徽府城墙,不用政府一文錢,又建造了江南都江堰——渔梁垻,建造了箬岭古道等等,都不曾大肆宣揚,只有黙默奉献,这就是德家文化精神,实干精神。</p> <p class="ql-block">而儒家文化,造就了许多以孔子为首的社会活动家,加上孔子又是当时的“教育部长”,皆顾宣传职能,这就是儒家文化较普及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 就象现在的书法家,有些善于钻营的社会活动家,靠关系,靠自吹自擂,便可成为家,而那些真才实学的百姓书法者,你写得再好,也难成名。所以有智之士发出感慨:好字在民间!</p> <p class="ql-block">德家文化就是这样,当时汪诵谦虚谨慎,只把以德为本的做人道理以家风形式流传下來。</p><p class="ql-block"> 汪华继承了祖上德育精华,借王位平台,努力爱国为民,行善实干,终于干出一番德家思想的大事业,形成名符其实的“越国家风”,并以其榜样的力量影响至今。</p><p class="ql-block"> 因此,作为家风,汪华身体力行,并影响到一代一代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  但家即小国,国即大家,好的家风应推广至社会,让社会处处以德为人,用无私奉献社会,如此,德家思想与共产主义思想就不谋而合了。</p><p class="ql-block"> 因此,值此汪华诞辰1439周年之际,让汪华精神,让德家文化精神永放光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