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 致谢</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人们、亲爱的朋友们、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早上好!</p><p class="ql-block">谢谢你们在春寒料峭的大清早从各地赶来跟我们的母亲夏杏珍女士告别、送她最后的一程。</p><p class="ql-block">谢谢中国当代研究所的领导、老师们整理了我母亲的生平,使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认识自己的妈妈。</p><p class="ql-block">谢谢各位的挽联、花圈、花篮、短视频、电话和微信里宽慰的话语!</p><p class="ql-block">你们做的这一切抚慰了我们悲痛的心情。深深的感谢大家!有你们真好!</p><p class="ql-block"> 2 我妈妈在教学和科研上都是可与我爸爸比肩的</p><p class="ql-block">做教育:</p><p class="ql-block">我妈的教学特点是炽热,一上讲台就全情投入。全心全意用心展示语言的魅力和文学的力量,带领同学与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p><p class="ql-block">我爸对学生很严,偏心明显。有学生会见着他就溜边走。我妈对学生宽厚,比较民主,所有学生都是她可爱的学生。</p><p class="ql-block">我在前一阵子看到一位网友说他是因为听了中央广播电台阅读和欣赏节目里夏青先生朗读我母亲品介《岳阳楼记》而爱上中国古典文学,并受益一生的。可见我妈妈的教育事业硕果累累,桃李遍天下不是虚言。</p><p class="ql-block">做研究:</p><p class="ql-block">她到五十五、六岁才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不得不放弃她挚爱的教育事业,转行到史学领域做研究工作的。这对她真是个很大的挑战:她不喜欢历史也不善长搞研究。但工作需要,她又是工作上不甘人后的。</p><p class="ql-block">做研究天天都要写,她就花大力气熟练掌握了五笔字型输入法,这样就能提高写作、做笔记的效率。她沉心学习,终于在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积累后找到文化史这个合适自己的研究方向,而且越做越好,最终成了该领域备受瞩目和尊敬的学者。</p><p class="ql-block"> 3 爸妈相互成就,相知相伴,灵魂相契</p><p class="ql-block">他们两是彼此最忠实的生活和事业的伙伴。</p><p class="ql-block">他们的人生,并非谁依附于谁,而是彼此扶持,共同成长。他们相知相伴,风雨同行,一同书写属于他们的时代篇章。</p><p class="ql-block">就像舒婷《致橡树》里的橡树和木棉:</p><p class="ql-block">根,紧握在地下,</p><p class="ql-block">叶,相触在云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你有你的铜枝铁干,</p><p class="ql-block">我有我红硕的花朵,</p><p class="ql-block">他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他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他们相知相伴,相互成就。</p><p class="ql-block"> 4 母亲尊重每个人,是个宽容民主的人。我们从小就可以和父母平等地相处、交谈。她们的教案、文章,我们也有表达看法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的意见还会被父母采纳。</p><p class="ql-block"> 5 心善人美,重情重义</p><p class="ql-block">为作夏家的长姐,她对弟弟妹妹们特别照顾。</p><p class="ql-block">作为程家的幼媳,她对婆家的伯子、嫂子、大姑、小姑都十分尊敬,对婆母十分照顾。夫家的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都和她很亲近。</p><p class="ql-block">她是家族里最有亲和力,最让人信任,能托付大事的人。</p><p class="ql-block">我奶奶年纪大了以后指定要跟我妈住。奶奶喜欢吃蚕豆、茨菇,我妈总是在这些菜蔬新上市时第一时间买来给老人家吃。</p><p class="ql-block">她对待学生,更是毫无保留地付出。学生们闹矛盾啦、谈恋爱啦、生病啦、想家啦、犯错啦、…都会来找我妈诉说。她是学生们的朋友、导师。</p><p class="ql-block">对家里的保姆也一样。记得我奶奶的保姆洪迎春,是我爸路遇“捡”回来的。住我家帮忙照顾奶奶。她不太识字,但很聪明勤快。我妈看她肯吃苦愿意学习,就一点一点教她识字、算术。我妈总想着帮年轻女子们学点文化、长点见识、有点实在的本领,以后的路可以宽一点。</p><p class="ql-block">我妈用自己的善良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6 善良终得厚爱,安然归于天国</p><p class="ql-block">我妈的善良和美德,也换得了老天的垂爱。</p><p class="ql-block">在过去的几年里,常州的亲人们时刻关心我妈妈的身体、生活。每周都去看我妈。就在去世前三天,上个星期二,弟弟妹妹们还都去看了她,和她高谈阔论。她像以前一样有活力,说话思路清晰,逻辑分明。</p><p class="ql-block">春节前保姆王建英的女儿顺利成婚,我妈妈也替她高兴还出了份子钱。</p><p class="ql-block">春节,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妇、重孙来常州看她,为她祝寿。她享受了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年初五小王带着她常州乡下“走了亲戚”,欣赏了江南的新农村。</p><p class="ql-block">元宵节吃了团子</p><p class="ql-block">2月21号儿子来看望并与女儿通话。清晰地叫出女儿的名字,这是一年多以来第一次一口就叫出女儿的名字。</p><p class="ql-block">农历二月初一,2月28号,出游红梅公园跟弟弟弟媳外甥女红梅花丛中拍了照。福记饭店吃了刀鱼馄饨、奥灶面度过了自己的89岁生日,也是中国传统上的九十大寿。</p><p class="ql-block">三月七日,似乎是她想起了和我爸爸的百年之约,在三月八日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到来之际,我妈妈翩然驾鹤西去了。</p><p class="ql-block">这似乎都是有安排的,一切都恰到好处,一切都安然圆满。她平静地走向天国,去与我爸爸重逢,继续他们的相守。</p><p class="ql-block">谢谢你,妈妈!愿您的福德泽被后人。安息吧,母亲!</p><p class="ql-block">清波</p><p class="ql-block">2025.3.11</p> <p class="ql-block">照片为爸妈在涟水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附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讣 告</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母亲夏杏珍女士,于2025年3月7日凌晨三时安详辞世,享年89岁。</p><p class="ql-block">她生于1936年农历二月初一,成长于战乱与贫困之中,却凭借卓越的才华和不屈的意志,在艰难岁月里坚持求学,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她曾在苏北最艰苦的地区执教,以师者仁心培养桃李无数,深受学生敬爱。改革开放后,她迎来事业的转折,从中等师范讲坛步入高等学府,直至投身学术研究,成为共和国文化史领域的专家。她的求索之路横跨文学与历史,数十载耕耘不辍,直至79岁高龄才正式退休。</p><p class="ql-block">她历经磨难而不改初心,面对困境总能以顽强的意志挺过重重难关。无论是年轻时在贫瘠的土地上执教,还是中年时于社会动荡中坚守信仰,抑或晚年毅然转行再出发,她的每一步都映照着一代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她不仅是学者、教育者,更是一位慈爱宽厚的母亲,一生辛勤付出,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她与父亲相伴六十余载,携手走过风雨,见证时代变迁,亦见证家庭的成长与幸福。她的聪颖、美丽、学识、坚韧与仁爱,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之中。</p><p class="ql-block">母亲的遗体目前停放在常州紫藤园。定于2025年3月11日火化并举行追思仪式,敬请亲友届时前来,与我们共同缅怀她勤勉坚韧的一生。</p><p class="ql-block">家人泣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