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天上村前 2025.3.11

马秉杰

<p class="ql-block">天上前村,实际上名为天上村前,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的古老村落。</p><p class="ql-block">一、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悠久历史‌:天上村前拥有约600年的历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的宋学创始人胡瑗。胡氏家族在公元十五世纪初从无锡胡家渡迁居至此,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村前胡氏文化。</p><p class="ql-block">‌教育摇篮‌:这里被誉为“中国近现代乡村教育的摇篮”,甚至有“中国近代科教第一村”的美誉。村内保存有百年钟楼、百年积谷仓、胡氏蒙学堂等21处文保单位,是体验古代教育文化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二、景点特色</p><p class="ql-block">‌建筑风貌‌:天上村前的乡村建筑极具特色,被誉为“乡村建筑露天博物馆”。这里的建筑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风貌,还融入了历史的痕迹,非常适合拍照打卡。</p><p class="ql-block">‌文化氛围‌:漫步在村中,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这里走出了许多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和学者,是体验古代文人墨客生活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三、旅游体验</p><p class="ql-block">‌拍照打卡‌:如果你喜欢安静、人少的地方,那么天上村前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里不仅风景如画,而且特别适合拍照打卡。</p><p class="ql-block">‌美食体验‌:在村中,你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比如台湾小吃店的美食,鲜美的小馄饨、奥灶面、杨州风味的共和春茶楼等等,都是不可错过的美味。</p><p class="ql-block">四、交通与停车</p><p class="ql-block">‌交通便利‌:天上村前交通便利,无论是自驾或者乘坐公交602可直达。</p><p class="ql-block">‌停车方便‌:</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天上村前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的古老村落,无论是喜欢历史文化还是自然风光的朋友,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p><p class="ql-block">我將手机随拍照片(还借用了些)编辑留念。</p> <p class="ql-block">天上村前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遇见非遗</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救熄会</p> <p class="ql-block">积谷仓</p> <p class="ql-block">私立胡氏初级中学</p> <p class="ql-block">街头小憩</p> <p class="ql-block">近代华夏最早的村级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把美景留下</p> <p class="ql-block">天官赐福</p> <p class="ql-block">深宅</p> <p class="ql-block">阴沟铜盖</p> <p class="ql-block">2025年中央台春节联欢晚会,无锡分会场节目,其中有一小段在该戏台录制</p> <p class="ql-block">戏台</p> <p class="ql-block">胡文昭公祠村前分祠</p><p class="ql-block">胡文昭公祠(总祠)由村前恺公后裔二十二世胡世昌将惠山愚公谷六亩山园田捐出,与王宾、琛、永提于康熙十年(1671)建立惠山胡文昭公祠,后又于村前建分祠。历经沧桑,光绪十五年(1889)由村前胡和梅子壹修、雨人重建于村前。祠堂主祀始祖、北宋理学先驱文昭公瑷,配祀迁锡始祖三世达庵公、始迁北宅村前十五世恺公。村前分祠于二0二二年在原址扩建,二0二三年初春崇光开祠。启迪后人,重文崇教,弘扬文化。</p> <p class="ql-block">胡瑗金句释義</p><p class="ql-block">【分齋而治】</p><p class="ql-block">"分齋而治"又名"蘇湖教育法" 是北宋思想家 教育家胡暖在蘇州、湖州兩地教學時創立的一種新的教育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在學校分設經義齋和治事齋。經義是以儒家主義培養較高素質的統治人才為目標,治事齋分設治兵、治民、水利、算数等學科,以培养某一方面有專長的技術管理人才。在中國教育制發展史上,分齋教育第一次開了主修和輔修制度的先河,使其他學科也取得了與儒家經學的同等地位,在當時社會引起了强烈的反響。</p><p class="ql-block">【明體達用】</p><p class="ql-block">"明體達用"指的是儒家的常用名教,是萬世不變的"體",儒家的詩書典籍是垂法後世的"文"。將"文"和"體"在實踐中應用,就可以皇恩浩蕩,澤被天下百姓,達到治國安民的目的。從現代意義來講,"體"指中華民族的精神、傳統美德、價值觀念,亦指立身之本,明體即明德立志,學會做人。"用"即指實踐。"達用"即學以致用,學會做事做學問,報效祖國,服務人民。</p> <p class="ql-block">杨州风味共和春茶楼</p> <p class="ql-block">离开前到台湾风味店,品尝了小吃,牛肉面与红烧卤肉饭,味道还不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