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学了,每逢周三上午,我就要到广州海珠区老人大学上钢琴课。这钢琴课一上就是19年,这其中兜兜转转,从区老干到省老干,又从省老干回到区老干,说不上琴痴两个字,但从零基础开始坚持到现在,也算不简单吧。</p> <p class="ql-block">广州海珠区老人大学有新旧两所校区,而我上钢琴课的旧校区在南华西路,原称潘家大院。明末清初,广州西关的十三行,客商云集。最有钱的潘、卢、伍、叶四大家族,将眼光越过珠江,选中了一江之隔的“河南”南华西,建别墅,起豪宅。而在十三行的众多行商中,有一个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潘氏家族。从这个家族的第一位行商潘振承开始,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都在广州对外事务上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潘氏家财到底有多少?无论是潘家的后人,还是专门研究十三行的学者都一直没有获得翔实的记录。据一位当时在华经商的法国商人发回巴黎《法国杂志》的报道:潘家每年消费值3万法郎,一家的财产比起西欧一个国王的地产还要多。而自潘家第三代潘正炜当家之后,财产总数累增至1万万法郎,而其广及华北各地财产尚未计在其中。据了解,这是当时有史料记载的“世界首富”。</p> <p class="ql-block">潘家大院,建于1826年,潘家大院建筑奇特,整个大院平面呈长方形,三合式(没有南房),院内面积足有两到三个篮球场之大,房屋一字排开,北房多达30间,东西厢房各有10间。这种建筑形式,风格酷似福建的方形土楼,在北方实属罕见,在晋城更属孤例。</p> <p class="ql-block">目前,潘家大院作为老干部活动中心和海珠区老人大学,平时不对外开放,游客只能从外部欣赏这座传奇洋楼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这是房间改造后的课室。</p> <p class="ql-block">这个学期我们学弹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这首曲非常好听,但有一定难度,。《水边的阿狄丽娜》是理查德·克莱德曼出道曲,由保罗·塞内维尔于1976年创作谱曲。</p><p class="ql-block">1990年,法国电视一台“90之星”评选,理查德·克莱德曼以一曲经过杜桑改编的《水边的阿狄丽娜》当选,获得世界唯一的金钢琴奖。</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老师听同学回课,然后点评指导。</p> <p class="ql-block">黄文舜老师是个30多岁的年轻人,从小学钢琴,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还到澳大利亚音乐艺校留过学。他为我们视奏《水边的阿狄丽娜》。</p> <p class="ql-block">去年下学期为我们视奏班得瑞的《初雪》。黄老师对我们老人家很耐心,尽管我们年岁大记忆力差,基本功没经过训练,手硬脚笨。但在黄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大家都能弹一些中外名曲,圆了童年的梦想,心里尝到了人生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容芳老师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师范系,她是我在省老干的钢琴启蒙老师之一,她手把手地教我们掌握音乐的节奏,音阶和手指练习,还侃侃而谈介绍古典音乐流派,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车尔尼、李斯特等大名鼎鼎的世界音乐家的故事,让我们增进了不少丰富的音乐知识。</p> <p class="ql-block">随着退休的老人越来越多,我们学琴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我们当中不仅有各级政府部门的人员,还有医生、教师教授,甚至各行各业的退休音乐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每到学期未,学校还会举办钢琴音乐会,鼓励大家参加全国各种业余钢琴比赛,使我们退休后仍老有所乐,老有所爱。</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课后,还会到酒家聚餐,同学们一边品尝着各种美味佳肴,一边交流弹琴的体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家的友情更深厚,不是姐妹胜似姐妹。</p> <p class="ql-block">以下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丰盛午餐所拍摄的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