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海洋之蓝</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486758</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爬单耳山,心心念念的是那道历经百年风雨的石墙,也叫:昆嵛山长城……</p> <p class="ql-block">规划路线是:笔架山~单耳山~冷夼穿越,全程大约5小时……</p><p class="ql-block">群通知强调:带三瓶水。</p><p class="ql-block">乍暖还寒的季节需要准备三瓶水?这通常是盛夏季节需要携带的补给量,是不是预示着难度和消耗都很大!</p><p class="ql-block">路线够长,有名山(单耳山)有古迹(古城墙)山路起伏刺激充满挑战!对寻求自虐(《户外!虐并快乐着》森林锅著作)的驴友们,充满诱惑和期待!</p><p class="ql-block">三八妇女节当日坐吕明奚的车🚗竟然忘了问候:节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路遇中途拦停检查证件🪪,自然顺利通过,另一边有人被请下车,在大声“辩解”,想必是遇到了需要说清楚的事……</p><p class="ql-block">为人坦荡荡很重要吧!</p> <p class="ql-block">当日气温1~12°,路旁高大的法桐不久将萌发新芽郁郁葱葱成为风景、田地里星星两两耕种或挖野菜的人、路口有戴着红袖章担负防火管制的人员……</p><p class="ql-block">这些都在车窗外一掠而过……</p><p class="ql-block">如同2014年3月8日这天马航370的失踪时间一样,仿佛发生在昨天的事竟然已经过去11年了!</p> <p class="ql-block">“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许多人不知道李白笔下海客所说的““瀛洲“就是古时候被称为海上仙山的昆嵛山……</p><p class="ql-block">我们驴行的每个周末活动在李白心中的理想化的仙境里……</p> <p class="ql-block">四年以前爬这条线,有个驴友跑掉了两只鞋底,后来把鞋底、脚和鞋帮绑在一起艰难走完全程,负责了一路的笑点,能感觉到她内心的崩溃,想曝光那款鞋的厂家,她拼命保护不让拍照(你看👀照片没有显示带着logo那一面鞋底),可能她享受过内部价吧!</p> <p class="ql-block">昆嵛山北行支脉有一座海拔355米的山峰,远眺形似一只耳朵,人称单耳山。</p> <p class="ql-block">单耳山位于昆嵛山保护区的西北方向,龙泉水库一路向西,经过西柳庄村,向北转至单耳山村,即可向东登山了。</p> <p class="ql-block">单耳山西面山脚下有一个小山村,村以山为名,即单耳山村。</p><p class="ql-block">单耳山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年间的《文登县志》,该村交通便利,紧邻S303省道,这可能是150多年前的考虑捻军必经之地在此修筑石墙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这是单耳山主峰,山顶自然裂成三部分,上面还有一块石头,像献寿的仙桃放在正中。<a href="https://www.meipian.cn/3wzgf7rt"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狮子夼~单耳山~冷夼穿越之行</a></p> <p class="ql-block">没有同之前几次选择狮子夼或单耳山村集合,而且选在了桃园村集合,这里要埋下“伏笔”🖊️</p> <p class="ql-block">五六辆车鱼贯而至,一行二十多人分别拼车出行9点准时到达,遇到新人大风做了简短的人员介绍。前几次参加了另一个户外群活动,是包车🚗,到山脚下时车门一开,大家争先恐后下车,迅速隐入山林,开始即冲刺,包车司机马上把车开到附近的地方,不知道那些人啥时候做好的下车前准备?后来有经验了:提前穿戴好,临时戴眼镜帽子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同样的温度,春风与冬风明显不同。</p><p class="ql-block">冬季的风源自高纬度的西伯利亚寒冷干燥,春季的风向由北向南逐渐转为海洋暖湿气流,天气多变,体感温度完全不同……</p><p class="ql-block">也就是所谓的:风怎么吹面不寒了呢?</p> <p class="ql-block">爬了不长时间就要减衣服啦……</p> <p class="ql-block">开篇拟题时才了解“单耳”和“侧耳”的区别:单耳是缺陷,侧耳则是用了心❤️</p> <p class="ql-block">桔梗果实炸裂💥,暴露出来的种子在等风,等待飞翔,等待落地生根,期待萌发成长……</p> <p class="ql-block">桔梗花,及它的果实</p> <p class="ql-block">笔架山</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二次来的时候明确看到的,这次没有找到这个拍摄的位置,有驴友说:我们当时所处的位置就是笔架山⛰️</p> <p class="ql-block">附近有个村庄叫狮子夼,得名于村后有一座山头上的巨石,形似一头卧狮,俯视并守卫着这个小村庄。</p> <p class="ql-block">我一直认为得名于单耳山石墙旁的这座山石,因为它更像狮子🦁</p><p class="ql-block">对之前的错误介绍,这里进行勘误。</p> <p class="ql-block">说到石墙,不得不提捻军对胶东对烟威地区的祸害。</p><p class="ql-block">捻军第一次进攻胶东半岛是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九月期间。