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布艺三人

吹笛

<p class="ql-block">🌼隔空布艺</p><p class="ql-block">——乘车经过Jouy en Josas ,听见喇叭报站介绍有个布艺博物馆。上周六趁着三月难得晴好天气,下车步入这座拿破仑时代城堡改成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我有个同学退休前后爱上了布艺,世界各地都很潮流,据说美国为最。她专此在美国一住大半年,案板上窸窸窣窣缝制的津津有味。她说她看到最美的朋友布艺,是一件几百块布缝制的大床被套~[强]</p><p class="ql-block">——说你呢,悠闲的爱艺好手。手边的作品拿上来分享一下,这是个法国的网友~</p><p class="ql-block">——我喜欢做布球,大小跟网球差不多,最多片数182片。</p><p class="ql-block">——[咖啡]这个好看(图19)</p> <p class="ql-block">在巴黎郊外,我家门前有条河,唤作“碧野”Bièvre的一条不宽的小河。这一带水草丰美,树木苍翠,花鸟鱼虫多彩多姿。沿河有上十个与我们镇规模相当的小镇。RER V,一条跑在郊外原野上的地铁快线将这些小镇如珍珠般悉数串起,一直通到凡尔赛。</p><p class="ql-block">某次乘车经过Jouy en Josas ,听见喇叭报站名时还介绍说此处有个布艺博物馆。于是上周六,趁着三月初难得的晴好天气,我便下车款款步入这座由拿破仑时代的美丽城堡改成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布匹印染术源自古印度,早在希腊罗马时代,欧洲人就对来自东方的精美印花布十分倾慕。尽管海上运输早在十七世纪之前就已成规模了,但所载商品中却并没有布匹。倒是远洋船员们会捎些花布回来送给爱侣和家人。</p> <p class="ql-block">真正风靡欧洲的印染花布是通过沙漠驼队marchands caravaniers 从遥远的孟加拉湾,经波斯,过巴格达,一步步抵达欧洲的。欧洲人总是习惯用产地来为这些充满异国情调的商品命名,正如用china 称瓷器一样,他们把印花棉布叫做indienne。</p> <p class="ql-block">滚筒印染。这些滚筒有木制,有铜制。而用酸蝕技术在铜片上刻出花纹就叫mordançage ,这是印度人掌握的秘诀。</p> <p class="ql-block">说来不可思议,印花布这种广受欢迎的产品在法国也曾被严禁。记得小时候读过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书中展示的土布、洋布之争代表着新旧工业技术的较量,而发生在十七世纪法兰西的这场毛呢、丝绸与印花布之争显然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因素。</p> <p class="ql-block">这件事说来话长。</p><p class="ql-block">1559年,开创了法国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君主弗朗索瓦一世辞世,他的三个儿子相继继承王位。而十六世纪整个后半叶正是天主教与基督教新教Protestant 激烈抗争的五十年。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以德国的马丁路德为代表,在法国这个人物是加尔文Calvin。法国的宗教改革始于1620年,随着新教教徒的逐渐增加(至六十年代已增至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对抗也逐渐升级,直到发生宗教战争。而老国王的三个儿子相继执政的三十年正是内战的三十年。大规模的血腥屠杀使数千人丧命。</p><p class="ql-block">亨利三世决定以妥协的姿态结束内战,于1576年颁布了Beaulieu 敕令,有限度地承认了新教的信仰合法性以及政治地位。</p><p class="ql-block">此举遭遇的反弹之大令人瞠目,巴黎索邦大学神学院甚至宣布民众解除对国王的忠诚誓约,几个月后亨利三世就被宗教狂热分子刺杀。继任的亨利四世本人就是新教徒。迫于压力,他只能重新皈依天主教。这位英明睿智又虚怀若谷的国王决心结束宗教战争,于1598年颁布“南特敕令”l’Edit de Nantes,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文献。尽管不久之后亨利四世也死于天主教极端分子的刺杀,但他终于将国家从内战阴霾中带出,重新走上正轨。</p><p class="ql-block">经过了数代君王交替之后,1661年风华正茂的路易十四执掌政权,这位被誉为太阳王的君主雄才大略又野心勃勃,他的目标之一就是从封建领主们手中夺回权力,实现乾纲独断、一统江山的霸业。为此,作为天主教信徒的国王绝对不能容忍意识形态方面有不同声音,他于1685年亲手废除révocation 由祖上用鲜血谱就的《南特敕令》,开始了对新教徒毫不留情的追杀。</p><p class="ql-block">而这里我们所关注的印花布之争不过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罢了。