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5岁的老父亲(上)

剑兰(任琴)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一位1930年出生的老人,今年已经95岁了。最近,他因为胆总管结石出现了梗阻性黄疸,不得不住院治疗。对于95岁的高龄老人来说,做手术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手术100%无风险。不过,经过医生评估,父亲的各项指标还算可以。在父亲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决定进行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微创手术。因为年纪大的缘故,父亲不能全麻,所以在手术过程中,他能清楚地看到医生用管子从嘴里进去一直通到肚子里。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特殊的经历。为了手术顺利防止后遗症,父亲近三天不能吃喝,渴了也只能在嘴唇上用棉棒沾点水。后来,父亲开玩笑说他经历了一次上甘岭,还经历了一次刑场,(鼻子插着引流管吸着氧气,身上绑着24小时监护器)。而父亲对自己的一生总结为“自强不息”。这四个字,就像一种在困境中不屈服,在岁月里不断奋斗的精神。父亲的一生,就如同这片被白雪覆盖的土地,虽然历经风霜,但始终有着自强不息的信念支撑着,这种信念贯穿了他的一生,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自强不息”是父亲一生的写照。在那片被白雪覆盖的土地上,雪松傲然挺立,就像父亲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父亲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就像这片土地上的雪松,无论风雪多大,始终向着阳光生长。这次的手术,对父亲来说又是一次考验,但凭借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他勇敢地面对。我们看着父亲,心中满是敬佩,他的坚强和乐观也感染着我们,让我们懂得,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像父亲一样,自强不息。</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自幼聪慧过人,心灵手巧,展现出非凡的才干。年少时,他上山砍柴,总能比同龄人砍得更多;下地除草,也总是比别人干得更快。他曾担任村里儿童团团长,在抗日小学求学期间勤奋刻苦,成绩优异。1947年,未满17岁的他毅然投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与了解放太原、解放大西北等重要战役。在解放大西北的艰苦行军途中,他因在后勤保障工作中表现卓越,荣立二等功一次,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他荣获了华北解放和西北解放两枚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父亲很少提及他在部队的往事。然而,这次手术后,他仿佛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想起了那些奔赴前线却未能归来的战友。他感慨万千,感叹自己从未想到能活到如今这个年纪,更未曾料到祖国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坚定地表示,要好好活着,亲眼见证祖国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