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校园心理之旅:沙盘游戏中的成长与探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昨日的校园时光里,我踏足了一所拥有四千多名学生的中学,其规模之宏大令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与一位心理老师携手,从上午九点直至下午六点半,共同度过了一整天充实的工作时光。特别是在下午两点至六点之间,我带领四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团体沙盘游戏,每个班级来参加沙盘游戏的人数从六人到九人不等。有时我们使用小型沙盘,有时则切换到大型沙盘,孩子们对这项活动的热情高涨,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活动伊始,第一个班级的学生们异常活跃,他们竞相举手,渴望参与沙盘游戏,举手者竟多达二十余人。经过一番石头剪刀布的角逐,最终六位幸运儿脱颖而出。未曾预料的是,这些孩子仅用两轮便迅速将沙盘空间填满,迫使我们不得不在第三轮后暂停。与此同时,我也察觉到不同班级之间的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现迥异,这种差异引人深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个班级由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他们的数学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个班级在同样优秀的数学成绩背景下,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互动氛围。第一个班级的孩子们欢声笑语,充满活力;而第二、三个班级则显得更为乖巧,严格遵守规则。尽管我多次重申游戏规则,即全程禁止语言、肢体及眼神交流,但第一个班级的孩子们似乎对规则充耳不闻,依旧沉浸在他们欢乐的世界中,全程嘻嘻哈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昨日的工作强度颇高,但作为一位72年出生、现年52岁的教育工作者,我发现自己在陪伴孩子们进行沙盘游戏、与他们交流沟通方面有着难以言喻的热情与天赋。我属于红色助人型人格,这一天下来,我感到无比充实且成就感满满。除了团体沙盘游戏外,我还与四个孩子及两位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访谈,并陪伴一位女生画了房树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日的一整天,我不仅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也深刻体会到了心理教育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这段经历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一段难忘的回忆,激励我继续在心理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