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东的美篇

吴晓东

<p class="ql-block">阳光洒在几位老人身上,他们站在户外合影留念,笑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这场景仿佛将时光拉回到过去,那些曾经在同文顶度过的日子,如今化作一张张珍贵的照片,记录着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一群人聚集在建筑旁,或交谈或参观,背景中的监控摄像头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全。这里曾是厦门七中的老校区,如今虽已变为厦门社科联办公地,但师生们仍在这里重走当年的路,回忆往昔的点滴。</p> <p class="ql-block">狭窄的小巷延伸至远方,斑驳的墙壁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行人穿梭其间,自行车静止一旁,绿布悬挂在空中,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这样的小巷,正是同文顶社区的缩影,纵横交错的巷子让人如入迷宫,却也承载着无数人的童年记忆。</p> <p class="ql-block">一座老式建筑矗立于画面中央,雕花门廊与窗户设计精美,晾衣绳上挂着衣物,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这样的建筑,或许就是当年学生们熟悉的家园,而如今,它们即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只留下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一堵老旧的砖墙,墙上生长着绿色植物,晾衣绳静静地挂在墙上。这堵墙,或许见证了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也见证了同文顶社区的兴衰变迁。</p> <p class="ql-block">小巷子里停满了电动车或摩托车,两旁店铺招牌林立,其中一家写着“我家面条”,另外两家分别写有不同的特色面食广告牌。小巷里还有几个人影走过,似乎是在购物或是散步。这样的场景,正是同文顶社区日常生活的写照,热闹而充满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一处传统的祭祀场所,供桌上摆放着各种祭品,旁边有一块刻有“同文路”石碑。这里,或许就是当年师生们常常经过的地方,如今,它依然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诉说着历史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绿色大门紧闭着,门前攀爬植物繁茂盛开,红色旗帜点缀其中。石阶上的木制梯子及石头地面,旁边摆放着一个白色物品覆盖的大包。这样的场景,仿佛将人带回到那个朴实无华的年代,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两张并排的照片展示了不同的建筑外观。左边照片中的建筑物外墙部分被涂成白色,窗户旁边贴着一些彩色图案装饰纸;右边照片显示的是另一栋黄色墙面的房子,上面装有空调室外机和其他设备,墙壁上也有类似彩绘的设计元素。这样的建筑,或许就是当年学生们熟悉的家园,如今,它们即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只留下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山川异域,寒尽春归,敬光阴深阔,谢灯火温暖。今天,在初中学期班主任郭老师带领下,师生一起沿着小时候读书的路重走同文顶,共同回忆初中时代生活情景。鹭江道和平码头对面的同文顶旧居,目前已进入拆迁程序。这里文革时有一所厦门七中,是我76年从大兴安岭回厦首个工作单位,虽只有短短五年,但也畄恋那时相处的师生感情之朴实和真挚!今天厦门大显春天的温暖,我约了几位1976年入学的学生,共同重走这繁杂的小社区。共同回忆他们在这里度过的二年初中生活。我们还观看几处正准备被拆迁的家庭,年青人大多已搬出,但这里是他们儿時学习和生活的乐园!虽然当時大多数生活艰辛,但也快乐着!无忧无虑着!同文顶上仍充满纵横交错密密麻麻的狭窄小巷,几十条巷子互相犬牙交错,让人如入八卦阵,经常会误入死胡同中。当然社区中也有几幢“豪宅”和历史文物建筑会被保护起來,据说有七处文物,二处历史建筑。同文顶的繁华早于中山路和大同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可谓最具厦门历史韵味!但願通过改造能成功,再让厦门多一处美丽社区屹立在鹭江岸边!並与对岸的鼓浪屿相互辉映,相得益彰!(说明:第一图是师生共在七中老校区校门前合影,现已为厦门社科联办公地,故未能进入)(圖四是一个四口井,学生家门口,以前我没听说过,今天只见到二口,学生解释是可能另二个已毁。以前大多数家中都有口井的)</p> <p class="ql-block">2025.03.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