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珍土白菜

皆乐

<p class="ql-block">春节过后,惊蛰到来,虽没有惊雷,却让我惊喜,清理节后时花,居然发觉客厅角落还珍藏着“土白菜”。这是二十多年前,参加报福庵重建落成庆典师傅送给我的礼物。境由心生,顿觉一悟:“碧玉清风绿满园,家藏白菜土为源。天香国色何可比,墙角靠边也泰然。”回忆起来,物俗意玄,人生匆匆忙忙走来,风风光光过去,几十年光景,把脑海中一些记得粹片粘合起来,东拼西凑此篇,不算作品,也算一点作为吧。</p> <p class="ql-block">土白菜,我们潮汕人叫土白,寓意着清白和正直‌‌,谐音和意思是比喻人的性格和语言直来直去,直言直语。‌白菜起源于我国,又称菘、黄芽菜、结球大白菜等。据研究,白菜、小白菜和芫菁都是由油菜经人们的长久栽培演化而来的,古时“菘”是泛指白菜一类的蔬菜。苏东坡有“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蟠”的诗句就是赞美白菜的。土白菜‌是白菜类中一种,其叶子通常为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有圆锯齿,基部楔形。生命力非常顽强,主要生长在路边草地和较湿润阴凉的地方,一年四季长生,冬季最脆最甜。可炒,可作汤,年轻人时尚还可拿来烧烤。当供大于求时,还可晒成菜干,制作多种多样的腌制品。民间寓意百财,自有理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报福古寺开光留念</p> <p class="ql-block">碧玉清风绿满园。白菜白如碧玉清如风。文字词义,过去局限在字典,经济好的有辞海,一本正经。现在五花八门,百家争鸣,若干年来公认的网路百度,也被新的智能所突破,AI也好, Kimi也行,一问碧玉清风,便有四五十张网页,任其选择,任其所好,任所“欲”为,但我从不歪曲原意,还是以宋代李曾伯的《醉蓬莱》为准“自鹫峰曾见,金粟如来,犹有英烈。碧玉琅玕,点缀碎琼屑。不御纷华,独餐沆瀣,比众芳殊别。”如此,明明白白,“古人说话纸可包”。</p> <p class="ql-block">韩江早晨的清风</p> <p class="ql-block">清风则源于古代,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用“清风”来形容他们所崇尚的清廉、高洁的道德品质。现代汉语将“清风”形容一个人性格高洁、端庄、从容、洒脱。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明·于谦《入京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当下,“两袖清风”留行、通俗、经典,但在这充满钱臭的社会,两袖清风谈何容易啊,人又不是生活在真空。若能,一拂尘埃,尽显本色,自然绿满人间。</p> <p class="ql-block">父亲土改分配的长衣橱(衣柜)</p> <p class="ql-block">家藏白菜土为源。俗话说:“百菜不如白菜。”土白菜除了气质温雅如玉外,是最接地气的菜品。退休后经常返乡,行走田间阡陌,无论是看到田垄上嫩绿的白菜秧苗或是已经可收割的郁郁葱葱的大白菜,总觉得格外的清心,那不仅仅是看到菜农丰收的喜悦,而是感到土地的生气,总有抚慰心灵的力量。那就是不管我们飘得多远,地气的滋养永远都断不了。我不是土家族,但我家世世代代是土家,小时候,听父亲讲,他一生很苦,十多岁时,祖父、祖母、大伯、二伯、小姑母都相继饿死了,家无地,生无计,只好借土为生,给地主富农当长工换口饭吃。解放后,评阶级时,可算是无产阶级,评了贫雇农,在村里排第四穷。那个年代,是越穷越光荣,按穷的名次优先选择政府没收的富人财产分配,他很本分,只挑了一间房子半个厅,一个衣柜二只椅。更重要的是分到了赖以生存的几分土地。至今,这衣柜,我舍不得丢掉,一直保存在家乡的旧屋。不是忆苦,是父亲的土直硬性,本份精神,希望可传递给子子孙孙,别忘了我家是“土家族”。不管你走到哪里,根植乡土,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做人做事。只要你有这种“土”的精神,你就风光,就如今天和煦的阳光、柔和的风吹拂在春天大地,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让人感受春天的绿色,让人感受大地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古人将“土”的特性概括为——土爰稼穑,指的是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之说。</p><p class="ql-block">刚刚在网上看到,2025年1月11日,由浙江传媒学院主办的“以土为源——当代视觉艺术生态作品展”第二站在天津亮相。本次展览联合邀请50余位艺术家,以“土壤材料、土地资源、生态维护、植物环境”等多元视角为切入点,直面环境危机和生态永续的问题,甄选120余件作品,通过绘画、装置、雕塑、影像等多元创作媒介,在土壤这一底层逻辑与哲学基础之上,巧妙打破自然物质与艺术创作间的分科壁垒,以集体创作的形式,全面呈现出一系列跨越多重维度的成果。意图是以艺术家面对土壤生态不断激发出的哲学诗意和美学想象,尝试打开诸如“人类世”这样哲学问题的入口,以期使之成为链接科学和大众之间最为行之有效的公共教育手段。