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10日,是我班第三堂课,学习唐代诗人卢照邻的边关诗《雨雪曲》黄谦老师介绍此诗的的历史背景。战争的浴血奋战和惨烈。</p> <p class="ql-block">浴血战场:《雨雪曲》背后的悲歌与沉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卢照邻从未奔赴前线,却用文字勾勒出了残酷的战争场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他的笔下,战场是一片肃杀。深秋,匈奴骑兵长驱直入,边关阴云密布,万里天空仿佛被战争的阴霾压得扁平。雪花纷纷扬扬,却如胡地的风沙般昏黄暗淡,那不是冬日的洁白,而是被鲜血与战火玷污的颜色。河冰闪烁,月色清冷,映照着汉军将士们疲惫而坚毅的脸庞。高阙塞在大雪覆盖下,宛如银铸的堡垒,长城也披上了玉砌的外衣,冰冷而孤寂。可在这壮丽的冰雪世界里,是战士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节旄在狂风暴雪中残缺不全,多少无名将士埋骨他乡,天子却可能从未听闻他们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卢照邻写这首诗,或许是出于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他虽身处后方,却心系边疆战士的命运。在那个时代,开疆拓土的荣耀背后是无数生命的消逝。诗中的战场,是对战争残酷性的直白揭露,那些被忽视的生命,是对朝廷漠视个体价值的无声控诉。他用文字,让人们看到战争不是简单的功绩簿上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破碎,是无数家庭的离散。</p> <p class="ql-block">二组表演</p> <p class="ql-block">一组,三组,四组表演</p> <p class="ql-block">五组表演</p> <p class="ql-block">我班每堂课都会制作美篇真实记录授课全过程。一为原始记录,二为有的同学因方方面面原因本堂没来上课,而为他们作为课件复习。感谢苏水翠同学拍下的影视照片资料。辛苦了。</p>