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练诵读“丰碑”的点滴记录

大图视界

<p class="ql-block">时间 2025年3月11日星期二下午</p><p class="ql-block">内容 集体创作诵读丰碑</p><p class="ql-block">参加(按诵读出场序):郭成富、涂小莹、春林、茵子、雨虹、方文、晓青、景武。</p><p class="ql-block">成因 因为是第一次细读“丰碑”文稿,因为是第一次参加高梦老师表演班学习,因为是第一次学习将音画背景视频和诵友们的录音合成。</p><p class="ql-block">结论:随记,待几十年后只能坐在轮椅上摇啊摇的时候就多看文字回忆生活点滴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声筑碑》</p><p class="ql-block">----记我们第一次合诵创作的集体超越</p><p class="ql-block">一、同心共筑有声丰碑</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1日星期二,七位并不太熟悉的朗诵爱好者因高梦老师的课堂结缘,在春林提供的雅致空间里,共同完成了一次声音艺术的攀登。当最后一段录音完美契合的瞬间,我们相视而笑——这或许就是集体创作最动人的勋章,暂且将这份喜悦命名为"成功"。</p> <p class="ql-block">二、超越自我的集体成长</p><p class="ql-block">真正的成功从不是与他人的较量,而是对自我的突破。作为组织者,我全程见证着:方平克服困难提前将“丰碑”文稿进行划分;晓青顾全大局主动让出已然熟读的段落;景武饿着肚子转车奔赴;郭大哥用军人的声线重塑角色灵魂;茵子背着调试几个小时的设备辗转二趟公交;雨虹像陀螺般统筹每个细节;春林将工作室打理得纤尘不染。当七个人的声音最终交织成壮阔的“丰碑”成品时,我们感觉触摸到了艺术创作最珍贵的本质——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完成自我超越。</p> <p class="ql-block">三、看不见的幕后协奏</p><p class="ql-block">在录音结束后的深夜,守着剪辑软件逐帧校准声画,忽然明白所谓组织艺术,不过是让每颗星辰都能在银河中找到坐标。当晨曦穿透窗帘时,合成完毕的《丰碑》不仅凝聚着集体的智慧,更矗立着我们共同跨越的成长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回忆周五(0307)初次阅读观赏“丰碑”文稿和视频之后感触颇深:不畏艰难征服雪山的勇士,不惧生死超越人性的光辉。</p><p class="ql-block">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丰碑》视频观后感:</p><p class="ql-block">生命绝唱</p><p class="ql-block">漫天雪幕中,一列灰色身影正与天地搏斗。雪片像刀刃般锋利,割裂着1935年的寒冬。当镜头拉近,每个红军战士睫毛上凝结的冰晶都在诉说这场长征途中最惨烈的遭遇——翻越云中山。</p><p class="ql-block">这支队伍如同雪原上的蚁群,在没膝的积雪中蠕动。褴褛的单衣早已被冻成冰甲,战士们佝偻的脊梁却倔强地挺立。呼啸的北风卷起雪粒,在枯槁的面庞刻下血痕,青紫的嘴唇颤抖着,呵出的白雾瞬间凝结成冰霜。队伍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被暴风雪吞噬,只留下雪地上蜿蜒的血迹。</p><p class="ql-block">突然,队伍凝固了。在断崖边的雪窝里,军需处长倚着山石化作冰雕,补丁摞补丁的军装里,薄如蝉翼的内衬衣在风中猎猎作响。军长踉跄着扑跪在地,用手抓起的不是积雪,而是混着热泪的冰碴。战士们默默摘下结霜的八角帽,雪山之巅响起无声的呜咽。</p><p class="ql-block">这个定格镜头里,冰封的躯体与鲜红的五角星形成刺目对比。当军需处长把最后件棉衣让给伤员时,他冻僵的手指是否还记得妻子缝衣时的温度?当暴雪灌进领口时,他是否听见村口老树的召唤?这些永远封存在雪原的疑问,最终化作丰碑底座最深刻的铭文。</p><p class="ql-block">在这场与自然的惨烈对峙中,真正的胜利者不是征服雪山的勇士,而是超越生死的人性光辉。那些凝固在时光里的冰雕,用体温融化了长征路上最坚硬的寒冬,让信仰的火种在纯白世界里永不熄灭。</p><p class="ql-block">这是生命的绝唱。</p> <p class="ql-block">遗憾影像之中缺两人</p><p class="ql-block">8人小组只有6人合影,方文远赴老家孝敬父母,春林录音完成后赶到小学接孙子。</p><p class="ql-block">来日方长,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尝试着将音频文件好声音,转变成舞台形象。</p> <p class="ql-block">四、回声与展望</p><p class="ql-block">特别致敬高梦老师,高老师执着于好声音传播的风采和独特的语言艺术的教学引导,如同火种点燃了我们对语言艺术的敬畏。我们8人组的这次合作留下的不只是音频文件,更印证了:"当个体真诚投入集体创作时,艺术便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期待我们继续以声为凿,在时光长河里镌刻更多的精神丰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0312于东湖之滨寒舍</p> <p class="ql-block">《当群主这件小事儿》</p><p class="ql-block">作为"丰碑"诵读小组建群牵头人,我义无反顾的承担起了临时负责人,虽然大家都不太熟,但既然要合作,总得有人张罗不是?</p><p class="ql-block">这不熟悉的诵友,诵稿也刚到手还不熟悉,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做成短视频”,在短时间内又要完成,怎么弄?既然建了群,就要行动起来。</p><p class="ql-block">我的组织工作从拉微信群就已经开始:</p><p class="ql-block">1. 在心里给每个成员建了份"小档案",了解各位老师、诵友学友的特长。</p><p class="ql-block">2. 通过线上线下及群内的交流,让方平这样的文案高手、雨虹、郭哥这样的好声音和茵子这样的视频媒体达人冒出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3.