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名刹-无锡南禅寺

李朗诗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又名南禅禅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老城区的古运河旁,清名桥北面,南禅寺始建于南朝梁太清元年(547年),原名是护国寺,有“江南最胜从林”之称誉,唐咸亨中改称“灵山”,宋天圣年间重修,赐名为“福圣禅院”。崇宁三年(1104年),宋徽宗赵信赐塔名“妙光”,意为菩萨发出的清净庄严之光。</p> <p class="ql-block">无锡南禅寺,就如同今天的上海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苏州的观前街一样,虽说南禅寺的名胜远不如后面三者大,但南禅寺却是一处最古老、最有历史故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在江南地区的所有名刹中,几乎都无法跟其相提并论,因而护国寺也被称之为“江南最胜丛林”。南禅寺也是高僧辈出,法幢高树,信众云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旧时有个说法“梁溪丰大刹,首惠山,次南禅”,无锡古称“梁溪”,据说从前整个无锡有十座著名的古刹,排名第一的是位于无锡西门外、惠山脚下的惠山寺,南禅寺当初的排名列第二,其余的寺院,现今基本不知去向。</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的传说:明嘉靖年间,南禅寺有一个胖大和尚,自称身怀奇术,附近有位曹瀛寓的人与胖大和尚交往密切,经常资助胖大和总。一天胖大和肖要出远闫,和曹瀛寓分别时说“今后二十七年中,你将遭遇三次劫难,我将为你设坛祭祷消灾,报答你对我的深厚友谊”。过后,曹瀛寓果然多次遭劫,都逢凶化声。从此以后,胖大和尚的故事也一直广为流传。</p> <p class="ql-block">罗汉井-传说济公和尚曾慕名来到无锡,他游遍了锡城山水后,来到了南禅寺,并在寺院外一口水井中取水,将水和肉放在砂缸里,投入炽热的香炉中,一夜过去,肉香四溢。于是,周边纷纷效仿济公的烧法来烧制肉,十分美味可口,无锡肉庄也大大兴旺起来,传说正是取了井中水才得到美味。</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除因高僧辈出、法幢高树而享受盛名之外,在“梁溪十刹”中,它还是唯一一座有寺有佛有塔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杜牧写的江南春里面的一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禅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的栉风沐雨,南朝四百八十寺大多都已湮没在历史的江流里,人们能追溯的,也许只有江南的烟雨,而无锡这座南禅寺,却遗世独立了千年依旧香烟袅绕、繁华依旧,成为杜牧诗句最好的注释。</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坐北面南,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寺院南北长60米、东两宽51米多,寺内现分东、西两院,有殿宇6座。</p> <p class="ql-block">寺庙大门在最南端,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般若堂等几座建筑;东侧的妙光塔高7层,高43.3米,在一片粉墙黑瓦的建筑中尤为显眼,是这一带的地标,可眺望无锡风景。</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的建筑结构,具有我国唐代建筑的显著特点。主殿内,梁驾由立柱支撑,柱上安有雄健的斗拱承托屋檐。看上去许多曲折形斗拱层层迭驾,层层伸出,出檐深远高大,气势磅礴。大殿内,没有立柱,梁架结构简练,举折平缓,是明显的唐代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除主体建筑大佛殿三间是唐代原物外,山门内的四合院中,东、西配殿,即建于明代的龙王庙和建于清代的观音殿、菩萨殿。东跨院全为僧房,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始建于唐代,外观秀丽,形体俊美、古朴,进深三间,面阔也是三间。殿内有17尊唐塑佛像,全部塑像躯体丰满,夸张适度,面目丰润,神态自若,服饰简洁,衣纹流畅,简练而准确,色调也甚为明快。</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殿身辉煌,香火鼎盛;五戒堂,法相庄严,净化人心;放生池,池水碧绿,慈悲流转。大雄宝殿,如来伟岸,仪态安详,慈眉慧目,微具笑颜,口欲启齿而又止,状若演法且未尽。</p> <p class="ql-block">妙光塔位于无锡市南门外运河东岸,是南禅寺内一风景线,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984—987),由邑人未承福捐资募建。</p> <p class="ql-block">妙光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分为塔基、塔身和塔顶三个组员部分。塔基台座直径13.5米,塔身八面七级高16米,逐层收分,塔顶6米,共高43.3米。</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南禅寺香火鼎盛,镇守一方风水,护佑四乡民生,南门头上禅音不去,古运河边万商云集,不愧是“江南最胜丛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