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艺术的瑰宝一克孜尔千佛洞

自由自在

<p class="ql-block">  克孜尔千佛洞又称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达格山,距307省道10公里。石窟始凿于公元三世纪未至四世纪初叶,于八世纪后逐渐废弃,早于敦煌莫高窟三百多年,是佛教艺术的源头之一。克孜尔千佛洞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瑰宝,也是鸠摩罗什精神的传承地,鸠摩罗什的出生地就在克孜尔千佛洞,他的父亲是来自天竺国的贵族家庭,后移居到龟兹(库车),母亲是龟兹王白纯的妹妹。鸠摩罗什(343~413)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的高僧,是中国汉传佛教四大翻译家之一。他在公于382年被前秦大将吕光掳至凉卅,后在公元401年被后秦皇帝姚兴迎至长安,主持翻译了35部佛经,共294部,包括《大品般若经》《金刚经》等,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窟群分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五个区,延绵3000多米,共有石窟251个,现有编号的洞窟236个,内存壁画约一万平米,壁画精美,为古代龟兹国的文化遗产,内容既有汉代文化的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艺术有选择的巧妙接受,更是古龟兹画师非凡的智慧。目前只开放了六个石窟。每洞每次只进十人参观,并有专人讲解。克孜尔千佛洞艺术是洞窟,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成独有的龟兹风格,从中可以窥见古代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流传和演变的脉络,对于研究中国的佛教史,美术史,美术理论和古龟兹的社会历史都有特殊的价值。除了宗教内容外,还有很多表现耕种,狩猎,商旅往来,音乐舞蹈和民族风貌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青铜坐象。</p> <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青铜象。</p> <p class="ql-block">远望崖壁上的佛窟。</p> <p class="ql-block">远望崖壁上的佛窟。</p> <p class="ql-block">远望崖壁上的佛窟。</p> <p class="ql-block">远望崖壁上的佛窟。</p> <p class="ql-block">远望崖壁上的佛窟。</p> <p class="ql-block">远望崖壁上的佛窟。</p> <p class="ql-block">崖壁上的佛窟。</p> <p class="ql-block">崖壁上的佛窟。</p> <p class="ql-block">崖壁上的佛窟。</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遗留盗走痕迹的残缺壁画。</p> <p class="ql-block">遗留盗走痕迹的残缺壁画。</p> <p class="ql-block">遗留被盗痕迹的残缺壁画。多为棱形格构图,以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内容为主。</p> <p class="ql-block">被盗现存国外壁画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仿巴米扬大佛像窟的样式开凿,大佛象已荡然无存,令人痛惜!</p> <p class="ql-block">放置释迦佛的拱形佛龛里空空如也,</p> <p class="ql-block">空空如也的佛龛。</p> <p class="ql-block">空空如也的佛龛。</p> <p class="ql-block">  克孜尔石窟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艺术背景,令人跓足良久,浮想联翩。但在历史的岁月中,由于各种原因使石窟处处滿目疮痍,令人惋惜,痛心惨不忍睹!克孜尔千佛洞的衰落和精美壁画的损毁和被盗与战争有关,应该也与宗教冲突有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