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文尼亚篇 卢布尔雅那老城游

David Wei

卢布尔雅那是斯洛文尼亚首都,它是欧盟最年轻的首都。古称“艾摩那”,公元12世纪改为现名。<div><div>历史上斯洛文尼亚这块土地是战略要道,历经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普鲁斯帝国及南斯拉夫时期的统治。因此这里留下了各种文化的痕迹,是游客非常喜爱的理由。<br></div></div><div><br></div><div>老城主要游览点是三座桥二个广场及二个教堂更有那俯瞰全城的最高点--卢比安纳城堡。由于时间的仓促,我们将明天安排游览卢比安纳城堡。</div><div><br></div><div>开始老城的快乐游行吧!<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br></div></div> 龙桥,其实就是在桥梁的四个柱子上立着四只威武的青铜翼龙,传言这是卢布尔雅那的守护神。桥栏上刻有1848及1888年字样,确定了该桥最早建成和重修的年份。<div>现在这座桥是1900 年至 1901 年动工兴建,是卢布尔雅那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也是当时欧洲同类桥梁中最大的一座。<br><br>游船行驶在卢布尔雅那河上。</div> 桥上的灯座也是由四条小龙簇拥着。 龙在中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是神异灵物,象征祥瑞,但在西方人眼中,龙是恶魔、邪恶的代名词。在这里倒成了辟邪之物。 两端桥头各有两座长着翅膀的翼龙的青铜塑象,怒目圆瞪张牙舞爪,威风十足。<div>它现在成为卢布尔雅那的著名标志也是卢布尔雅那的守护神!</div> 离开龙桥不远处还有一座桥-屠夫桥。<div>屠夫雕像位于桥梁中间。<br><div>背景尖塔是圣尼古拉斯教堂的双钟楼,桥梁的护栏上挂着无数爱心锁。</div></div> 各色爱心锁密密麻麻。<div><br></div><div>其实,屠夫桥周边以前是中央市场的前身,或许这儿正是肉摊所在地。因为有这个独特的名字让这个名字成为一种文化符号。</div><div><br><div><br></div><div><br></div></div> 这是屠夫幅浮雕像吗?<div>虽然爱情锁的出现并非直接源于屠夫桥名字的传说,屠夫桥因名字传说和爱情锁现象,成为当地独特的爱情象征地。在当地文化中,情侣们到屠夫桥挂锁成为一种表达爱情的浪漫仪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感受这份浪漫,对当地的爱情文化和旅游文化都产生了积极影响。<br></div> 这是卢布尔雅那老城游览的第三座桥-三重桥。<div>背景是著名的圣方济会报喜教堂,还有普列舍仁雕像。</div><div>桥下是卢布尔雅那河,由城市西南流向到东北。</div> 三重桥名字源自平行的三座桥梁组成。<div>三重桥最早建于公元 13 世纪,原是一座横跨河面的石桥,19 世纪时修复成白色。1929 年至 1932 年间,斯洛文尼亚著名建筑师约热・普列赤涅克在原有石桥基础上,于两侧各增设一座副桥,以缓解交通压力,形成了如今三座桥并列的独特景观。</div> 主副桥间隔画面。 另一副桥面看主桥面。 快乐的游客走在主桥上。 难得见到亚裔游客,这对佳人应该是华人。 主桥上可以清楚看见卢比安纳城堡。 老城的游客也不少呢。<div>主桥道路尽头就是城市广场,三水喷泉的大立柱清晰可见。</div> 老城卢布尔雅那河两岸商店林立。 两岸也有不少大楼。 普列舍仁广场上的普列舍仁雕像。<div>雕塑描绘了诗人深思的形象,上方有一位手持月桂树枝的女神。<div>诗人弗兰策・普列舍仁是 19 世纪斯洛文尼亚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对增强斯洛文尼亚人的民族意识与文化特色贡献卓越,诗歌《祝酒辞》中的章节被选作斯洛文尼亚国歌。