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天就这么绿油油的赶来了,那河边的杨柳婆娑着细长的辫子,在咕咚咕咚的水流上招摇,“二月春风似剪刀”,又说脚步像小姑娘,轻轻松松的,如果我会吟诗,估计一行行水一样的文字,要喷薄于胸,我喜欢诗的任性,又有美女子的性情,直白恣意,信手拈来,打油或押韵,倒亦无妨!</p><p class="ql-block">下午到了书店,小城旧时新华书店人流如织,现在因为手机阅读的便捷,纸质书少有人耐着性子翻看,原先三层的门面,因为不景气,一楼已经出租给“周末时光”连锁超市,几个收银员正在悠闲说着话,指点了东南角一个小门,于是乘电梯上了三楼,还好,这一层保留着公办书店的风骨,只不过冠以“凤凰出版传媒”的名号。</p> <p class="ql-block">人照例很少,走了一圈,仅有三五售货员,在各个工位或看书,或者静坐,偶尔有人急匆匆地上来,为自家小孩买中小学教辅教材,买完绝不逗留。特地来这儿阅读的,怕是少得可怜,人家要做生意的,新书翻旧少了买相,所以有一定知名度的好看的书都塑皮密封,想看也只能正反封面封底,那有什么看头。这里的文学书籍也有一些,一线名家的如余华、莫言、李娟、麦家、叶弥等,都有一些,明显是什么书畅销,则多进货,毕竟书店也要吃饭度日。我选了一本扬州网红作家汤成难的《月光宝盒》,看了两个多小时,津津有味。又打算买几本好书回去慢慢读,选了《宝水》、《文城》,售价不菲,近80元一本。若是这样下去,也是一笔不低的开销。偏偏都是些长篇大块头小说,我自己定位写千字散文为主,也不必贪多求洋,最后还是购了一本李娟的《我的阿尔泰》,汪曾祺先生说过,小说写作要贴着人写,同样读书买书也要贴着散文类,靠船下篙,讲究个性价比。</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读了安徽作家胡竹峰于上观app上一篇美文《四季人生 文章之意在自然》,提及写文章“乘兴一念,文章即兴,故下笔多短制”,又说好似“匕首寸铁,刺人尤透,取其透而已”,“非以小而为尚,以短为尚,大块铸人,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精妙!说白了,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其诸多文章、语言皆是短悍而深刻,如竹筒刻字,惜字如金。作品偏又充盈古意,既流行有流量,更有力量气势,是为榜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