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土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基,它构筑了这片神奇祥和的大地,也构筑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内涵。</p> <p class="ql-block">报福庵(内底庵)</p> <p class="ql-block">再说我为何将“土白菜”视为家珍。我所谓的家珍,并非是家中的珍宝,是土白、本色、人固有的佛性。今如数家珍,就必有缘故。</p><p class="ql-block">凡物有缘。宋代《古风一首送常明仲还里社》“万物各有适,人生且随缘。”世间万物对于人而言,缘分是一种奇妙的存在,或许别人不起眼,可在你一眼就锁定那物件,心间便按下珍藏键。可不是,家藏土白菜,正因为这不值钱的纪念品,是当年报福寺重建落成庆典师傅送的敬佛礼品,“报福”二字值千金。报福庵位于澄海内底乡,当地人俗称“内底庵”,位于塔山寺之东,创于清。按民间传说,“塔山是公庵,报福是婆庵”。清康熙五年,苏湾都居民被迫内迁,庵废。清八年复县治,民重建家园,至清三十八年己卯(1699)移于今址重建庵宇,大雄宝殿石柱今幸存“康熙己卯年佛弟子杜子磻喜建二石柱”。乾隆丁卯十二年(1747)再修,殿柱今存“乾隆丁卯年信杜开选喜捐二柱”。六七十年代那个非常时期的1976年冬大受破坏,挂有由潮州知名书法家吴殿邦所书“入门思敬”匾的四脚亭被毁。八十年代落实宗教政策,归尼管理。经海内外善信布施,释新维、昌德等尼师们奋斗,终于修葺、扩建一新。</p> <p class="ql-block">与报福庵同为尼姑庵的县城还有一座叫竺隐庵,位于城区环城西。据县志记载,修建时间1695年据清嘉庆甲戌。”乾隆重修后,规模宏大,作为县“僧司总”所在地,至1950年为止,后庵大雄宝殿被拆毁辟为西华大道,其余为店铺,属房管部门的直管公产,由建委属下的建材公司作仓库门市使用。1997年落实宗教房产政策,我恰好在国土房产局,配合宗教局将房产归还给庵寺,缘来如此。</p> <p class="ql-block">物廉意贵。人们常说物有所值,核心在于物品的实际价值与其市场表现的一致性。但对于以心所爱的一个物品来说,是无可比的。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一“善作魂”,能说善字值多少钱?土白菜,民间认为寓意招财、聚财、发财、清白、坚贞纯洁、富贵吉祥、连年丰收、风雨调顺、团圆和睦等‌。‌我不在乎这,而对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后代,在意的是“土”的精神,洁白的菜心。毕竟庵寺送的不可能是玉,是“泥来塑,色来彩,火来烧”,以土为源的陶瓷工艺品。陶,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瓷,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潮州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闻名于世界啊。人啊,能“陶”出心,“瓷”作魂,也就价值连“城”了。</p> <p class="ql-block">睹物生情。都说境由心生,心由境生,这都是辩证的统一的不同表述,它强调以什么样心态看待外界环境的物,看物有什么的心态和感悟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不仅是一种哲学观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古人常用“心悦则物美,心悲则事哀”来形容心境与环境的关系,强调心态的重要性。白菜虽为寻常物,却也蕴含生活禅,就如看过的一句诗“白菜青心映日辉,平淡生活藏真机。”而将白菜称为“百菜之王”的是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齐老不但爱吃,更爱画,其中有一幅写意的大白菜图,画面上点缀着几颗鲜红的辣椒,并题句说:“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百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体现了齐老对白菜的喜爱。称白菜为“蔬之王”,绝对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土白菜和牡丹画</p> <p class="ql-block">我没有这灵感,也没这高尚,更没有收藏的文化元素,只是那年乔迁新居,恰好墙角这个位置空之随意放下便是,旁边客厅入门最显眼位置,刚好挂《富贵白头》牡丹画,这是三十年前一位战友送给我的国画,以前也不在意,这几年才知道这是名画家的画,也是家乡人蔡立群,著名国画家蔡光訒先生之子,从艺四十多载,独创“点彩蔬果”画技法。作品经常参加国内外展览。获中央统战部颁证书,获马来西亚华人团体授予“五洲最佳艺术家”荣誉称号。物各所值,此景此物此情,是牡丹富贵还是土白菜富贵?你说呢。</p> <p class="ql-block">今天顿然心由境生:宁将白菜放一边,不与牡丹争空间。富贵荣华人所愿,我心爱土笑开颜。”我还是爱我这土白菜,以土为源,襟怀坦白,“菜”尽其用,四季长生,无私奉献,泰然自得,皆乐,皆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