</div><div><br></div><div>这个老城广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br><div><br></div></div></div> 晚霞中的普列舍仁雕像。 街头艺人在普列舍仁广场表演,看箱子上写着售卖斯洛文尼亚音乐CD唱片。 普列舍仁广场建筑物非常漂亮。 我特别喜欢这栋房子,楼底下开着钟表行。 广场一角。 艺人拉着手风琴在三重桥主桥边。 主桥上小游览车驶过来了,街头艺人好似拉着书风琴迎接游客。 美女游客。 街头餐厅。 匆匆而过的游客。 普列舍仁广场一角。 广场边一座大商场,在斯洛文尼亚应该是大商场类了。 蓝调中的大商场。 广场边的酒吧开始迎客了。 市政厅在维修中,余晖映照在钟楼上非常精美! 城市广场即卢布尔雅那的中心广场,广场不大。<div>中间是建于1751年的巴洛克式的卡尼鄂拉喷泉,方尖碑式的柱体底座上,雕塑着三组精美的大理石雕像。据说它们分别代表着斯洛文尼亚的三条河流:萨瓦河,克尔卡河和卢布尔雅那河。</div> 游客们在喷泉塔的台阶边休息。 这座大楼就称它为银行大楼吧,外墙面及屋檐涂彩的颜色,线条非常漂亮和谐。 圣尼古拉斯大教堂沐浴在余晖中。<div>教堂始建于 1262 年,最初为罗马风格,1361 年毁于火灾,重建后变为哥特式风格,1469 年又被烧毁,1701 年再度重建,18 世纪早期被改建为巴洛克式建筑。<br></div><div>位于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的西里尔和迪乌斯广场,邻近卢布尔雅那中央市场和市政厅,是卢布尔雅那的地标性建筑。<br></div><div>那些座椅及临时帐篷是夜晚商贩的天堂。</div><div><br></div> 双钟楼高达60米。 外立面的青铜大门上有独特浮雕非常罕见,主大门上主教低头注视着殉道者,侧门的门把手是一位正在带着孩子接受洗礼的妇女的头颅,因长年触摸已光亮无比。<div>据说教堂内部装饰整体为巴洛克风格,屋顶墙体壁画绘于 18 世纪早期,圣坛和祭坛的绘画、雕像精美细腻。可惜未开放,不能拜见这种辉煌。</div> 教堂绿色圆顶上十字架在金色余晖中。 双塔钟楼及教堂绿顶。 教堂周边的街面景色。 这是坐落在普列舍仁广场的圣方济会报喜教堂。<div>2008 年被列为斯洛文尼亚国家文化遗迹,也是斯洛文尼亚最重要的大教堂之一。<br></div><div>教堂建造于 1646 年至 1660 年间,代替了之前的一座教堂,巴洛克风格的正面在 1700 年左右完工,19 世纪时经历重建,并于 1993 年进行了翻新。<br></div><div><br></div> 旁晚时分,广场游客稀少。<div>巴洛克早期建筑风格,拥有标志性的高尖塔,外立面呈玫瑰粉红色,与亮绿色的屋顶与雕塑相呼应,十分醒目,顶端矗立着卢布尔雅那最大的圣母玛利亚铜像。<br></div> 教堂前们。 进入教堂就被那精美的绘画和雕塑吸引住。 大殿内有 18 世纪中期意大利雕塑家弗朗西斯科・罗巴雕刻的主祭坛,极具纪实性和艺术性。 天花板的壁画出自 20 世纪画家马捷・斯特恩之手。<div>斯洛文尼亚印象主义画家马特夫日・兰古斯绘制的精美壁画也让人陶醉其中。<br></div> 侧面小祭台。 一位牧师在主祭台祭拜。 主祭台全景。 再拍一张主祭台。<div>教堂的肃穆在主祭台体现了十足的气氛。</div><div><br></div><div>主祭台的圣门上上的十字架是斯洛文尼亚建筑大师约热・普列赤涅克设计的十字架吗?</div> 入口处上方的大风琴。 中景教堂景色。 全景教堂景色。 一位牧师走向门厅。 换个角度拍摄二楼的风琴厅。 侧面小祭台。 这个小祭台非常精美。 难得一见的小祭台还带天窗,非常漂亮。 又是一个侧面小祭台。 信徒在祈祷。 两侧的小祭台。 精美的雕塑和绘画是信徒们的心力表现。 这一组祭台又是一种风格。 虽然我不能理解这些宗教的雕塑和绘画,但是给人的心灵总是有一种敬仰感。 教堂外侧面。高高的哥特式钟楼。 这四根柱子不知是什么意义? 蓝调的夜色,粉红的教堂外墙。那是一种多么和谐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