由于历史的因缘际会,当时在法国掌握印染技术的工人刚好基本全是德国后裔,也是清一色的新教徒。大规模的人员驱逐及设备捣毁使得法国的印染业立即陷入停顿甚至几乎灭绝。</p> <p class="ql-block">这件事说来话长。</p><p class="ql-block">然而,尽管1686年十月起,国王连发两道敕令及八十余条政令法规禁止印花棉布的生产和买卖,但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仍然不肯割爱这项审美追求。他们把卧室和客厅全都用印花布装饰点缀parer起来,从衣服到墙纸,从床幔到家具,看上去根本是沉浸在印花布的世界。为此,从英、德和瑞士走私contrebande 来的禁运品连绵不绝。果然,无论罚款还是判刑甚至牢狱监禁,仍然无法阻挡对美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1725年执政的路易十五在意识形态方面实行宽松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启蒙运动 des Lumières 正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启蒙思潮呼唤自由经济和贸易,花布禁令很快结束。</p><p class="ql-block">出生在德国的Christophe -Philippe Oberkampf是印染工人的后代,他来到法国,立即被巴黎西郊的环境所吸引,碧野河提供了棉布印染所需的水利资源,花鸟鱼虫给绘画艺术家们带来极大灵感,而“自然事物”choses naturelles ”正是启蒙哲学所倡导的理念之一。Oberkampf 在JOUY-EN-JOSAS 建起厂房和工业区,很快他的企业在资本和工人数量上均达到规模,成为继Anzin煤矿、</p><p class="ql-block">Saint-Gobain镜业之后的法国第三大企业,并由此形成印花棉布的Jouy 流派。</p> <p class="ql-block">值得称道的是这位企业家不忘初心,坚持回馈社会 jouait un rôle de patriarche et bienfaiteur ,早在法律规定之前就为企业工人建立了救助基金 création une caisse de secours permanent。</p><p class="ql-block">后来,富人在当地建起了一座宫殿château de l’Eglantine,作为达官显贵们的会所。再后来,这个建筑被当地政府收归地方,并将它改建成布艺博物馆,纪念这个小镇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后来,德国来的穷小子晋爵,于1806年接受由拿破仑一世亲授的军团勋章la Légion d’honneur,完成了从草根到贵族的逆袭。</p> <p class="ql-block">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Jouy 布艺一直在世界范围内给艺术家们以不竭的灵感。展厅一楼目前正展出的是美国艺术家Tim Hailand的作品。</p><p class="ql-block">这位八零后摄影师兼画家曾经最得意的作品是与顶级装潢设计师Peter Marino 合作,将一幅装饰照片直接印在具有中国风的画布上,以此作为法国迪奥品牌在东京的巨幅海报。</p> <p class="ql-block">Hailand 在巴黎附近的Giverny ,也就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故居那里有个工作室。某日,他看着居室内Jouy 派风格的墙纸,忽然灵至心头,于是创作了一系列人物肖像与自然风景的融合作品,他称这种波普艺术风格的作品为传统与现代、内心与外在、真实与虚构对话和碰撞而产生的语言。</p> <p class="ql-block">Hailand拍摄的对象有舞蹈家、演员、画家等。这些作品的确给人以相当的美感和遐想空间。</p> <p class="ql-block">Hailand 的自拍照,他想象着把自己放进莫奈的宝贝睡莲池塘中[呲牙][憨笑]</p> <p class="ql-block">在国内,我有个同学退休前后爱上了布艺,世界各地布艺都很潮流,据说美国为最,她在美国一住大半年,案板上窸窸窣窣缝制的津津有味。她说她看到最美的朋友布艺,是一件几百块布缝制的被套~[强]</p><p class="ql-block">这以下是她缝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手边的作品拿上来、这里分享一下,上边是个法国的网友的分享~</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做布球,大小跟网球差不多。图中数字是片料数,最多片数是182片。</p> <p class="ql-block">这个生动!</p> <p class="ql-block">这个好看。</p> <p class="ql-block">(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