</p><p class="ql-block">登州、莱州二府有将近两百年的时间未经战火,百姓生活安定,物质丰富,捻军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平静。捻军配备骑兵在平地来去如风,但攻坚乏力,因此清廷地方官吏下令各乡社就地修建圩(读wei)子墙,结寨自保。胶东的圩子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分为土墙和石墙两种,大凡平坦地区修建土墙,而山村地区则修建石墙。</p><p class="ql-block">当地百姓依托圩子墙成功躲避了战祸。</p> <p class="ql-block">捻长城又称为昆嵛山长城或昆嵛山长墙。全长一百六十四里,共有大小山口三十六处。</p> <p class="ql-block">单耳山村北面有一个垭口,俗称单耳口,据清光绪《文登县志》记载,翻过单耳口往北,就来到枣园夼,这是一个南北狭长的U形大夼,北出口就是福岘口东坡,满清时期文登通往宁海州的官马大道(官道)在这里与枣园夼北出口形成了丁字交汇。</p> <p class="ql-block">单耳山阳坡山腰大约五六百米的抗捻石墙,向南延伸至笔架山。最高处超过2米,除了几 处坍塌,大部保存完好,用乱石砌成,但仔细观察,这里的石墙垒砌的相对要规整一些,墙缝多用小碎石块填平,让墙体受力均衡,更加结实稳固,可见当年修筑石墙的是一群有心之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单耳山口</p><p class="ql-block">昆嵛山长城封堵了32个山口,单耳山口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你在烟威地区的地名中经常听到:楚岘口子、章皮口子、唐疃口、爬山口等等……</p><p class="ql-block">每道山口就是一道天堑,就是曾经的战略要道……</p> <p class="ql-block">单耳口东南4华里是殿后西口,西北8华里是福岘口。单耳口及单耳山石墙一带,前方有突出的高大险峻的笔架山为屏障,捻军如果没有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带路,绝不会想到从这里突出奇兵,便有可能深入龙泉泊地。为了审慎起见,防备敌人绕到福岘口后方,文登士绅们还是在这里做了规划部署,以备万一。在那些风声鹤唳的日子里,乡勇们为了消除探马渗透,殃及无辜之事时有发生。大有"宁可错杀,勿漏一人"的审慎态度,足见当时形势之严峻……</p><p class="ql-block">据宁海贡生王腾甲记述,石墙外前来避难的乡民,言行举止或者衣着打扮有怪异者,往往被当做奸细杀死在山口之上。</p><p class="ql-block">不知道这些石墙之上有没有沾染过血迹?错杀过怀着希望逃难而来的人?</p> <p class="ql-block">松树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山海哥和森林锅是此次活动的老大哥,体力、能力遥遥领先……</p> <p class="ql-block">捻军起源于“捻子”,最初是安徽、河南一带的游民通过捏纸、点燃油捻纸来表演,以此驱除疾病和灾难,并以此谋生。随着社会的动荡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捻子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反抗清政府统治的武装力量。</p><p class="ql-block">组织结构松散尽管捻军接受了太平天国的册封,但仍然保持相对独立,不完全受太平军的指挥。</p> <p class="ql-block">他们留胡子面部常涂抹红色颜料,行动凶悍,因此被清庭称为“红胡子”。喜欢成群结队行动,每一股土匪都称之为“一捻子”,小的团伙有几人到几十人,大的团伙甚至有一二百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捻子”一词逐渐成为皖、豫地区对土匪的专属称呼,而捻军就是这些“捻子”的后来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捻军始终是低级的农民运动。他们没有严密的组织,没有统一的领导,没有明确的“革命目标”,没有稳定的后方基地,始终处于流动作战之中,是“闲时为匪,忙时为民“的“流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之后很长时期儿童的童年梦魇:对一个哭闹不止的小孩👶🏻,家长说"红胡子来啦!"或"再哭就把你送给红胡子!",孩子立马停止哭闹……</span></p> <p class="ql-block">捻军起义从1853年至1868年,长达十五年,极盛时期总兵力达20万众,在给清政府带来威胁的同时,也给无辜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1861年和1867年捻军两次蹿入胶东致胶东百姓死亡十万多人。《即墨县志》等多地县志都详实记录了伤亡数字。唯《文登县志》无伤亡记载。</p><p class="ql-block">捻军大兵压境,文登却免遭兵燹,“石墙之力也。”县志如此评价这道长城。</p> <p class="ql-block">走近狮首山体</p> <p class="ql-block">壮志我心</p> <p class="ql-block">他说我们爬过山,大概是5年前的犁眼沟之行吧!再次擦肩已过5年……</p> <p class="ql-block">父子档:大风和小风</p> <p class="ql-block">大风和小风</p> <p class="ql-block">夫妻档:文华和平正直诚</p> <p class="ql-block">被拍成了小矮人</p> <p class="ql-block">若注意⚠️哪里都是知识点!</p><p class="ql-block">昆嵛山上的青苔主要是绢藓,你知道吗?</p><p class="ql-block">绢藓是昆嵛山上常见的青苔之一,属于绢藓科绢藓属,它的植物体中等大小,黄绿色至绿色,有时带褐色,主要生长在树干、岩面、土表或岩面薄土上。