召集线上会议尽力做到集思广益,大家提想法,牵头</span>综合整理、筛选大家的建议,整合之后建议执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提前发通知让全体明确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事实证明:有共同兴趣爱好、能同频共振的诵友在一起合作,就是愉快。</p><p class="ql-block">- 没催过进度,方文熬夜将文本进行,划分整理</p><p class="ql-block">- 没指定谁带设备,茵子主动扛着录音箱转了几趟公交。</p><p class="ql-block">- 说好开心就好,老有所乐,乐有所享,不要有压力。结果,大家都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我们多次录音,反复打磨,三个小时过去了…,终于,“成功”。既交了朋友并又一次得到了心灵的升华。</p><p class="ql-block">高梦老师说:"人的表演潜能还有80%有待开发"的确,看着大家的干劲儿,听着反复推敲后的录音,结论:大家都超越了自我。</p><p class="ql-block">通过此次牵头建群,我突然明白:所谓组织,就是把"你能行"三个字悄悄种在每个人心里,然后等着看奇迹发芽。</p> <p class="ql-block">后记(3月14)</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3月5号星期五上午第一次上课</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5日下课之后12:20,我们建群完成。</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6日星期六晚上8点,群内线上会议。会议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第一。文稿划分(方文)</p><p class="ql-block">第二 确定线下合练时间,下周二(11号)下午</p><p class="ql-block">第三。学习的境界是老有所乐老有所学。</p><p class="ql-block">开心快乐最重要,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7日星期天自由选材分工完成丰碑文稿各自任务。</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8日。星期一。空</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9日星期二在春林联系的工作室排练。</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0日。星期三 我将视频背景音画录音合成。</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1日星期四发群通告:请大家将自己所合成的视频发到群内供大家欣赏学习,将最好的发到大群,接受老师同学的审核检查。</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1日星期四1点。将8人组合合诵的丰碑音画视频发到班级群。</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2日星期五在班级课堂上五人现场展演(郭,涂,春,雨虹,王,茵)接受高梦老师的更多指导,同学们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归纳如下:</p><p class="ql-block">待续</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回望丰碑诵读历程,觉得应该补记点什么!</p><p class="ql-block">3月12日课堂上在班上现场展演丰碑的诵读,接受师生们的检查,高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对每个人诵读文章的瑕疵进行了有选择的点评和指导。</p><p class="ql-block">我读的其中一段是:</p><p class="ql-block">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没有⼈回答他,也没有⼈走开。他红着眼睛,像⼀头发怒的豹⼦,样子十分可怕。</p><p class="ql-block">老师说“豹子”二字,并且说仅供参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学发言归纳:</p><p class="ql-block">第一,大家彼此不熟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排演成这样实属不易。</p><p class="ql-block">第二 现场有4个组长展演,我们这个组的展演无论是从专业的角度还是从成熟的角度都略胜一筹。</p><p class="ql-block">第三 ……七嘴八舌个人看法可忽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于20250312东湖之滨寒舍定稿于3月14。</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忘)</p><p class="ql-block">课堂上拿到高梦老师下发的丰碑文稿,高梦老师建议同学们按照上课所讲的内容用声音和肢体语言演绎丰碑,并做成小视频。</p><p class="ql-block">大家热血沸腾迅速组队。</p><p class="ql-block">我是新人,跟这个班的其他人不熟悉,冷眼旁观稳坐教室一隅,看着同学们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各自组队。</p><p class="ql-block">恰巧我旁边有两位女士,一位是方文、一位是茵子,我们互相望望心有灵犀,三个新学员就自成一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三人组,旁边还有5个人一组,两个小组成员大家互有意向,逐合并为一。</p> <p class="ql-block">编辑<span style="font-size:18px;">撰稿 视频制作 大图</span></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