</p> <p class="ql-block">通常是干燥的好像处于休眠状态,等到雨露滋润后便焕发生机,储蓄水分,加速成长,是懂得珍惜时机,时刻准备着的努力向生的积极状态……</p> <p class="ql-block">绢藓是昆嵛山上常见的青苔之一,属于绢藓科绢藓属,它的植物体中等大小,黄绿色至绿色,有时带褐色,主要生长在树干、岩面、土表或岩面薄土上。</p> <p class="ql-block">第四纪冰川遗迹——冰臼坑🕳️</p><p class="ql-block">岩石上布满青苔也是绢藓。</p> <p class="ql-block">枣园夼</p> <p class="ql-block">胳膊最白的大风在实力展示</p> <p class="ql-block">这个角度看👀也很白吧!</p> <p class="ql-block">不期而遇蹲守在这里“守株待兔”的护林员,我们果然送上门啦😁😁😁</p><p class="ql-block">户外活动风起云涌,里口山的周末上山人来人往像在赶大集,各个户外群都活跃在周围的山顶,两百以上的户外群有好多个,是有群组织管理的,每周三以前向有关单位备案,承担因组织不力或个人行为不当造成的一切不良影响和后果,准予行动!这种诉求更与何人说!</p><p class="ql-block">只能不断在山间上演"猫捉老鼠一样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看看鱼的组织能力</p> <p class="ql-block">看👀有人不服气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不服!鱼就不管啦!</p> <p class="ql-block">跳跃的此起彼伏吧!</p> <p class="ql-block">单耳山长城、远处的狮身人面山体……</p><p class="ql-block">当时忙于修建"长城"的前人们,在肩挑人扛、埋头抢修石墙的时候,大概没有心情发现"工事"以外的事……</p> <p class="ql-block">漫山遍野都是帮忙搜集石块并源源不断送到修筑点的来来回回气喘嘘嘘汗流浃背的人,紧张的氛围连开一句玩笑的心情都不敢有吧!</p> <p class="ql-block">树藤</p> <p class="ql-block">依依</p> <p class="ql-block">笑对人生</p> <p class="ql-block">路标🚦</p> <p class="ql-block">没有踩点的地方有人细心地按上了螺钉,也有的地方再更早之前凿了凹坑🕳️</p> <p class="ql-block">风的力量造就了窟窿石地貌</p> <p class="ql-block">爬山的圈子为主要内容的美篇,以突出山川景色为主,人员为点睛之笔,所以没有使用大头照……</p> <p class="ql-block">平正直诚——我一直以为是“平正真诚”,直到在另一个媒体看清楚,才回来勘误。</p> <p class="ql-block">夫妻档</p> <p class="ql-block">很羡慕这样的夫妻档,有共同的爱好,共同参与,你拍风景我拍你……</p> <p class="ql-block">偶尔还可以撒撒狗粮:老公,累不累啊?</p> <p class="ql-block">躺倒的小风</p> <p class="ql-block">外甥和姨</p> <p class="ql-block">姨和外甥</p> <p class="ql-block">沉香</p> <p class="ql-block">丽丽</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挑战大山的11岁小伙子:努力攀登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窟窿石</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和人类共同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山海间掌镜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小风孝敬大风</p> <p class="ql-block">丽丽</p> <p class="ql-block">树藤</p> <p class="ql-block">在桃园村停车🅿️,自左侧上山,被驱赶后从右侧下来,我们停车点跟防火检查停车点是上、下两条路的“一墙之隔”,可能他们8点上山巡视了,我们9点开始登山,山中“汇合”一块下山,那个单耳山石墙坐地上的护林员,还一路护送,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这是威海旅行推荐官“地理威海”的作品,文章成篇时他发过来供我使用的,文字辅助视频发挥听觉和视觉感受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因为此行只进行了不足1/2,没有更丰富的内容,本篇重点写了单耳山上这道150多年的长城!</p><p class="ql-block">历经15年捻军之患,胶东人民不堪其扰,死亡10万之众,唯《文登县志》无伤亡记载。捻军大兵压境,文登却免遭兵燹,“石墙之力也。”</p><p class="ql-block">这是通过县志载入史册给予这道长城最大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岁月蹉跎,白驹过隙,一切的现在都是不久的过去,历史有声当震耳欲聋,物质不灭,那些存在过的或许正在风中传颂,该肯定的或该否定的都任岁月评说吧!</p><p class="ql-block">仔细回顾一路攀爬,除了山体风化的沙粒,很少见到碎石块,是不是150多年前的清朝百姓不断从周围搜集后用来筑了那道抵御捻军的石墙了?</p><p class="ql-block">爬山意犹未尽,单耳山在那道石墙被作为省级文物保护了,会一直在,期待下一次……</p><p class="ql-block"> 补记2025.3.8之驴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